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唐同人)太子妃画风不对(119)+番外

李承乾听了方易文的话,看了他一眼。御史中丞虽然是个食古不化的老顽固,但是也确实一心为民,只是有的事情尚未拐得过弯来。

但这些事情,不能怪方易文个人,是环境使然。

李承乾叹息,温声劝道:“方中丞,你坐下。我还有话说。”

方易文:“殿下请说。”

李承乾觉得眼前的方易文,不过是脑子里的那根筋拐不过来罢了,于是好声好气尝试着跟他说道理。

“其实将这些对洛阳疫情有功劳的商人记录在册,又怎能说是鼓励他们买官呢?高官厚禄,谁人不爱?可中丞也说了,房太尉自从主持吏治改革以来,效果卓越。大唐选拔官员,光是身言书判四关,就已经刷掉一批较为逊色的人才。过了身言书判,那才是选官的开始。名门世家有底蕴,出能人才俊并不出奇,可若是商人之后,能过身言书判,与那些书香门第之家的子弟并肩,也足以说明能力不俗。他们的父辈为朝廷做出了贡献,朝廷如今对他们稍加照拂,并不过分?”

“就如同中丞大人被我的父亲封为国公,日后你的嫡长子什么也不必做,也能继承你的爵位,他不也是托了父辈的先荫吗?”

李承乾就弄不明白了,不过都是一样的道理,怎么到了商人身上,那就叫买官了?

方易文听了太子殿下的话,差点又要蹦起来。

方易文的声音沉了下去,“如今朝廷诸公,可是都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殿下这般说话,不怕寒了群臣之心吗?”

李承乾闻言,笑叹了一口气,说道:“中丞说的话,我不爱听。忠言逆耳,若中丞说的是忠言,再难听我也是听的。我又并未否定朝廷诸公对大唐的功绩,我只是说,诸公之后,若不是托了先辈的功劳,又怎会又如今的安逸?”

“如今洛阳之困,能圆满解决的事情,为何要诉诸武力胁迫那等强蛮手段?”

“有时候有的事情,也该要见机行事。”

李承乾说是那么说,可方易文仍旧固执己见,“殿下所说之事,臣反对。科举本就是天下寒门子弟的希望,如今殿下加了这么一条规矩,科举便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李承乾耐心告罄,“既然如此,那么御史中丞与我就各自写一封奏折回长安,看圣人如何定夺吧?”

方易文没想到李承乾会这样做,愣了一下。

李承乾站了起来,说:“我让洛阳县府先跟药商打下借条,至于其他的,再从长计议。李震,送方中丞离开。”

于是,太子殿下和御史中丞在这一场会面中,算是不欢而散。

李承乾回去的时候,大概是因为跟方易文不欢而散,脸上没什么表情。

徐九小心翼翼地跟在太子殿下后面,问太子殿下要回去东苑处理公事还是去西苑看太子妃?

李承乾皱了皱眉。

徐九提醒:“原郎君和李侍卫,如今应该在东苑等着殿下。“

李承乾:“没事,先让他们等着,我回去西苑看看太子妃。”

西苑里,苏妧正拿着一本药经在看,听到脚步声,抬头,就看到李承乾三步并作两步朝她走来。

青年太子此时一反平时那平易近人的嬉笑模样,他不笑的时候,英俊的五官会显得有些冷峻,双眸不悲不喜,却透着些许不怒而威之感。

原来她的太子殿下已经成长了这么多,可她却一直还当他是当初那个梦中相遇时的少年郎。

“这么早便回来了?不是说原匪过来了吗?”

她以为他们会有很多事情要谈,今晚会弄得很晚才会回来的。

李承乾看着苏妧笑意盈盈的模样,原本还在想着该要怎么样拉拢方易文比较合适的脑子忽然停摆了下。他本能地走过去,将苏妧温柔地抱在怀里。

苏妧一愣,随即抱着他的腰身。

李承乾用的香袋是她配的,那是带着一点木调的香味,她很喜欢。

整个大唐,仅此一家。

苏妧深深地吸着萦绕在鼻端的香味,柔声问道:“事情不顺利?”

李承乾笑着亲了亲她的额头,“不算顺利,但没关系。我今夜跟原匪和李震有事情商量,担心你在等我又不睡,所以先回来看看你。”

苏妧心里暖烘烘的。

自从她和李承乾大婚后,李承乾将她捧到了手心里。

一国太子,虽然不能任何时候都以她为重,但她能感受到他的重视,就已经十分动容。

苏妧觉得自己明知道李承乾日后或许还会有其他的女人,但依然会喜欢上他,是情有可原的。

她觉得李承乾是冬天夜里燃烧着的火,温暖明亮,无时无刻不诱惑着她这只飞蛾义无反顾地扑过去。

她拉着李承乾到窗前的席子坐下,然后让藿香倒了两杯养生茶进来。

“是不是御史中丞对你的决定有什么意见?”

李承乾随她摆弄着坐下,对着苏妧,他也并不隐瞒自己和方易文不欢而散的缘由,末了,太子殿下的语气也并不烦躁,他拿着苏妧递给他的养生茶,说道:“方易文这人软硬不吃,否则不会身居御史中丞之位。但他也并非是毫无弱点,御史中丞在朝中可谓是为民请命的好官,如今到了洛阳,百姓居无定所,更有人染病却因为药材短缺而有生命之忧。今天原匪说药商在商言商并无过错,名门世家照样也有银钱,为何御史中丞不指责名门世家不捐钱救社稷之难,却要指责药商在谋取不义之财。”

“我想明天御史中丞便该坐不住,要四处去看看他在洛阳的熟人了。“

第67章 067 章

其实李承乾也知道一开始就说若是药商在这次疫情中有功劳,便记录在册, 日后朝廷会在科举上优先录取他们的后代这件事情, 说出来难以让方易文接受。

其实并不只是方易文, 一旦这样的事情得以实现,那就意味着这是一股新的势力。

从前士农工商, 泾渭分明。

可如今贸然打破这样的社会地位,定然会引起波澜。

可在李承乾看来,不破不立, 若是能趁机将原匪所说的商会扶持上轨道, 那是最好的结果。

但太子殿下即使天纵奇才, 也不会拿大唐百姓的生命来开玩笑。说着药材短缺,可原匪一直都在其中周旋, 药材是断不了的, 李承乾心中所想的是, 如何趁这一次洛阳水灾, 将洛阳的商人凝聚起来。

苏妧歪头看着李承乾,忽然笑了起来。

李承乾有些莫名其妙, 问道:“笑什么?”

苏妧:“我在笑, 其实什么药材不药材, 如今疫情爆发,民间圣手百里夷都束手无策。宫中的太医虽然自诩是医术高明,可一直都是在宫里为皇室效命, 医治疑难杂症的能力,其实远在百里夷之下。方易文此时跟你争论这些日后该要如何的事情毫无用处, 他还不如先一口将你说的办法应下,等到回长安的时候,再反悔也不迟,反正你也没让他签字画押。”

李承乾被苏妧说的脑子一糊。

苏妧又说:“你有意引领一股新势力在朝中崛起,可朝中守旧之人定然不愿意,还有名门世家也会联合在一起反对你的主见。其实到时候方易文再反悔,定然许多人说他是弃暗投明。”

苏妧说着,自己笑了起来,她有些俏皮地朝李承乾眨了眨眼,“殿下,你说我分析的对不对?”

李承乾看着苏妧那样狡黠的模样,实在想将她狠狠抱着亲一顿。但时间不太允许,而且苏妧看着虽然只是随口胡扯,但李承乾发现她说的在理。

朝中势力若是要重新洗牌,那么定然会引起反扑。

可他想好了,必须要这么做。

方易文代表御史台,御史台监督文武百官,位置超然。如果他这趟洛阳之行,能争取到方易文的支持,就相当于得到了以方易文为代表的一股势力的支持。

李承乾是一直都想争取方易文的支持的,毕竟,方易文及其门生,比起六部的势力而言,更像是走纯臣路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