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中考后(205)

赵国昌不想跟妻子争辩,只含糊的应了一声,心里却在盘算年货的事情。

这一年年的,公务员的福利越来越差了,就不说跟当领导那会儿比了,就说跟去年前年都比不了了。以前每到年关前夕,单位都会发好几箱年货,还有超市卡代金券等等,他家里用不着的还能孝顺县城里的妈,反正超市都是连锁的,哪儿都能用。

可今年,单位这边居然说一张超市卡都不发了,年货还是有的,但数量却是大大的减少,听说只有一箱苹果一箱橘子外加两桶食用油,就这点儿东西打发叫花子吗?

要命的还不止这些,而是他听说了一个消息,诺记会在年后裁员。

假如让袁艺来说,她很清楚2008年是个相当重要的分界点,从去年就开始全球经济危机,最终还是波及到了国内。尽管,国内受到的影响不像美国那么严重,但还是被扫到了一些,加上第一代iPhone是2007年发布,到了今年的7月,苹果公司就将推出iPhone 3G。从那以后,智能手机开启了新的时代,iPhone成了引领潮流的标杆产品。

都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诺记当然没这么快玩完,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在小地方,却从去年起就很少对外招收员工了,甚至有小道消息表明,年后就要劝退一部分员工。

赵国昌毕竟是在官场上混迹多年的,总有一些独有的门路,他提前打听到了这个消息,因此决定趁着过年拜访一下中层领导,不管怎么说,妻子的工作必须保住,至少也要让她干到五十周岁拿退休金。

只是这么一来,又要支出一笔钱。

这才是最让赵国昌揪心的问题,他自己都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到过年,钱就会花得特别凶,哪怕他现在拿的是十三薪,也有一笔不算小数目的年终奖,可依然不够花用。即便在之前的一年里,努力每个月存在一点儿钱,却最终都会在年关时消耗殆尽。

偏生,去年儿子又考上了大学,为了能让儿子有个好前程,他去年送儿子上学时,还特地去拜访了学校的领导,清空了前半年的积蓄。以至于到了现在,只怕后半年的积蓄加上年终奖都不够花用的。

赚的钱永远都不够花,而且可以预见的是,以后的花费只会越来越多。

他们夫妻俩的生活费也就算了,儿子上大学的费用是万万省不了的,逢年过节走亲访友送礼的钱,还有将来儿子毕业了要疏通门路,还要准备一大笔钱给儿子买婚房备下结婚的费用……

没钱,才是致命的灾难!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对于赵国昌来说,钱不够花是最惨的现状。可程飞跃却觉得,接到学校寄来的期末成绩报告单才是最叫人绝望的事情。

他又挂科了,这学期因为他将大半的精力花费在了做外卖上面,小半的精力放在了打网游上,直接导致他这次的期末考试惨不忍睹。

以前是挂几门课,这回直接可以看没挂几门课。

“所以,你到底过了几门?”袁艺接到了来自于她哥的求救电话,边问边顺手拆开了她的信。

“过了几门?一门啊!!”程飞跃几乎哭得肝肠寸断,“圆咕噜噜,我完了,我彻底完蛋了,我这下真的真的死定了!这就不是补考费用的问题,我担心我根本就没命活到年后了!救命啊!”

“哦,真可怜。”袁艺格外没诚意的随口敷衍了一句,目光落在了自己的成绩报告单上,“我的也到了,你猜我挂了几门?”

“三门!五门!八门!全部!”程飞跃气呼呼的嚷嚷着。

“猜错了,我呀……一门都没挂。”袁艺心情很好的把成绩单翻来覆去的看,“尽管这个成绩看着是不咋地,文化课全部六十几,不过我专业课成绩不错呀,最差的七十五,最好的考到了九十二呢。看来,老师还是很善良的,他们大概都希望我过一个温馨幸福的年。”

电话那头悄然无声。

袁艺喂喂了两声,不解的问:“手机坏了?喂!哥你听到了没?我全部都过了,及格万岁!”

“圆滚滚我问你,假如我被我妈打死了,你能算我工伤吗?”许久之后,电话那头传来程飞跃有气无力的声音,那真的是连声音里都透着阵阵绝望凄凉,真是听者伤心闻者落泪。

然而,袁艺拒绝的分外干脆。

“不能。”

第84章

赵秋萍最近很是心烦。

这回还真不是她闺女袁艺的锅,哪怕袁艺上大学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相当得惨烈,可赵秋萍多少还是知道大学和高中的区别。

别的不说,上高中时,哪怕袁艺念的是全市排名几乎垫底的博雅高中,那人家每天都有布置作业,周周都有随考,还有月考、半期考、模拟考等等。再松懈的高中,那都不是大学能比的。

再就是,对比下夫家外甥程飞跃那扑到地心的成绩,赵秋萍虽然心里对袁艺的成绩不满意,却也没真往心里去,只叮嘱了一句,让她新学期开学后,在学习上多花点儿心思。

撇开这事儿不提,她娘家那边才让她真的犯愁。

很多事情吧,先前没提起来时,肯定是不觉得的。可一旦初露端倪,再往深了去想,却很容易让人越陷越深,愁得心烦意乱。

偏生,这阶段赵外婆也没少打来电话,问袁艺到家了没,大学过得如何,聊了两句后,就把话题扯到了赵睿身上。

对于老人家来说,尤其是只有独一个宝贝孙子的前提下,偏爱大孙子那简直就是人之常情。加上赵外婆平日里对袁艺也不差,赵秋萍也没往心里去,可这回,聊着聊着,赵外婆接下来的话,却让她不得不多心。

“睿睿到底年纪小,一贯还胆子小,不爱说话不爱跟外人打交道,你这个当姑姑的也是知道的。这以前吧,他在家附近念书,咋样都行。人家老话也说了,在家前日好出门万事难,他现在头一回出门在外,又跟小艺在一个地方,这不是赶了巧了吗?咱们家下一辈儿就他们俩姐弟,指不定以后毕业了,他俩还要留在省城里,互帮互助也是应该的。你看以前,小艺成绩不好,睿睿不也拿卷子给她了?这就是互帮互助嘛,萍啊,你说是这个理不?”

赵外婆其实已经说得很委婉了,赵秋萍当然听明白了她话里的潜台词,到底是亲妈,还是年事已高身子骨也不怎么利索的亲妈,她最终也没说什么,只一一答应了下来。

其实,这不是赵外婆第一个电话了,最初她只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随口问着一些琐事,赵秋萍压根就没听出来。

毕竟谁家闺女跟亲妈对话还带着好几个心眼的?恨不得把对方的话掰开了碾碎了细细品味的?不过,等两三个电话之后,赵秋萍就琢磨过味儿来了,而挂掉了刚才那个电话后,她算是彻底明白了。

这里要是没她大嫂的手笔,她是万万不信的。

赵外婆人在县城里,平常也不太会跟外人联系,基本上的信息来源也就是俩儿子一闺女。不过,赵国昌和赵国运兄弟俩比较粗心,很少陪亲妈聊天,也就是赵秋萍和她二嫂会抽空陪着,且主力一直都是她二嫂。

二嫂没理由说这些话,况且她也不可能知道这些细节,那么唯一可能的就是大嫂了。

赵秋萍难掩苦涩,她当然知道兄弟姐妹之间要互相帮助,可谁还不是头一次出门?真要说年岁的话,俩孩子之间也就差了两个多月,怎么就当姐姐的就要照顾弟弟了?至于当年借卷子那事,那是她去求的,承情的也该是她才对,要是今个儿她哥嫂希望她做些事儿,那她绝对照办,可非要她闺女承这份情……

她都不用开口问,就能猜到她闺女那神奇的逻辑。

可不是嘛!

要让袁艺来说,希望她成绩好的人是赵秋萍,想要掏空家底买分数让她上好学校的人是赵秋萍,帮她洗衣收拾的是赵秋萍,还有舍了老脸去求娘家侄儿借卷子的不依然是赵秋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