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云中谁寄锦书来(93)

作者: 微云烟波 阅读记录

圣上在早朝上大发雷霆,下旨平叛,又命追究责任。只是朝廷承平多年,几十万饥民,说真的,也难以处置,杀官造反这种事情,开了个头,之后就不好办了,他们中许多人不能留在原籍,否则就是不安定因素,可是这么多人,要迁移到别处去,又是个大工程,而且稍微一个不小心,就要闹出乱子了,只要有心人挑拨一番,那些本来就反过一次的人,是不介意再反一次的。

因此,这个差事很难办,说不准就要把自个的前程甚至是性命搭上去了。

圣上在那里等着有人自动请缨,结果一个个都低眉顺眼,没一个肯主动为君分忧的,不由气得半死。最后,圣上只得点了两个还算差不多的武将,为主的是平北侯何毅,平北侯一脉也算是开国功臣,何家原本也想着从武转文,奈何家里几辈子没受文曲星君眷顾,至今没出一个能读书的,旁支里头最出息的也就是出了两个秀才,最后只得依旧从武。只是自tai zong以来,四海承平,北方也就是偶尔有些摩擦,蛮人并不能真的北下,因此,想要军功,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如今这位平北侯年轻的时候也曾去了北疆,混了点军功回来继承了爵位,在一众故交之中,好歹有着知兵的名头,如今也领着一卫禁军,之前楚瑞谋逆的时候,也立了点功劳,虽说不足以升爵,但是也得了不少赏赐。

圣上点了名,要是推脱那就是不识好歹了,何毅心里叫苦,不过还是出列领命。另一个为辅的是如今五军都督府的参军刘嘉,刘嘉是武进士出身,又结了个好姻亲,是知远伯府的女婿,因此这些年混得还算不错,之前围猎的时候很是出了点风头,圣上对他印象也可以,结果这次就把人点起来了。

光有人平叛还不够,军政互相干涉是大忌,因此,还得弄个钦差下去处置那些官员,安抚灾民,这绝对不是什么好差事,眼见着下头那些官员一个个低着头,恨不得立刻学会隐身法的样子,圣上就气不打一处来,结果就看到前头站着的,脸上还残存了一些震惊愤怒之色的楚穆了,圣上一时也没多想,直接就说:“老五,近来内务府也没什么大事,这次你就走一趟吧!”

“啊?”楚穆顿时有些傻眼,很过回过神来,“儿臣遵旨!”

等着退了朝,圣上又留下何毅刘嘉还有楚穆,一番交代,反正就是告诉他们这次的底线,领头造反的,甭管有什么难言之隐,都不可饶恕,他们能够挑动那些灾民造反,可见在本地也有些威望,又能带人攻入县城,说明才能也是有的,这等人,若是一门心思跟朝廷作对,那接下来可就叫人头疼了,尤其,如果宽恕了他们,日后有了什么事,大家都干脆跳出来造反,反正朝廷不会杀了他们,那么以后难道朝廷就要成天去平叛吗?因此,必须杀鸡骇猴,这些人绝不能留。

至于那些灾民,也得加以甄别,他们就算是留在家乡,也不能就这么让他们还回到原籍,要想办法将他们打乱了,甚至将原本就有些矛盾的灾民放在一起,前几年还得实行保甲连坐制,免得闹出什么不可收拾的事情来。而那些刺头们,直接让他们去实边。朝廷其实一直鼓励百姓前往边关开荒,只要你肯去,你开垦出来的田地都是你的,而且前五年免税,另外,前期朝廷会提供耕牛,种子还有农具,虽说除了种子之外,别的都不是无偿的,但是价格很低。只不过对于寻常百姓来说,故土难离,边关又很有可能直面那些蛮人,很是危险,因此很少有人肯去,如今直接就叫这些刺头到边关实边去,这些人有血性,即便是遇到蛮人,也不会束手待死。

对于楚穆,圣上想着他是头一次离京办这些事情,因此,很是叮嘱了一番,比如说对那些官员,民愤比较大的,就在当地砍了平息民愤,其他的,就得押送进京,别的不说,每年巡视河工的御史一流是怎么瞒过去的,或者是怎么跟他们同流合污的,就得审问清楚了,而且还得担心这些官员狗急跳墙,谁知道这些蠢货会做出什么蠢事来。私底下,圣上又告诉楚穆,民间兼并之事,如今趁着灾情,好好整理一下档案,将那些隐瞒的田亩人口都清查出来,若是当地那些大户有什么不满的,也干脆找了罪名,一并处置了。

山东那边最大的麻烦在于衍圣公,说实在的,朝廷对于衍圣公这一脉并不怎么看得上,孔家历朝历代都屹立不倒,足以明白他们的本质,甭管是谁当朝,是汉是胡,孔家都能立刻改变立场,只是天下读书人还认孔家这个牌子,所以,朝廷也只能捏着鼻子,叫孔家人继续沿袭这个爵位。

圣上不确定这事孔家人知道多少,有没有掺和进去,对孔家的处置也是轻不得重不得,圣上犹豫了一番,最终说道:“你先去查查看,如果孔家在此事里头做了什么不该做的,尽管一查到底,孔家繁衍多年,如今衍圣公这一脉也不是原本的嫡长,实在不行,换个人继承衍圣公这个爵位就是了!”

楚穆赶紧点头应了下来,心里有了底,回去之后,锦书抓紧叫人帮他收拾了行李,立马就跟着平叛的队伍出发了。

第105章

楚穆去了很长时间, 锦书如今真是觉得这年头消息太不方便了,尤其作为女子,外头的事情她能得知的渠道非常有限, 只能等着楚穆送信回来。

楚穆的信里头总是报喜不报忧,随信送回来不少东西, 毕竟, 他一个郡王, 当朝的皇子下去做钦差,谁不得好好巴结一下, 这位未必记得谁给他送过礼, 但是谁没给他送过, 多半是记得的,回头仗着自个是钦差, 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扣到自个头上来, 那可就糟糕了,毕竟, 当官的没几个真正=经得起检查的。

楚穆也算是明白,什么是水至清则无鱼了,不过,这水也太混了点, 这些官员,有一个算一个, 几乎就没一个清白的, 只是他要是真嫉恶如仇到看到一个逮一个, 这次的差事也别想干了。

楚穆有的时候想想也有些沮丧,不过,对于这一点,别说他了,就算是圣上也没办法改变,人的贪欲几乎是与生俱来的,没钱的希望有钱,有钱的希望更有钱,还有的看着不错的,他们实际上是想要更进一步,但是更进一步到底是为国为民,还是为了他们自己,那就不好说了。

赈灾这种事情,总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对于灾民的处置更是麻烦,大灾之后容易产生瘟疫,好在如今天气已经开始转凉,要不然,乱子还在后头。

楚穆并不是什么热血上头的小青年,跟他一块儿过去的人都觉得这个皇子还算是老成持重,起码没有一上来就喊打喊杀,因此,倒也没有引起当地那些注定要倒霉的官员的反弹,这些官员也明白,不管是闹出民变,还是失土之责,都是祸及家人的死罪,不过,都是死罪,怎么死,还有对家人的处置,都是有区别的,何况,还有一个词,叫做戴罪立功呢!当初他们怕的就是来个愣头青,二话不说就将他们砍了平息民愤,如今楚穆还算是给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一个机会,让他们有机会挽回,因此,一个个也顾不得继续贪赃枉法,上下勾结了。几乎是用尽了自个的本事,绞尽脑汁开始安排起来。

这些官员熟知当地的情况,甚至对于那些乱民的首领也有些了解。能够鼓动灾民造反的,自然不可能是普通的灾民,他们在当地就有些威望,其中一个甚至是读书人,叫做赵勤,十几岁就中了童生,后来屡试不第,不得不做了个教书先生,主要给孩童启蒙。

屡试不第的人多了,有的是运气,有的就有自个的原因了,赵勤自个没注意,刚开始几次或许是因为运道,没碰上赏识他的人,才一直没有考中,但是后来,他的文章就显得有些刻薄,格局太小,甚至带着怨气,这样的文章,考官要是取了,那才叫怪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