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乐(143)

这一封圣旨不仅仅惊动了平柳村人,县城以及周边县镇消息灵通点的人家,也都得知了单家被皇上点名褒奖之事,一个个嫉妒的红了眼。

王懿这人头脑灵活,一眼就看出了皇上此举背后的深意,想也不想的,把家里能够拿出来的粮食备齐,还在其他人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高价收了一波粮食,然后赶在传旨太监回京前,当着他的面,将那上万斤粮食送到了荣信的手里。

紧随他之后的,还有那么三三两两几个人,但他们能够拿出来的粮食有限,谁也没有王懿拿出来的粮食多。

半个月之后,京城又来了几道圣旨,献粮最多的王懿除了和单家一样收到了黄金和玉如意的赏赐,还有了一个许多商户都梦寐以求的恩赐,那就是准许王家的后代参加科考。

晋朝的律法,商户不得参加科举,许多富户即便金银满山,可是在地位上依旧远不如那些官宦人家,在衣食住行上也因为商籍,有很多限定,其中不能参加科举这一条,更是限制了商户该换门庭的上升道路。

王家和单家不同,单家做买卖猪羊鸡鸭等牲畜的生意,严格说起来还归在农籍,而王家的买卖就大了,家里好几条商船走南闯北的运货,他家的产业,即便是在清州府内也是排名靠前的,不论他想了再多的招都不可能在旁人的眼皮子底下,让王府里的子孙去参加科考。

可以说王懿这一次献粮,比单家更值得。

这下好了,他的成功戳动了许多商户的心,不仅是清州,这个消息传的太快,但凡澜江有点底蕴的商户统统尽可能的从其他地方收购粮食,然后以救济灾民的名义捐给朝廷,就想着能够如同王家一样,让家中的小辈能够拥有科考的机会。

轻而易举的,征粮的事就这么解决了,朝廷给出的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赏赐以及商户子孙科考的机会,不废一兵一卒,而捐粮的豪商得到了他们想要的机会,更是对皇帝感恩戴德。

作为出了这么一个好主意的人,荣膺顺利的在宗庆帝那里留下了名字。

“富贵,说说你在清州的所见所闻。”

清政殿内,一个满头银丝的老人坐在龙椅之上,一边批阅着奏折,一边对着身边的太监问道。

“朕怎么觉得,你去了一趟清州,胖了三圈,朕要是没记错的话,朕让你传旨的单家以猪羊出名,传闻中单家猪的味道远甚于异域黑猪,看你这样子,传闻所言非虚啊?”

宗庆帝的身上并没有太多威严压迫的气势,此时身穿常服的他看上去甚至就像是一个寻常富贵人家的老人,和蔼可亲。

身边伺候的太监都熟知老皇帝的脾性,也知道皇上并不是那种暴虐喜欢随意惩治下人的主子,相处起来的时候,也有那么一丝亲近。

“还真被陛下猜着了,奴才在清州啊,真是实打实的过了一个嘴瘾。”

要是单家人在场的话,就能看出来站在宗庆帝边上伺候的公公正是那一次过来传旨的公公,恐怕没有一个人能够想到,宗庆帝会派自己的心腹大太监来传这么一道可有可无的圣旨。

“哦?”

宗庆帝原本只是说了一句玩笑话,他这大太监富贵从他登基时在他身边伺候,陪伴他也有三十余年了,御膳房的手艺他有哪个没尝过,甚至有些珍馐美食,后宫的妃嫔未必有份,富贵却能沾他这个主子的光吃上几口,在这种情况下,对方还夸赞清州的美食。

这么一来,宗庆帝是真的好奇了。

第110章 儿女婚事

“挖完这最后一个冰窖,咱们也得回乡去了。”

随着朝廷赈灾渐渐步入正轨,破庙里的那些流民也得随着官兵返回自己的原籍了。

对于这些难民来说,平柳村的村民固然在为难之时给予了他们救命之恩一般的帮助,可故乡终究是故乡,他们的房子田地在那里,他们祖祖辈辈的坟墓也在那里,现在朝廷的赈灾粮到了,灾银也拨了下来,自然得赶回去重新收拾自己那个被毁坏的家园了。

村里人也早早做好了准备,可是几个月的相处,现在忽然间要分开了,多少都有点舍不得。

“回吧回吧,好好过日子,咱们也别再见了。”

一个老人坐在一旁的木凳上,叹了口气,然后紧接着笑着说道。

对他们而言,这辈子估计就是在村子里度过的,他们能够想到自己会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镇上或是城里了,哪一天如果他们再相见,估计就是哪边又一次遭灾了,不得不背井离乡地逃难。

所以老人说别再见了,大伙儿平平安安的,才是最好的。

有点感性的妇人抹了抹眼泪,这一别,真的就是永远了。

“奶,我想和你说个事儿。”单福才有些扭捏地找到了奶奶,他要说的话似乎很难开口,磨蹭了好半响,依旧没说他想说的到底是个什么事。

蒋婆子最近越发忙碌了,因为天气渐渐好转,许久没有开张的单家饭庄再一次宾客盈门,或许是许久没有尝到单家饭菜的缘故,这一次的生意几乎比饭庄刚开业的时候还要火爆。

还有牲畜棚那边,雪灾冻死了不少猪羊鸡鸭,现在棚子里空了大半,她还得四处张罗着收那些猪羊崽以及鸡鸭苗,好把那些空置的棚子装满。

这个时候的她,还真没有多少闲工夫听孙子唧唧歪歪的。

“有话快说,有屁快放。”

又不是她的宝贝乖乖,蒋婆子对上孙子可没有那么好的耐心。

“就是,就是我的婚事。”看奶奶不耐烦了,单福才这才开口说道。

看孙子确实不是因为小事拦下她的,蒋婆子的耐心好了很多:“怎么,你有自己看中意的姑娘了?”

之前就有媒婆上来说和过这个小孙子的婚事,人选还十分不错,是邻村一个小地主家的孙女,蒋婆子让人问了,那姑娘脾性不错,模样也端庄,只是那时候她把这个消息和二儿子那边透底,嘴后被小孙子以二堂哥没有成亲,他也不急为理由拒绝了。

看小孙子没有那个心,蒋婆子也就没有勉强,暂时将这个孙子的婚事放在了一边。

现在看来,对方是有了心上人了。

“就是,就是……”

单福才的脸红的像是刚煮熟的虾子,红彤彤的,随时都能热爆炸了。

“行了啊,当自己是小姑娘呢,拿出点爷们的气概来。”蒋婆子就不耐烦看孙子们露出这样的羞态,在蒋婆子看来,男人就该是山生那样的,又高又壮,男子气概十足。

丝毫没想过严山生在自个儿孙女面前是什么德性的老太太在孙女和严山生的事八字还没一撇的时候,就已经十分适应的将自己的偏心眼顺延到了她中意的未来孙女婿身上,现在在她的心里,孙子什么的,还真没有孙女婿来的顺眼。

“我看中了一个姑娘。”

单福才盯着自己的脚尖,说出这番话,可真是羞死他了。

“看中了哪家的姑娘?”

蒋婆子还是挺信任自己这个孙子的眼光的,他不像他那个妈那般糊涂,也比他那个老实爹多了一分机灵,他看中的姑娘,蒋婆子虽然不知道是谁家的,却已经有几分满意了。

“按理说你的亲事,该由你爹娘做主的。”

单家毕竟分家了,梅娘和兰娘的婚事当时她横插了一手,虽然有王春花不得用的原因,但多多少少也给她留下了一个手太长的名声。

现在要是再绕过王春花处理孙子的婚事,按照蒋婆子对那个儿媳妇的理解,恐怕对方又要闹上一场了。

所以照她想来,最好让孙子自个儿和他娘沟通,只要闺女没问题,想来王春花也不会违逆了她这个宝贝儿子的心意。

“怎么,是那姑娘有什么问题?”

不对!蒋婆子看着孙子为难的样子皱了皱眉,如果那姑娘家世人品样貌什么都好,孙子完全不需要绕开他娘来告诉她这个祖母,想来是那姑娘某一处有什么短板,让孙子觉得他娘一定会拒绝他娶那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