关灯
护眼
字体:

贵妃起居注(853)


不过,等开始上学以后,这种担忧也就渐渐地消除了,才学了两天,徐循便痛苦地认识到,这个差使根本不是一人能胜任的,其实说白了,甚至连她和太后两人加在一起都很勉强。
国 朝官制,发展到现在已经近百年了,期间经过数次调整,有许多不成文的惯例、规矩,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体系。京官、地方官、军官、边官,民户、军户等等制 度,组成了一个极为庞大的国民体系。且不说学会如何治理了,太后和徐循连对国朝官位基本的了解都十分匮乏,她们平时听说的基本都是六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 高官的名字,且不说清流、浊流的区别,各官职背后的甜苦,每省二司的职权制衡,每省各道的设置——甚至就连京里这些机构的职权和制衡,她们都是一无所知。
原 因无他,这种事和她们从来也没有关系,两家亲戚也没有真正出来做官的,全都是领闲职。栓儿还玩升官图,多少了解一些,可后妃乃至藩王,连这些都接触不到, 从根本上来说就断绝了参政的可能——这也是祖训结合了文皇帝的实际教训,的确有助于江山的稳固。不过在现在那可就给太后亲政设置了极高的障碍,让一个三十 多岁,经历过不少风风雨雨,身体又算不上好的中年妇女来重新全盘学习这些知识,倘若就靠她自己的话,说不定等栓儿亲政了,太后还学不清楚呢。
多 加一个徐循,情况其实也没好到哪里去。她们年纪到底要大些,比不上小孩子吸收得快,再说,这些官制背后的学问,亦无规律可循,不是你十分聪明就能眨眼间掌 握的。即使是囫囵吞枣,把这许多讲究给记在心里了,看奏章时也根本无法学以致用,只能是干瞪着眼睛,看着直打呵欠。
就举一例子, 进士某甲,二甲三十四名出身,考中了庶吉士,散馆以后发为知县,这个任命十分简单,也未牵涉到该人的才干和政绩——庶吉士留翰林院学习的三年里是出不了什 么动静的,不过,发为知县意味着什么,这就要求看资料的人明白庶吉士不出京还有什么出路,这几种出路又分几等。
庶吉士散馆以后, 去向也是不一,不过一般都以留翰林院为上上,不论做侍讲学士修史,还是加经筵官头衔给皇帝讲书,这都是入阁的通天大道,这是第一等的出路。第二等的出路便 是留京在科道做事,这也算是很高的起点了,不过没有在翰林院呆过,对将来入阁似乎也是有所妨害,一般说来都是入六科为给事中,虽然位卑,但权力重,也是出 成绩的好地方,至于去六部为主事,如都察院为御史,这都是较为次等的出路了,外放到外地州县做官,哪怕上来就是知县,但这也是接近于惩罚的贬用。
要 是不懂这些,看奏章的时候也就看到一个人坐满三年馆,出去做知县了,似乎没什么不对的。看懂了才会诧异,才会发觉不对,才会招来司礼监、厂卫诸部详问究 竟,要问清此人是因何被贬——倘若这某甲是自己不知死活、行事无措,因此得罪了阁老遭到压制,那倒也罢了,若是因为朝廷中派系斗争至此,那便要提高警惕 了,朝中党争若到了频频殃及庶吉士这般清贵‘储相’的地步,朝政必然大受影响,这样的势头,必须坚决地遏制在萌芽时期。
当然,这 是简单化的说法了,在实际中,即使是得罪阁老,也要弄清缘由,内阁学士擅权、弄权并非好事,若是不闻不问,发展到最后那就很危险了。若是派系斗争,真到了 发庶吉士为知县的程度,余下许多渠道也自然都有相应反馈,不至于这一眨眼间就给放过去了。不过,根本精神那是一样的,你不懂,就只能依靠别人,就存在了被 别人忽悠的可能,这权力——即使所剩无几,也就根本不是你自己的了,等到栓儿亲政的时候,要再收拢权力,难度势将比现在更高,甚至也有可能就根本收拢不回 来了。
这官制的学问,可谓是浩若烟海,且不说别的,只说这某甲,外放做的知县,是上县、中县还是下县,也是大有讲究。局外人即使 是显贵如后妃,若无人指导,都很难弄明白这里头的学问,而她们又怎都是女儿身,亦非正经的天子,受不得翰林院的教育,太皇太后给两人找的教授,乃是章皇帝 昔日大伴,司礼监秉笔太监王瑾,他因是章皇帝的大伴出身,在司礼监地位也很超然,不过,一朝天子一朝臣,司礼监亦是如此,有王振在,王瑾不可能还和从前一 样风光无限,眼下这几年,也就是发挥余热,等到栓儿亲政,他也可以养老退休了。
上一篇:皇后别闹了 下一篇:庶女生存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