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国公府庶子的科举之路(10)

作者: 顾三郎 阅读记录

周围很多人都一脸感同身受地哀叹,科举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许多人都是身经百战。

一旁的韩文瑄听得入迷,忍不住插话道:“我曾向先生请教过‘大题’、‘小题’的作法,先生说‘作大题乃是平天下手段,作小题却要格物。’,我想着,大约是大题要纵观古今全局,做小题则务必穷根问底。”

师兄们听了若有所思,顾桓则全程听得云里雾里,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自己这只井底之蛙,还有长长的路要走,才有可能鱼跃龙门。

顾桓正想着,却听到一阵阴阳怪气的笑声,一个穿着青色绣牡丹暗纹的年轻公子走了过来,约莫二十来岁的样子,五官倒是端正,却因脸上嘲讽的神情而显得有些狰狞。

反正顾桓是不喜欢他。

“我道哪个黄口小儿也敢妄议科举,原来是韩大公子。”原来是冲着韩文瑄而来。

韩文瑄却是看也不看此人,只是歉意地对师兄们笑了笑:“打扰诸位师兄了。”

消息灵通的顾行压低了声音告诉周围的人:“是韩大哥继母娘家侄儿高广英,他父亲是从五品的员外郎,他是国子监的“荫监生”。”

这话就很有信息量了,众人相互对了对眼神,有志一同地不搭理高广英。

国子监又名“太学”,有几类学生,一种是各地优秀生员,称“贡监”;举人入读的称“举监”;三品官员子弟入监的称“荫监”,此外还有捐资入监的“例监”和外国留学生,监生是可直接参加秋闱的。

韩文瑄作为三品大理寺卿嫡长子却在私学读书,反而是高广英这个五品员外郎的儿子入了国子监,偏偏他还要针对韩文瑄……

高广英看众人无视他,一时激愤口不择言地对着韩文瑄道:“你不是向来自以为是嘛,下科秋闱不中,你就跪下喊我哥哥!”

男儿膝下有黄金,这高广英简直欺人太甚,旁桌一位中年学子看不过去了,怒道:“有辱斯文!”

韩文瑄皱了皱眉,本来家中私事,他不愿闹大,丢的不仅是自己的脸面,还是韩家的。他再不喜那个家,他也姓韩。只是这高广英不依不饶,他若一直忍下去,倒让人小瞧了。

他转过头,平静地看着高广英,面无表情地说:“那就比比谁先中举好了。”

他这是笃定高广英今科秋闱不中!高广英气得脸色发红,狰狞道:“比就比,你可等着罢!”说完,拂袖而去。

真是不知所谓!顾桓摇了摇头,安抚地拍了拍韩文瑄的手。

被这么个浑人打扰,韩文瑄意兴阑珊。小少年们理解他的心情,一起与师兄们道别,走进桃花庵的精舍中。

何以解忧,唯有美食!如今已接近中午,正好用午膳。

桃花庵中的桃华宴不负盛名。桃花茶、桃花鸡丝粥、桃花醉鱼、桃花丸、桃花荷叶鸡……每一样都既清雅又美味,虽然因年纪小,不能试试那传说中的“桃花酒”,却也不虚此行。一顿饭下来,就连韩文瑄的抑郁也纾解了很多。

看到小伙伴们关切、好奇又不敢问的复杂神情,他不禁好笑:“也不是什么不能说的,不过是后宅那些事。我父亲和继母是表兄妹,自幼青梅竹马,偏偏我祖父为我父亲定了我母亲。我母亲却在生我的时候难产没了……”说到这里,他的语气有些低沉,缓了缓才接着道:“继母拖到老大年纪不肯嫁,终于还是嫁给我父亲。她深恨我母亲耽误了她,因此素来不待见我,连我父亲也不喜我。高广英顶了我的名额入了国子监,他自己心虚,以为我会在乎,便处处与我做对!”

“什么东西!我们求知堂也是有名的学堂,韩大哥你才学出众,一定会比他强!”性情急躁的孙远已经义愤填膺,其他人也跟着附和。

顾桓皱了皱眉,有些阴谋论。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虽然古代医学落后,产妇难产不算什么稀罕事,但老天爷这样成全高氏和韩大人,总觉得太巧合了些。而且就算不爱妻子,儿子毕竟是自己亲生的,让继室娘家侄儿顶替自家儿子的学位,这位韩大人的脑回路也是清奇……

本以为自己穿越拿到的已经是高难度剧本,没想到这个同窗的更是一言难尽。顾桓动了侠气,暗暗记下此事。

少年人的世界非黑即白,顾桓却明白,世道不公,公道只能自己去取。想要帮助韩文瑄,此时的他却只能按部就班地读书习武。所幸韩文瑄有耐心等,他也有。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顾桓有了亲人,也交结了朋友,真正融入了这个世界。

第9章 朋友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对于顾桓来说,时间就在他日日不辍的读书习武中如白驹过隙。

随着乡试的逼近,求知堂里的气氛也日渐严肃紧张。乡试即秋闱,因在八月举行而得名。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得中者称为举人,每届秋闱,全国中举人者也不过一千人左右。中举之后就有资格做官了,这才算是改换门楣,可称“官宦之家”了。为此,许多人皓首穷经不得中举,一旦中举,就欣喜若狂甚至疯癫。

对于丙班的小少年来说,乡试与他们的关系原本不大。但因为韩文瑄和高广英打赌的事,大家也跟着紧张起来。

这些小公子,许多也有兄长、朋友在国子监读书,消息灵通。不久就打听到韩文瑄的父亲韩光备了厚礼,带着高子英去拜访国子监祭酒,请了一位姓傅的博士给他上课。

这位韩大人对外侄,可真是费尽心机、用心良苦!

要知道国子监博士是正五品,掌教三品以上官员、国公以上勋贵子孙及从二品以上高官曾孙。

请博士单独给高广英开小灶,这是力求一举而中的架势。

小伙伴们得知后对韩文瑄深表同情,纷纷安慰他,倒是韩文瑄一脸淡定:“科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不紧张,紧张的是他们。”

众人纷纷点头认可,顾林一脸神秘地说:“是不必紧张,我找人抄了一份高广英的文章,拿去问我大哥,我大哥说……”故意卖了个关子,见众人都好奇地看着他,才一脸促狭地笑道:“我大哥说……狗屁不通!”

“哈哈哈……”大家都笑了起来。

笑过之后又对顾林有些刮目相看,没想到他还有这份心意。韩文瑄对顾林感激一笑,领了他的情。

一转眼到了八月九日,乡试第一场开考。考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第一场考“四书题”三道,“经义题”四道,还要赋五言八韵诗一首;第二场“论”一道、“判”五道、“诏、诰、表”一道;第三场“经史”、“实务策”五道。

由考题可见,科举选拔的,不仅是饱读诗书之士,还是当官的人才,三场考下来,能中举的,也都不是泛泛之辈。

求知堂中,甲班、乙班的师兄们参加科考,丙班的小公子们也迎来他们的季考。

此次季考,顾桓进步神速,排进了前五,先生都说他若能继续努力,明年童生试可期。自从练了《无名诀》后,顾桓的记忆力强了很多,加上勤奋不懈,经义方面一日千里。倒是赋诗,虽然已懂得句法、用韵、平仄等规矩,做出来的诗却毫无灵气,正如谢老夫子点评:“匠气十足!”

好在科举不以诗词为重,到时候能写一首中规中矩的“赋得体”就罢了。科举之中的赋得体以歌功颂德为主,本来就难以出彩。

而顾林天性烂漫,在诗词上颇有天赋,写的诗被先生评为“甲等”,同窗们传阅观摩,都称赞不已,经义却平平,总成绩排在十名开外。

至于第一名,韩文瑄还是当仁不让。

桂花飘香时,乡试放榜了,人称桂榜。中举的学子们忙着以文会友、交结同年,参加巡抚大人主持的鹿鸣宴,席间唱《鹿鸣》诗,跳魁星舞,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