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乐(59)

单福宗也明白,家里的爷奶同样对他寄托了很大的期望,毕竟家里出一个秀才,是一件说得上是光宗耀祖,改换门庭的大喜事,如果不是家里的事实在要紧,绝对不会紧急通知他回来,连在镇上书塾念书的二堂弟和三堂弟都被叫了回来。

所以说,他娘刚刚那句话,或许真的犯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忌讳了。

有单福宗这个长孙开口维护,蒋婆子瞪了眼和鹌鹑一样老实的大儿媳妇,不再纠结这个问题。

“这趟我和你娘叫你们回来,是想和你们商量一下,分家的事,以及哪一房负责我们老两口养老的事。”

单峻海夫妇对于这些日子爹娘奇怪的转变早就有了不小的猜测,因此分家这件事一公布,心里反而笃定了不少,并没有多少惊讶。

大房和二房不然,二房的单峻河和王春花纯粹就是想不到这一出的人,而单峻山和吕秀菊则是因为离的远,家中的一些异变,他们根本就鞭长莫及,自然对于这个突然间被提起的分家的议题,有些莫名其妙,以及荒唐。

家中的长辈还好好的,家里还有三个读书人等着公中的钱供着念书,好端端的,也没发生什么大事,怎么就闹着要分家了呢?

“父母在,不分家,爹娘,你们怎么忽然间想起分家的事?”

单峻山隐晦地看了一眼坐在对面的三弟一家,怀疑是不是三弟一家背地里撺掇的。

“甭看你弟弟,这件事,是我和你们娘私自定下的。”自从几年前这个最受单老头器重的大儿子闹出来那么一出荒唐事后,他在单老头心目中的地位,就降低了不少,但作为长子,刚想到分家后,单老头还是随大流的,打算跟着长子过的,只是后来老婆子的话,让单老头有些担忧。

首先,因为之前卢安娘的事,这个大儿子显然对他们这双父母都心存了芥蒂,要是跟着老大养老,等于是将他们晚年行动不便时的身家性命放在老大两口子手里了。

老大对他们心存埋怨,老大媳妇又是个小气抠门的,他们的晚年,未必会美满。

不是老两口存心往坏处想自己的儿子儿媳妇,而是久病床前无孝子,他们怎么知道自己晚年会不会疾病缠身,在这样的顾虑之下,当然得选一个更孝顺的,至少奉养他们的时候,也会更尽心。

其次,要是跟着老大一家,最大的问题,就是老大一家在县城生活,顾忌是不会再回到村子里来的,而两位老人习惯了村里的生活方式,忽然间换一个地方居住,未必会适应。

除了老大单峻山,老二单峻河也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这个儿子最听话孝顺不错,但他有一个糊涂媳妇,蒋婆子是最看不上王春花的,让她和这个儿媳妇一块生活,她能折寿十年。

最后就是单峻海这个老两口都喜欢的儿子了,这个儿子最甜会哄人开心,心地也是纯善的,最要紧的,三儿媳妇苏湘还是蒋婆子的外甥女儿,有了这一层关系,显然在照顾上,老三媳妇会比其他两个儿媳妇更加贴心。

最最重要的,蒋婆子满心满眼她的小乖乖,她怎么舍得和福宝分开生活呢。

单老头被蒋婆子给说动了,反正村里也不是没有不跟长子过,而是和小儿子过的老夫妻。

只是,他还想再看看,不到万不得已,他还是想和长子生活的,毕竟长子嫡孙,才是名正言顺传承单家血脉的那一房。

“我和你们娘心意已定,我就是想问问你,老大,如果是你负责养老的话,你可愿意回来,到时候,家里也有经营的营生,作为长子,也作为负责养老的儿子,比重上,你自然能够占大头。”

单老头抽了口旱烟,对着大儿子单峻山沉声问道。

“回来?”

单峻山迷糊了,怎么话又说到哪儿去了。

他在酒楼做的好好的,东家器重他,来来往往,都是当地的乡绅,回到这个贫瘠的小山村,那岂不是埋没他的才华。

至于他爹口中的生意,单峻山并没有往心里去。

鸟大点的地方,又能有什么挣钱的营生呢?

第43章 分家下

“爹,不是儿子不孝顺,但是我在县城酒馆做的好好的,每个月的工钱都涨到了二两七钱,东家也很器重我,现在他打算在县城再开一家饭庄,让我同时兼任饭庄的总管,到时候,我的工钱一定还能再涨几成,就算是三四五两,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你忽然间就说要分家,还说让我放弃这么好的活儿回来,这未免,未免也……”

单峻山面露为难的神色,作为家中的老大,爹娘肯定是得跟着他过的,不然让外人知道,还不戳他脊梁骨,说他单峻山不孝顺,枉为人子。

再者而言,爹娘和谁过,哪个儿子分到的东西就最多,这也是有点脑子的人都能想到的事。

就单峻山来说,他不愿意回到乡下生活,同时也不愿意放弃他作为长子该得到的那份东西。

“就是啊爹,福宗正是念书的紧要关头,我不在县城陪着怎么放心呢。”

吕秀菊在这件事上,还是和单峻山齐心的,家里这些年送三个孩子念书,未必还有多少家私攒着,但光是记在老两口名下的那栋县城里的房子,以及家里这些年陆陆续续增添了一些,共计二十九亩的良田,也是一笔巨大的数目了。

这么想着,吕秀菊忽然又觉得分家确实还是一件好事,所有的东西都分干净了,到时候剩下的就都是他们大房的了,到时候,二房和三房想要供自家的孩子念书,就得从他们的私产里出钱。

念书的费用不不算小,在心里算了这么一笔账,吕秀菊对于分家的态度又缓和了不少。

“爹娘你们也该知道,我和峻山那都是顶顶孝顺的,回乡下那不现实,但是等你们年纪再大点,到时候福宗出息了,咱们再在县城换一套大点的房子,接你们过去孝敬也是一样的。”

吕秀菊可不想二老偏向了二房或是三房,自古以来都是长子承宗,哪有次子幼子什么事啊,“爹娘,你们是不知道福宗这孩子有多聪明,书院里的师长都说了,这一次他考取秀才功名的可能性很高,到时候,咱们家就多一个秀才公了,再过些年,没准还是个举人老爷,到时候别说县城了,府州再繁华的地方,我和峻山都得带你们二老去啊。”

吕秀菊说着,推了推一旁的儿子:“福宗,快告诉你爷奶,说你在县城的时候有多记挂他们。”

“行了!”

蒋婆子不耐烦看着大儿子和大儿媳妇净想着自己,想着怎么从他们老两口手上得到好处,却从头到尾也没替他们两位老人考虑考虑。

尤其听听吕秀菊刚刚说的,等他们年纪再大些,再接他们去县城。

怎么?难不成在他们还没老的嚼不动饭菜,走不动路的时候,就让他们两个老的独自在乡下生活,偶尔有什么事,就去找同在乡下住的都老二老三两家?

合着分家的便宜让他们占了,最后养老的重担还在老二老三两家身上,青天白日呢,做什么美梦呢。

“老大,你的意思就是不想回来,就想继续留在县城里对吧?”蒋婆子看着一旁的长子,神情肃穆地问道。

“娘,我不是……”

单峻山无奈,想要再和老太太解释一遍他之所以不愿意回来的原因。

又不是他不孝顺,这不是现实无奈的选择吗,他留在县城,有光明的前途,可他回来又能有什么?

“你说的那些大道理我和你爹又不是老糊涂,还能不明白,现在我就和你直说吧,我和你爹打算扩张一下家里养殖的规模,你要是愿意,就和你媳妇一起回来,跟着我们两个老的一块养猪养鸡养鸭,一块干活,到时候挣得钱,未必比你在县城给你那东家卖命挣得少。”

这些年,蒋婆子依旧事主管经济大权的那一个,家里的鸡鸭猪卖多少钱,除了和严坤比较熟的单峻海清楚,其他两房都不知道,家里的这些家畜,能够卖出比市场价几倍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