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乐(43)

找吕秀菊估摸着爹娘这些年攒下来的钱,拿出一百五十两买房,总归是没问题的。

这么想着,她的心里忍不住有些火热,恨不得现在就带着老头老太太找牙婆买房去。

“现在还没分家,县城的房子,写我和你爹爹名下,现在暂时让你和老大住着,但是等我们百年之后,这些东西,还得有老二老三他们那一份。”

蒋婆子和单老头经过一番仔细考量,觉得大儿子之所以闹出今天这一出,还是因为夫妻俩聚少离多的错。

要是大儿子见天的在儿子身边盯着,就凭她泼辣刁钻的性子,哪里还有烂桃花能缠得上来,大儿子光是应付这个媳妇就分身乏术了,恐怕有那个心思,也没了那个精神头。

想到这一点,蒋婆子还忍不住有些懊悔,要是她早就想明白了,恐怕现在孙儿都多了几个,更不会有今遭这桩事。

“娘——”

吕秀菊有些不乐意,感情那房子还不是属于他们大房的,这样的补偿,又有什么意思。

“老大媳妇。”

蒋婆子加了重音,因为儿子做出来的那件事,她确实对这个儿媳妇有愧,可这并不代表从今天起她就挨了这个儿媳妇一节,能够让她趴在头上作威作福。

房地自古以来都是家产的大头,说句掏心掏肺的话,要不是儿子做了这件事,她还真没有没有掏空家底,买房的打算。

蒋婆子想过了,既然她和老头有将家里的男孙都送去念书的打算,在县城置产,就显得颇为重要了,但那份产业绝对不是独属于大房的,其他两个儿子也有一份。

至于到时候怎么分,几个儿子是分钱还是分房,那就是以后的事了。

因为这个婆婆这么多年的威势,吕秀菊不敢多嘴,低下头,眼珠子滴溜转,不知道是不是又在想什么歪主意了。

“爹,娘,这样的大事,你们自己拿主意就好了。”

单峻河一向都不参与这种重大事项的讨论,爹娘说好就好,他没有任何意见。

只是爹娘刚刚在谈起这个即将要买的房子还有的那一份时,老实稳重如单峻河,也忍不住有一点小激动。

那可是县城的房子啊,多少人一辈子,连乡下的房子都盖不起。

“娘,你这打算出多少银钱,打算买多大的院子啊?我可以让我那些兄弟,帮忙留意一下,保准比那些牙婆找的房子来的好。”

单峻海也觉得家里在县城置产挺好,这样一来他在县城乡下两头跑就多了一个落脚的地方,至于大嫂和大哥很有可能到时候将这个院子当作自己的私产他也不介意,反正爹娘还活着呢,这房子也有属于他的那一份,就算到时候大嫂阴阳怪气表示对他的不欢迎,他也没什么好怵的。

真要说起来,大哥对不起大嫂,他可没对不起大嫂,也不用在她面前做小幅低的,闺女昨日那场高烧还让他心有余悸呢,要不是大房那些破事,他闺女至于遭那些罪吗。

“也行,让你朋友留意一下那种一进院的房子,最好是带着左右厢房的。”

既然买了,蒋婆子当然想买一套稍微大点宽敞点的院子,只是她也不知道自己手里的钱,凑不凑手。

“最好别太贵,咱们家这些年是攒了一些钱,可家里总得留下一部分应急的,还有来年大郎和二郎的束脩,这个院子的价钱,最好控制在一百八十两以内。”

因为卢安娘的事,蒋婆子对自己这儿儿子的交友本事很有信心,让牙婆找房子,还得给牙婆一笔劳务费,要是儿子的朋友能帮忙找到适合的房子,还能够省下这笔钱呢。

一百八十两,吕秀菊听了婆婆的话吃了一惊,这笔钱远超了她之前的预估,看来家里的家底,比她想象中的还要厚。

尤其听婆婆的意思,家里出了这一百八十两,还能够有些许结余,家里这些年攒下来的钱,恐怕得有二百两还不止了吧。

将心思从银钱上收回,吕秀菊注意到刚刚婆婆的话里居然提到了来年要送三房的小崽子去念书的意思,家里供她儿子一个难道还不够吗,怎么连三房的小崽子还要一块供。

这年头供一个读书人就不容易了,一供还供三个,也就是家里有限的资源不再独属于他们大房,要是二房和三房的孩子将来表现出优于她儿子的天赋时,公婆的心还不知道偏向谁呢。

吕秀菊又不傻,一人独得所有资源,和一人知得到家里三分之一的资源,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福宗福德福才都是咱们单家的子孙,既然家里有能力供,那么三房各供一个孩子念书,哪个都不偏颇。”

单老头看大儿媳妇脸色不郁,放下筷子开口说道。

他知道大儿媳妇的心思,但是作为大家长,他考虑的是全家长远的发展,就算对这个大儿媳妇有愧疚,也不会改变他很早之前就做下的这个决定。

这个家里,只要单老头开口的事,那就是必做的事,吕秀菊也明白了公婆是认真的,很快的这个家里,不再只有她儿子这一个读书人。

她捏紧了拳头,想着自己昨晚上对三房那个小崽子的心软,恨不得拿拳头垂醒昨天的自己,果然二房和三房就是不安好心来抢他们大房的东西的,以后她要是再对三房心软,她就是猪。

第32章 初见

“大娘,我想向你打听一下,单峻海,单家是在这附近吧。”严坤身后跟着一个略微有些沉默的孩子,对着小道旁经过的大娘问道。

“你们是?”

那个大娘眯着眼睛打量了一下严坤,有些疑惑。

眼前这个人有点眼熟,但她就是没记起来对方是谁,但说实话吧,能和单家老三扯上关系的,多数都是游手好闲不事生产的,似乎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人物。

“我家在镇上开猪肉铺的,严记肉铺,大娘你听说过吧?”

严坤知道,外头的生人进村子,稍微有点警惕心的总要将他们父子仔细盘问一遍的,不会随随便便就将单家的位置指给他们。

“哦,我记起来了。”

大娘拍了拍脑门,她说眼前这个后生怎么有点眼熟呢,原来是镇上猪肉铺的老板。

现在家里养猪的人家不多,毕竟不是每户人家都像单家一样,有足够的粮食饲养肉猪的,通常情况下,想要吃肉了,大家都会选择去镇上的猪肉铺子买,或是在村里养猪的人家杀猪的时候,提前订下某一个部位的猪肉。

而猪肉铺肉猪的来源,通常也不是猪肉铺老板自己养的,例如单家养了两头肉猪,自家平日消耗的猪肉,基本上都是杀猪时留下的腌肉,而两头肉猪,他们自己能够消耗的,估计也就小半头,毕竟猪肉难保存,熏肉和腊肉以及咸肉皮虽然同样美味,却也有比不上鲜猪肉的地方,所以通常情况下,他们会请镇上的屠夫来家里杀猪,自己只留下一部分,剩下的,全部卖给屠夫,然后屠夫再以每一斤高几文钱的价格,卖给其他百姓。

等单家人想要吃新鲜的猪肉了,去镇上猪肉铺买猪肉,和普通百姓又是一样的价格了。

村里人吃猪肉的次数不多,顶多也就过年或是家里有喜事的时候才会去镇上采购,加上平柳村往日聘请杀猪匠都习惯找镇上的王屠夫,所以那个老妇只是隐约对严坤有点印象,一时却想不起来对方到底是谁。

“单家在那儿,看见那个拐角了吗,往左转最气派的那个院子就是单家的,不过你要是找单老三做什么事,他最近恐怕没时间,他家小闺女前不久刚生了场大病,可把他们一家人给急坏了,恐怕现在离不了人。”

村里人都知道单家那个还没满周岁的小丫头是单家老太太和单老三夫妇的掌中宝,没见单老三这些天为了他闺女都没有往镇上还有县城跑吗,村里人都觉得,要是他能够就此转性,老老实实跟着他二哥下地倒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