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空间穿越之浅陌(77)

作者: Dan梦 阅读记录

加水,比平时煮粥的水要微微多一些,这样最后出来的粘稠度才能刚刚好。

煲粥的时间尽量延长,4~6小时最佳。等墨浅确认食材都煲熟烂以后就可以出锅了。

等到众人起来的时候,正好喝到了这美味的腊八粥了,墨渊还津津有味的听了墨浅说的那些故事,就连清雪她们也是听的很是认真注意,搞得墨浅是苦笑不得。

之后的日子里,墨浅和大家可谓是忙的团团转了。

接下来便是祭灶了,这一天墨浅带着家中的男男女女将整个庄子都打扫了一遍,而且打扫的很是干净整洁,中间还派了人去将城里的宅子也打扫干净了。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是一项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灶王龕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

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

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於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後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餵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

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

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於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後,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了。

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裏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龕,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

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著火叩头,边烧边祷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第103章 新年3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著密切的关系。因为,在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著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

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後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龕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

所以祭灶这一天墨浅和清雪都没出现,由墨子深带着墨渊进行了祭灶这一件事。

墨子深带着墨渊祭灶的时候,墨浅已经带着清雪她们去买东西去了,不过因为墨浅已经确定清雪怀孕了,而且加上街上人太多的原因,最后,只能留了两个人陪着清雪在马车里等着了。

墨浅带着几个丫鬟和嬷嬷在街上穿来穿去,不一会儿就挤得满身都是汗,在这冬季出汗可不是什么好事,这不刚一出来就被风吹的一个激灵。

墨浅带着一身挂满东西的丫鬟嬷嬷回来时,可是将清雪看的笑的直不起腰来,墨浅很是无语的翻了一个白眼,再不理会她了,将东西都放在马车里,一行人就急匆匆的往回赶。

对於灶王爷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

据说,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

哥哥拿手的活是盤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

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

以後,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张灶王整整活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

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了套,原来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裏事都听他吩咐,现在大哥离开人间,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几房儿媳妇都吵著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

有天,他终於想出个好点子。就在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呼叫著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著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

画师说:“我寝时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

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

从此後,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这事给街坊邻友知道後,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

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灵验。

所以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

如些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阖家平安的习俗。

祭灶风俗流传後,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由於各地风俗不同,民间还有“跳灶王”和“打灶王”的活动。“跳灶王”是民间由古代“驱傩”发展而来的一种活动形式,主要是乞丐们的活动,由腊月一日至二十四日是“跳灶王”的日子。

进入腊月後,乞丐们三五成群,扮灶公灶婆拿竹枝闹於门庭,乞钱,谓之“跳灶王”,也含有驱邪之意。这一活动主要在东南方进行。

举行过灶祭後,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