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国公府庶子的科举之路(20)

作者: 顾三郎 阅读记录

顾桓目送韩文瑄顺利进场,才带着侍从离开。

顾桓和顾林都没有参加这一科的童生试。

对于顾桓来说,并不觉得遗憾。“日日长思榜上挂,谁知到老是童生”,考场外,须发斑驳的老童生都不少见。

顾桓现在才十一岁,读书上不算有天赋,虽然有记忆力加成,但科举不是单凭记忆力就能取胜的。就拿县试来说,一共要考五场,分别是八股文、试贴诗、经论、律赋、策论等,这些都是需要常年累月的学习积累。

鼎鼎大名的唐伯虎中秀才的时候是十六岁,已是轰动了整个苏州城的少年才子。

而且因刺杀案一事,他已走入了有心人的视线,不少人都知道定国公府有一个武艺出众的三公子,此时他正该低调蛰伏,静候时机。

京郊五柳马场,定国公府的马车缓缓驶入。过了一会儿,几个衣着朴素的少年骑着马从侧门离开。

顾桓穿着一身青色劲装策马奔驰,心情激动,今天他将开始此生第一次军训!

紫藤别院,几骑人马飞驰而至,从大门里伸展到大门外的那架百年紫藤花期未到,此时正长满的青翠的绿叶,重重叠叠、郁郁葱葱。

顾桓从马上下来,只见杨滨三步并作两步地迎了上来,拉着他的手臂说:“你可算来了!走,咱们到校场去!”

此时杨家紫藤别院的校场,杨泽坐在一旁的红木椅子上,凝神看着场中。

士兵们此时正在训练,动作刚猛、整齐划一,人数虽然不多,却有种金戈铁马的气势。

看到顾桓和杨泽进来,为首之人一挥手,令行禁止,全场肃立。为首的将军朝杨滨和顾桓走来。

此人正是镇南侯心腹、南海军旗舰将军郑延平,年约三十五六,浓眉虎目,身材不甚高大,却带着令人不敢小觑的悍勇之气。

郑延平的父亲原是东海鼎鼎有名的大海盗,却有爱国之心,今上初登基时,倭寇屡次来犯,彼时南海军初创,兵力不甚强大,郑父屡次助朝廷败退倭寇,后受朝廷招安,归属南海军旗下,与镇南侯是生死之交。

郑延平自幼在海船上长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南海军中重将,受镇南侯嘱托,前来京中接应杨泽回广州府。

“郑将军!”杨滨快步向前,恭敬地行了一礼。

顾桓紧随其后,抱拳行礼,来之前他已听了郑家的事迹,对于痛击倭寇、保家卫国的爱国将领,他是由衷地尊敬。

郑延平抱拳回了一礼,笑道:“吾等不久后就要启程回广州府,两位公子要学,就要捉紧时间了!”

杨滨和顾桓连忙应“是”。

一旁的杨泽此时也站起身走过来,笑道:“你们天天说要和南海军一起受训,如今郑将军在此,机会难得,你们得好好训练,可不许叫苦叫累!”

杨滨和顾桓双眼放光,连连点头,男孩子,哪个没有军伍梦想?

此刻他们想着,参加军训呀,可比读书有意思多了!

然而……接下来的一切却是那么冷酷无情。

郑将军果然没有把他们当公子少爷看到,将他们排入士兵的队列之中。

今日训练的是军阵。上午,顾桓被安排在盾兵中。

“持盾!”

“立盾!”

“蹲下!“

“抵住!”

郑将军一边大声呼喝,一边亲自做着示范动作。士兵们整齐划一地持握盾牌、放立盾牌、倾盾下蹲、抵住盾牌排成一列,每一个动作都孔武有力、虎虎生威。

顾桓穿着沉重的盔甲,举着沉甸甸的盾牌,努力跟上其他士兵的速度。

在今日之前,他还为自己的身手沾沾自喜,此时却是汗流浃背、咬牙硬挺,知道从军并不是容易的事。

什么“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那都是别人的传说,轮到他自己,第一次接触军队,就是操练成死狗。

下午训练的是枪阵。

郑将军只要求他练三招,就是简单的刺杀,枪尖直冲敌人的头、颈、胸三处,每一招都是杀招,没有任何花哨。

一天下来,顾桓瘫倒在地上,遥望着天边绚丽的霞光,有气无力,连动都不想动了。尽管如此,至少没喊过一声“停”,由始至终一直跟着士兵一起训练,众人都对他刮目相看。

而杨滨到底是个孩子,身体也不如他强壮,早在中午就被抬下去了。他也不肯离开,就在场边围观。

“怎么?可还坚持得住?明日练火器,你可还要来?”杨泽走到顾桓身边,把他拉起,笑着问道。

“要!当然要!”顾桓双眼一亮,总算可以打靶了,怎么能不来?

夜幕降临,定国公府的马车缓缓地驶回了长乐坊。

顾桓从马车上下来。此时他已换回了早上出门的衣衫,只是一身疲惫之色,却是怎么藏也藏不住。

葳蕤院中,顾林在那里等着,看到顾桓进来,诧异地问道:“你怎么这副样子,姐夫那里的马球训练这么累?”

顾桓有气无力地点点头。顾桓是以去五柳马场学习马球的名义出门的,为掩人耳目,连顾林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顾林摇了摇头,笑道:“我就说吧,看球看得精彩,何必自己下场?你偏不听,知道累了吧?”

看顾桓实在疲惫,顾林留下几瓶亲手做的花露,嘱咐他早些休息,就起身离去。

顾桓把玩着手中晶莹剔透的玻璃罐,凑近一闻,一股淡淡的花香从木塞中溢出,淡然一笑。

看球的人确实是不知道踢球的累,但也不知道踢球的乐趣!对他来说,读书习武,从来就不是苦事。

第19章 文会

暮春之际,正是草长莺飞,繁花似锦的时节,晴空一碧如洗。

定国公府华丽的马车向城外驶去,侍女们坐在后面的青桐油马车上,小厮长随围在马车四周,马车前后跟随着十余骑身姿矫健的护卫,一行人浩浩荡荡。

顾桓和顾林身着轻薄春衫,兴致盎然地坐在马车上,暖风轻轻吹拂在身上,让人都变得慵懒起来。

顾林身着一袭绣缠枝花锦袍,脖子上带着一个金嵌宝璎珞,腰间垂挂着两支香囊和一个青玉佩,举手投足间带出淡淡香风。

顾桓则身着一件天青色长衫,衣裳轻便简洁,依旧遮挡不住那股蓬勃而出的朝气。

顾桓摇着檀香扇,看着路旁的鸟语花香,心情愉悦。

马车渐渐远离城郭,走过一条条蝴蝶翩跹的阡陌小路,穿过一块块绿油油的田野,到了一座山前。

这就是金陵城郊鼎鼎有名的栖霞山。

栖霞山素有“六朝胜迹”之称,历史上曾有五王十四帝登临此山,留下诸多名胜古迹。有“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的美誉。

此时栖霞山上的明镜湖边人影幢幢,一个个年轻的侍女身姿摇曳地端着新鲜的时令水果,穿梭在人群中,湖边山上百花竟妍、交相辉映,却是人比花娇。

十几位年轻公子端坐席上,面前食案上摆着精致的水果、点心和茗茶。

看到顾桓和顾林领着侍女、随从分花拂柳而来,其中一个少年三步并作两步走了过来,拉着顾桓的手臂笑道:“你们可来了!顾桓你这些日子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我还只当你不来呢!”

顾桓见是孙远,知道他最爱开玩笑,因此笑道:“韩大哥的大喜事,我怎么能不来。”

今日正是求知堂同窗们为庆祝韩文瑄府试中案首而举行的文会。

顾桓这些时日每天上午上学,下午就到紫藤别院训练,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与同窗们的交流也变少,正好借此机会松泛松泛,也和好友们联络联络感情。

“可不正是大喜事!”孙远眉开眼笑,仿佛中案首的人是他一般。

韩文瑄今年通过府试,只要再通过院试,他就可以获得“秀才”功名,从此进入士大夫阶层,可以免除差徭,有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