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国公府庶子的科举之路(27)

作者: 顾三郎 阅读记录

距离去年万寿年万国来朝的盛况才过去多久?简直打了大周朝的脸!

天启帝看罢奏报,恼怒万分:“萤烛之火也敢与日月争辉!这些西洋匪盗狼子野心,必要狠狠地打疼他们,让他们再不敢伸手!”

朝中重臣商讨着应对之策,只是台湾岛孤悬海外,与本土关系不大,因此户部统计钱粮、兵部统计兵力,应战措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看得出来,众人并没有太在意这场战事。

只是接下来的战况却急转直下,令人目不暇接。

天启帝命泉州海军就近支援。可怜孙和,刚调任海军提督就遭遇大战!

孙和统兵领兵从金门出发,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准备直取台湾,此时他早已没有出京时的意气风发,而是满脸菜色,他晕船了!

泉州海军还没登岸,就遭遇敌军左右夹击,船队一时溃散,孙和带着残兵败将仓皇而逃!

消息传出,朝野一片哗然!

天启帝震怒,命镇南侯世子杨泽为统帅、郑延平为旗舰先锋立即出兵支援。

众人叹了口气,果然还是要靠南海军……

秋风送爽,南边捷报频传,杨泽在海上拖住敌军主力,郑延平将军趁机驶进鹿耳门内海,在禾寮港登陆,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在当地民众里应外合之下,将西洋海军赶出了赤嵌城!

西洋海军失去一城,聚集在东平城负隅顽抗。

郑延平与杨泽大军汇合,在东平城周围修筑土台,围困敌军。

形势一时为之逆转,南海军再次名声大噪,杨泽之名更是响彻朝野。

战事平稳,朝中紧张的气氛也随之缓解,京城里也恢复了既往的歌舞升平。

这日休沐,韩文瑄却去拜访了顾桓。

“泉州海军大败,陛下可要降罪孙大人?”韩文瑄眉头紧皱,忧心忡忡。

“孙大人初上任,大败之责不能归咎于他一人,我听说福王已上了请罪折子,陛下压下不发。”顾桓将自己知道的说了出来。

韩文瑄叹了口气:“希望孙大人能逃过此劫。我父亲唉声叹气了好几日,直怪我连累了他……”

“这如何又与你相干?”顾桓简直要被韩光大人的逻辑气笑了。

“我听见我继母让我父亲向孙家退亲……”韩文瑄声音有些低沉,“幸好我父亲还要些脸面,不想担落井下石之名。只是过些时日,若是陛下真要降罪孙家,只怕他真的会退……”

顾桓爱莫能助,只能安慰了韩文瑄几句。

这几日,他右眼皮一直跳个不停,似乎有什么事即将发生。

文华殿众人却议论起快要到来的秋狩。去年的秋狩,因陛下五十岁万寿节而取消了。如今因着南边海战紧张了几个月的朝臣和权贵们,迫切的需要一场盛事来纾解压力。

天启帝接到了好几封请求大办秋狩的折子。他叹了口气,同意了。大办就大办吧,正好让大家转移一下视线。

今年秋狩将要大办的消息很快在京城传开了。有人欢喜有人愁,没资格参加的,暗自懊恼,有资格参加的,却都忙碌了开来。

顾桓是首次参加,原本他是没有资格参加的。但是十二皇子非常体贴地给每一位伴读都下了帖子,这样,他们四位伴读算是第一次共同行动了。

文华殿内,十二皇子摇着檀香扇,笑着说道:“顾桓,你可得多打些猎物,也给我挣挣光!”

“是!”顾桓朗声答应。

魏伦撇开脸,轻哼了一声,却没有说什么。

自从南海军捷报频传,文华殿众人对顾桓的态度也更亲切了。

秋狩的地点在距离南京城一日路程的“汤泉宫”。由开国圣祖仿汉朝“上林苑”而建,既有狩猎的丘陵与平原,又有歇息的园林和宫殿。

顾桓与其余几位伴读作为十二皇子的扈从一起出发,因镇南侯世子的大功,三位在京的镇南侯府公子也得以参加秋狩,顾桓远远看见他们,颔首致意。

此次秋狩规模的确盛大,从天刚蒙蒙亮时出京,到夜色漆黑时才进入汤泉宫,浩浩荡荡的大部队足足走了整整一天。

燃烧的火把如同一条长龙进入汤泉宫,蔚为壮观。这就是汤泉宫给顾桓的第一印象。

夜幕中一切从简,众人分配好了宫室,顾桓与诸位皇子的伴读们分在了一个小院子里,离杨家兄弟的院子不远。

奔波了一日,众人都是疲惫至极,没有多加寒暄,简单梳洗之后,就匆匆睡了。

第二天,顾桓仍然早早起来。汤泉宫的建筑仿汉式,屋外是长长的回廊,屋内铺着松木地板,散散着阵阵松木馨香,干净得可以席地而坐。顾桓便盘腿坐在地上练功。

旭日初升,院子里渐渐有了动静,顾桓也站起身,在侍女的服侍下梳洗过后,走了出去。

此时秋色苍茫、层林尽染。和煦的晨光中,厚厚的落叶发出柔和的光芒,走在其上,如同踩在柔软的毯子上,沙沙作响。

狩猎要过些日子才正式开始,刚到行宫的这几天,以游玩为主,院子里陆陆续续的,有人出来赏景。

穿过一条枫叶满地的小路,顾桓看到了迎面走来的杨滨。

两人相似一笑。

杨滨快步走过来,说道:“我正要去找你!你可知道,秋狩之后,我大哥要回京献俘!”

顾桓眼前一亮,连忙问道:“仗打完了?”

杨滨点点头,骄傲地说:“大哥和郑将军已经将西洋人赶出了台湾,洋人如丧家之犬奔逃,大哥帅军追击至外海,想来如今已经全歼敌军了!”

顾桓与有荣焉,也不禁期待了起来。大半年不见,他也有些想那位丰神俊朗、美颜盛世的大表哥了!

第26章 陈昭

顾桓与杨滨边聊边欣赏这皇家行宫。

汤泉宫此时秋意正浓,红色的枫叶倒映在湖水中,连湖也染成了绯色。顾桓和杨滨走到湖边,看着波光粼粼,倒是难得的闲适。

不一会儿,就见一群人从湖边的另一条小径走出,人未见,笑先闻,却是一群锦衣华服的公子们。

几位皇子的伴读们也在其中。

看到顾桓,孔贞明快步走了过来,笑着说:“顾桓你起得好早!我们正要去寻你,侍女却说你出门了!”

“难得来一次,就想早点出来看看。”顾桓笑着回答,又为众人引见了杨滨。

人群中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也都相互见了礼,就听孔贞明说:“皇后娘娘在湖那边的水榭里设了个诗宴,很多年轻人都过去了,我们也正准备去凑凑热闹。你们可去?”

顾桓点点头,对杨滨说:“一块去吧。”

杨滨有些犹豫:“我不会作诗……”

“我也不会。”顾桓笑了笑,“凑热闹罢了。”

秋狩正式开始前,各家子弟常常聚在一起吟诗作画,展现自己的才华,以期得到皇帝或皇子们的赏识,也是一贯的传统。

沿着湖边蜿蜒的小径走了好一会儿,渐渐听到前方的人语声了,穿过一片开得茂盛的菊花,只见水榭中果然热闹得很,王皇后和几位高位嫔妃在湖边摆了长桌,不少年轻的公子在长桌旁或站或坐,或吟诗或作画。

湖边还有三三两两的年轻贵女在赏景,也有围在皇后、妃嫔身边谈笑的,身姿窈窕、清脆的声音如黄鹂歌唱般婉转,又如一把小毛刷子轻轻地挠着人的心窝。年轻的公子们心里痒痒的,却又都一本正经地目不斜视。

顾桓一走过来,就看到了那个人。

水榭四周围着雪白的轻纱,在秋风中飘飘摇摇,陈昭坐在那里,静静地看着远处的淡淡烟波。

只是个小女孩而已,却有着不符合她年龄的沉静……

杨滨顺着顾桓的目光看去,笑道:“康平郡主也来了……她旁边的就是平郡王妃。”

顾桓这才回过神来,平郡王妃就坐在女儿身边不远处,穿着一身暗红色直领对襟长衫,披着青色织金云霞凤纹绡纱披帛,鬓上簪着的花树随她转头的动作轻轻颤动,眉眼与陈昭极似,却带着岁月沉淀的温婉,完全看不出已经四十多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