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国公府庶子的科举之路(14)

作者: 顾三郎 阅读记录

看两个弟弟低着头默不作声,怕他们不以为然,又接着说:“我不是吓唬你们,你们自己打听打听去,那年有个小官的儿子,也如你们一般大,自己带着一个小厮就到康乐坊玩,结果就被人拐了,家人报官寻了许久都没有音讯!”

顾林吓得抖了抖,顾桓也是一阵后怕,连连说:“再也不敢了。”

顾楚看两个弟弟认错态度诚恳,才放缓了声音:“阿滨做事也不算太莽撞。你们今日,一则带足了人,二则去的又是玄音阁。玄音阁里一夜千金,可不是什么人都去得起的,里头的花娘都有眼色,一般不会出什么事。但无论如何,不告诉家人,自己去花坊就不对!”

“是!是!大哥说得对!”顾桓连忙说。

顾楚瞟了顾桓一眼,说道:“总归是太闲了生的事,学堂放了假也不能荒废了学业,罚你们每人抄五十遍《中庸》,假期结束时我要检查。”

那就是还有一个月……顾林一脸菜色,顾桓也是满脸悻然,他本来还想去找世子姐夫学马球……

唉,这顿螃蟹吃得可真是得不偿失,两人心中哀嚎。

回到府中,兄弟三人先去正院给杨夫人请安。

杨夫人看不出喜怒,淡淡地打发了顾桓回房,才拉着顾林的手,摩挲着他的头,和蔼地问道:“林儿喝酒了?”

“吃了螃蟹,喝了几口黄酒。”顾林挨在杨夫人身边,撒娇道:“母亲放心,我没喝多。”

杨夫人才点点头,又嘱咐:“螃蟹性寒,也不可多吃。玩了一天,可累了?回去早些歇着吧。”

顾林一一答应,起身告辞,偷偷给了大哥一个恳求的眼神,大大的眼睛像只小鹿一般。

顾楚失笑,不着痕迹地点点头。顾林才放心地离去了。

杨夫人没有理会兄弟俩的眉眼官司,等顾林离去了,她才皱眉问道:“怎么回事?我怎么听说你们一起从花坊回来?”

顾楚笑了笑,反手将两个弟弟卖了,将今日花坊的事一一道来。

杨夫人听了,脸上果然带了丝怒色:“我就不该听你父亲的,放任林儿和他一起进出,如今带得林儿什么地方都会去了!”

顾楚知道母亲这是迁怒顾桓了,走近母亲身边,给母亲倒了杯花茶,才说道:“母亲不必生气。不过是少年人好奇心重,我已教训过他们了。而且,此事也不是三郎的主意。”

杨夫人冷笑:“你看,才多久,他本事可不小,如今阿滨也和他交好,连你都替他说话了!”

“那又怎样呢?”顾楚不以为意地笑着,将茶递到杨夫人的手里,语气中带着倨傲:“母亲担心什么呢?他就是中状元,难道还能越过我去?”

“我儿十九岁中举,弱冠已是两榜进士,岂是一个庶子可比!”杨夫人接过茶,淡然道:“我难道是容不下庶子的人?不过是担心他有心藏奸,对林儿不利。林儿生性单纯,若他哄了去,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母亲,你这是关心则乱……”顾楚失笑,“二弟身边那么些人,又有我们看着,三弟一个庶子,年纪又小,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能做什么呢?”

看杨夫人还想说些什么,顾楚又凑近她的耳边,压低声音说道:“何况,如今大事,正是用人之际,有谁比自家兄弟更可信?”

话语含糊不清,杨夫人却是心中一凛,点了点头。

总算把母亲安抚住了,顾楚才起身告辞,心中有些感叹,母亲这样一个聪明人,却总是对一个庶子心存芥蒂,好在大局上不算糊涂……

如今天下……大事……可不能出什么纰漏!顾楚想着,望着天边弦月如勾,心中一片激动澎湃。

接下来的几天,府里风平浪静,顾桓和顾林都老老实实地在屋里抄书,没有再出门。

直到几天后,杨滨过来,才知道杨泽即将进京了!

因有献战利品之喜,又有西洋诸国使臣随同进京,镇南侯世子进京成了京中百姓津津乐道的一件盛事,长安大街两旁俱是看热闹的百姓,两旁的茶楼酒肆临街的席位,更是一席难寻。

“简直像是过年一样。”顾桓看着楼下的人山人海,感叹。

“圣上五十大寿嘛,可不是比过年热闹。”顾林笑着道。

朝廷提早接到了镇南侯世子与诸使臣进京的折子,天启帝大喜之余,令鸿胪寺卿与礼部官员出城迎侯。

此时,镇南侯世子杨泽骑着高头大马在前,身后是众官员与金发碧眼、奇装异服的西洋使臣,后面则是威武肃杀的士兵押着十数门红夷大炮。

百姓们立刻欢呼了起来,只恨父母没有给自己多生两只眼睛,一会儿看看红夷大炮,一会儿看看那些长相奇特的西洋人,更多的时候,则是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一马当先的镇南侯世子,不住地喝彩,若非有兵丁维持着秩序,此时只怕早已掷果盈车了!

白色高头骏马上,杨泽一身玄色盔甲,一张坚毅的脸上,剑眉斜飞、一双桃花眼似笑非笑、似嗔非嗔,眉目含情,高挺的鼻梁下,薄唇微抿,竟是个绝顶俊美的男子。

“潘安、宋玉不过如是!”不知谁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引来众人不约而同地点头附和。

顾桓遥遥望着远处骑马慢行的英武将军,惊讶不已,本以为杨泽这样战功赫赫的将军,该是福王那样威严肃穆的样子,没想到却是这幅相貌……心道这才是男主的人设啊,想想自己,再看看一旁的杨滨,叹道:“所谓‘春闺梦里人’就是这样吧……都是兄弟,相差怎么那么远呢?!”

杨滨一瞪眼睛,怒道:“我怎么了?再说,我和大哥是堂兄弟,长得不像不是很正常?”

“唉!我替你惋惜呢!”顾桓笑道。

“哼哼……大家都说我长得有男子气概呢!”杨滨昂着头:“我知你嫉妒我,楼下骑着马的是我哥哥!”

“好吧,我是嫉妒你。”对于兄控是没有道理可讲的,顾桓认输。

在百姓的欢呼声、喧闹声中,镇南侯府世子押着红夷大炮,领着众官员、使臣浩浩荡荡地进了皇城。

这一日,不知有多少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第13章 万寿

十月初十,万寿节如期而至。

十二响礼炮齐声轰鸣,天地为之一震,万寿节大典正式开始。

天启帝身着玄色衮服,头戴皂纱冕冠,冠前垂着十二旒,威严庄重地从御撵中走出,站在陛阶上俯视群臣。

文武百官及外国使臣统一参拜,山呼万岁。

司礼太监宣布庆典开始,首先是各地封疆大吏献礼,或献奇珍异宝、或是稀有祥瑞,如果没有珍稀玩意儿就全靠数目金额来撑着,如多少石粮食和多少两白银。有些文官为了显示风骨和两袖清风,也会以自己的书画作为寿礼。

皇帝一一听着,若是感觉合心意了,就会大喝一声好,然后自有太监记下,过后赏赐。

当日奇巧居所展出的珍品,果然也陆续出现在献礼大典之上,皇帝心中暗笑,也都给了个“好”字。

宗室藩王和番邦献礼安排在后面,概因一方国主财力非寻常官员可及,他们的礼物一展出,只怕其他官员都要自惭形秽。

因此,这最后的献礼才是重头戏、万众期待。

从藩王敬献的礼物之中就不难看出他们权势地位的差异,有的藩王地处富裕之地,自有珍品献上,而本就身处贫瘠之地的就就略显寒酸了。大周的藩王的日子其实并不太好过,朝中随时盯防作乱的可能性,藩王们小心谨慎,甚至不敢与京官和外臣过多来往,以免落人话柄。

当今圣上共有十三子。除大皇子福王就藩外,如今仍有十二位皇子在京。皇帝元后早逝,只留下一位公主。二皇子乃贤妃所出,三皇子则是继后嫡出。

诸位皇子陆续长成,皇帝却未立储,如今正是诸王夺嫡,风起云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