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户之家(135)

作者: 小树要长高 阅读记录

若是事情成了,洛河是蒲河的支流,可以通水路到蒲河,那时发展想来也不差,最重要的是离郡城和蒲河都不远,随着外地谋生之人多起来,一些在城内租不起房子的,会把目光投向周边的村镇。

将来可以在自家宅地上建些小院子,租给外来户,也算是一个进项。有了女儿后得提早为她攒些嫁妆,纵使以后他们不在了,至少能在物质上保证她衣食无忧。

“那此事三牛他们……”兄弟三人的院子是连在一起的,如若他家要购置,肯定得让其它两家知晓,这样以来三家有可能平分。

“自是得告知的,他们愿意买,谁院子后面算谁的。”只是暂且不能透露实情,三牛可以保证不乱说,江大牛他却是信不过的,不过人都有个跟风行为,两人必定是随着自己的。

至于买过之后咋办,他不建议三人拢在一起,各自建小院就是了,否则以后因钱的事可能要产生矛盾。那处地片大,即便分出去两份,连带着他家原有的院子,修三小套院落完全没问题。

第二天江沛随着户部尚书以及两位侍郎到含章殿呈报此次的筑堤所耗物资,户库存银情况,完事后觉得祁越暂时不会再有什么大动作了,心里有了谱,向上级告假成功率大。

“暖暖,咱们去找你宁宁弟弟玩好不好。”江沛向李明睿陈情回老家祭奠父亲后,顺利的请了半个月假,酒楼离不开人,只能又是大山留守看顾。

反正如今酒楼的生意步入正规,还有江沛这个幕后大东家,应该出不了什么事。

珍珠第三胎仍旧生的是个儿子,生下来特别安静好带不闹腾,因而大名江清宁,小名也懒得取了直接唤宁宁。

这次回去孩童占了一半,不便于一直急着奔波赶车,晚上是要投宿客栈的。此时江沛像老母鸡护小鸡仔一样,张着长臂紧跟在姗姗学步的女儿身后。

眼看着快要跌倒连忙把她搂进怀中,重新帮她换条吸汗水的棉布巾,抻好薄袄子,抱起她朝客栈的饭厅走去。

“来三婶抱抱,唉,原想着这胎生个与暖暖般乖巧的丫头呢,谁知又是个小子。”

别人家欠小子,结果轮到江家江沛这一辈,生的都是男娃子,暖暖现在成功晋升为江家的团宠,随看见了都想抱一抱,疼一疼。

“阿娘,您啥时候也给我生个妹妹嘛,弟弟老是睡瞌睡,都不陪我玩。”团团撅着小嘴望着睡在三牛怀里双眼紧阖小嘴微张的弟弟,觉得没有妹妹好玩。

“团团,暖暖也是妹妹呀,来咱们陪她一起学走路好不好。”

刚江沛怕女儿捣乱影响大家用饭,把她带到客栈后院的空地玩,等其它人吃的差不多,又让小二帮他重炒了两个菜独自吃起来。

一月底已是春风送暖,万景争春的时候,沿途田野里的农夫们都在忙碌着,锄草、垦荒种瓜种豆,一派生机繁忙的情景。

江沛觉的即使春景再美,也不及农人们怀着希冀在农田里忙碌时的场面。

当两辆马车同时出现在杏花村的村道上时,自然引起了附近村民的注意。江沛直接掀开闷帘跳下马车,热络得同大伙打招呼,询问他们的近况。

“大家不要拘礼,以前喊我啥,现在还照旧,今年的庄稼长的咋样?”

“好,好啊,万岁爷派人修了河堤,大伙都鼓足着劲干呢,十里八乡的谁不说咱官家好,早晚三炷香供着呢。”

“可不是嘛,去年一年不交田租,分的田又多,粮食便宜卖不上价,娃他娘正准备开了春抓两头猪崽,打一窝鸡苗养呢。”

“七郎,这次回来呆几天啊,回来一趟不容易,多待些时候。”

…………

马车缓慢的走在前面,江沛被格外热情的村民围着,聊着家乡近一年来的大变化,听的他也是激动不已,只盼着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经过洛水镇时,他们已买好做吃食的食材,谢绝了村民殷勤的邀约。房屋长时间不住,家具被褥都晾晒,在众人的帮忙下没费多大功夫都被挪到外面的太阳底下。

村人陆陆续续走完后,江沛怀着复杂的心情走进了遭受种种灾难的小院。十年之间这里经历干旱洪涝,如今几乎成了一片空地,院里的水井也早已废弃掉。倒塌的土坯经过一年前那场洪水,只剩下高出地面的地基。

曾经的树林也被一棵棵新树苗替代,大概是去年村里才刚种植的吧。用脚步丈量了一下尺寸,心里有个数。

“二哥,三叔过来了!”江沛绕着整个宅基地后方转了一圈,正打算回去时,恰巧与来喊他的三牛迎个正着。

兄弟俩都明白,这个旁支三叔是来找他们商量重建祠堂的事情的,与他这一支近的江姓长辈命都比较短,全都不在了。

江姓宗族自江沛当上官后,便开始商量这个事情,甭管离的远近怎么说也是一宗的族人,大家也跟着沾着些光,以后谋个营生也容易些。

江沛对此无可厚非,古人嘛,就讲究个宗族,据他了解江姓族人比着其它姓氏的人数算少的,都属于比较老实本分的那种。

听李氏讲江父卧床生病时他们也没少帮忙,心里并未什么反感,不过让三叔不时的敲打警告还是有必要的。

“三叔!”

“七郎出息了,你爹在下面也是高兴的。唉,只是没那么个福气,早早的走了。”七郎是江沛在他这一辈男丁中的序齿,虽说江沛让众人喊他名字,但大家多少都有顾忌,想到这个折中的称呼。

“恩,我们兄弟也没想到他走这么早,三叔您得保重身子啊,咱们今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以后您也能享享福……”

…………

江三叔把大伙提前商量好的有关建祠堂的事项告诉了江沛,征求他的意见。

江沛说自己只告半月假,在家里最多呆个四五天,能尽快进行最好。

修祠堂自有其它人出力,他趁着空闲找村长说了买宅子的事情,村长没做多想,只当人家已是官老爷,那么大点的宅基地肯定不够建院子的,立即应承了他,但还需到镇上里正那里再过道手续,不过对于他只是一个过场。

尽管他们回来没有惊动官府,没过两天还是有不少县里的乡绅,知道江沛回了杏花村,纷纷送上礼品贴子过来,邀请他参加宴会。

他哪有这么多时间应约,大部分都以假期短没空暇,委婉的谢绝了。可身在官场太过清高会混不下去的,江沛拣两个洛水镇的帖子赴了约,顺便去找里正把买宅子的事情给办。

里正的想法与村长的相差无几,作为白丁出身的泥腿子翻身成为朝廷官员,怎么着也得建个高门大院,方显出身份来。

甚至还隐晦的表示重新给他批一处面积更大的价格更低廉的土地,江沛连忙表示眼下的够使用了,这不是在变相受贿吗。

拿到地契时,这次回来的最主要的目的已经达到,以后的具体情况还不知晓,建小院子估摸也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了。

祭拜完江氏列祖列宗,去姚家庄老丈人家呆了半天,一家人便又匆匆忙忙返回蒲阳城。

江沛本打算让兰香带着孩子在姚家多住几天的,可正赶上农忙,回城时还要麻烦忙豆腐生意的哥哥送她,且儿子和丈夫两人在家,热了冷了的,她也放心不下。

第107章 春游

几乎倾整个商朝的人力物力, 蒲河大堤终于在两年后修筑完成,商高祖祈恪在位的两年间因这一项伟大的工程被永载史册, 为世人所歌颂。

商高祖禅位于皇太子祁越后,被尊为太上皇, 祁越登基为帝, 改年号明祁。

“香儿, 东西都收拾妥帖了吧, 油布别忘了带, 前阵刚下过雨, 草地约莫还有些潮。”

三月三, 早春的料峭消却, 只感受仲春的暖意, 正值赏春看景的最佳时节。恰逢江沛休沐,与几家人约在一起出城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