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皇没有加班费(398)

作者: 兰花疏影 阅读记录

看着那个数字,凤歌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

正文 第四百三十三章卖国债

总有人会认为,富豪怎么会缺钱,王公贵族怎么会缺钱,还不就是随便叫两声玩玩。

显然这就是被贫穷限制了想象力,每个阶层的玩法是不一样的。

比如拉大车的伙计喝的是茶渣,愁的是明天能拉着多少趟活,烦的是怎么把一家老小的身上衣裳口中食的问题解决了。

杜书彦喝的便是皇上赐的龙凤团茶,愁的是如何向皇上交差,如何把事情做好,烦的是如何能在皇权与家族之间求得平稳。

凤歌喝的是天下挑着最好的进贡来的碧雪芽茶,愁的是如何才能安顿天下万民,烦的是怎么样才能让心思各异的大臣都为她做事,怎么样才能让数百万人的心往一处使。

事有大小,烦的方向不一样,但是缺钱,却是大家都存在的问题。

拉大车愁身上缺几个大钱,不能让家里人人吃上肉。

而凤歌现在愁的是有数百万两的空缺,水患之地的数万灾民要活活饿死。

户部尚书杜飞扬递来最有效,也是最得罪人的方法就是向富商与王公贵族收取特别税,其实就是从他们身上刮钱。

“的确也只能从他们身上想办法,但是,只收税,却什么东西也不给他们,这些人要是闹起来,可不是儿戏。”凤歌脑中如闪电般的过着能刮钱的名单。

能赚小钱的兴许是聪明,兴许是时运。

能赚大钱的,绝对都是背后有着强硬的背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那种,就算只刮一个人,其他人也会物伤其类,有了防备,何况是把他们一起给刮了,只怕这些人要联手造反。

到时候打个名头,叫清君侧,先把出主意的杜飞扬给杀了,再把自己这个皇帝给拉下马。

自那两个上班迟到而决定造反的人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后,世人便不再相信君权神授,他们没有呐喊着掀翻皇权,不过是受到如蜘蛛网一般层层叠叠的关系牵制而已。

你不服我,我不服你,最后推出一个最弱的做为傀儡控制,或是最强的膜拜,

世间权利纷争,不过如是。

这几日,凤歌连做梦都在想着怎么样才能弄到钱,据说在寝殿值夜的小宫女听见凤歌的梦话:“元宝不够,铜板也行啊,再抓两把……”

凤歌召集内阁大臣,商议如何捞钱,哦不,是如何让富贵人家心服口服的愿意拿出钱来。

刑部尚书提议:“自古权贵之家,多会犯一些小奸小恶之事,他们有的是钱,又不想受牢狱之灾,不如就用钱来抵他们的牢狱之灾。除了十大不赦之罪外,其余全部都可以按罪责大小抵钱。先交钱,留待日后有罪时抵扣,若是一生无罪,这钱也不退还。”

“议罪银制吗?”凤歌沉吟片刻,觉得这想法很容易造成百姓不满,特权阶层越发的嚣张,只怕会对整个王朝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她否定了这个想法。

礼部尚书与鸿胪寺卿提议,扩大贸易,接受海外商人进入,异域商人要收取入城费、食宿也必须在指定的地方,可以多一笔收入。

凤歌有些哭笑不得,这两人的想法很有创意,但是却不像杜飞扬那样有精确的数据做为预测基础,且不说一年才有多少异域商人进来,而现在是燃眉之急,等着慢慢收,要收到什么时候去。

她直接跳过工部尚书不问,要是工部尚书被逼着强行省钱,用次等的材料去修河堤与建筑,出的事更大,死的人更多。

吏部尚书所能提的,也就只有削减官员俸禄,这个主意是实在不行的时候才能用的办法。

兵部尚书冯瑞慈提议,向东宁国收取战争赔款。

“没有宣战,名不正言不顺。”凤歌也将这个提议否决。

一时之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留在议事阁内,继续伤脑筋。

凤歌决定让他们先自己互相之间给提议挑刺,如同将百虫关在一处,互相撕咬,最后选出一个蛊王,她不能留在这里听那么多不成熟的意见。

杜书彦再一次被凤歌召入宫中,陪下棋,凤歌拈着手中的琉璃棋子,问道:

“你执掌天下情报,应该知道许多世家大族、一方霸主的发家致富手段,有没有可以借用的?”

杜书彦笑道:“其实有现成的法子,只是陛下一时不曾想到罢了。”

“什么法子?”

“陛下曾在外历练,也曾与钱庄打过交道,可知银票?”

凤歌点点头,银票就是纸质的货币,带起来方便。

“可是银票那东西,是凭票即兑的。”难道杜书彦想要国家发行银票,但是那样除了浪费纸之外,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杜书彦笑道:“银票的确是凭票即兑,但是如果不是即兑,而是约定一个时间呢?”

凤歌忽然领悟杜书彦的话了,如果约定数年以后再还,那么,就可以获得现钱,也不需要马上还,其实就是向有钱的人借钱,唯一的区别,是以国家的名义去借。

“只是现在不知道大多数有钱人的态度,天下人还是喜欢将现钱放在自己手里的。”

杜书彦垂目看着手中的棋子:“不错,开头最难,如当日商君在城门立木,先有信誉,之后才能办事方便,因此,要有一批人,带头才是。”

他抬起头,看着凤歌,凤歌冲着他一笑。

不错,想要打破僵局,最快的方法,便是使用手中的权利,才能保证最大效率,否则一家一家的劝,劝到明年的种子入土,只怕都劝不完。

大运河的水运是需要许可证的,过去执行配给制,根据每家历年的走货量,给予许可证。

还有运盐,茶叶等等。

此前,大恒商人很不重视海外贸易,凤歌亲自前往海外诸国,换回的金钱与香料,也赏了一大部分给当时供货的商家,并让他们首先获得了海外贸易的许可证,有很多当时心中犹豫的商户后悔的哭天抢地。

这些所有的特许制度,都可以成为诱惑。

除此之外,六部官员也各自认领了一些国债额度,各显神通的把钱弄回来。

其中要数吏部完成的最好,手中掌握着大批官员的考功、升迁,他们说要卖,谁敢不买。

眼看着国库日渐充盈的时候,却出了一个麻烦,又是端王。他说自己新近立府,没有钱买国债。

一个亲王,带头抗旨,原本就不想买的王公大臣们,也有样学样,推说没钱买不了。

国债的发行进度,就这样停滞不前。

凤歌将端王召入宫中:“你当真不买?”

“不是臣弟不想买,是真的没有钱。”

凤歌将手中的册子扔到端王面前:“朕想知道,你一年亲王俸禄有多少,是如何攒下这样大一份家当的?”

端王拾起账本,发现上面详细的记录了他这一年来,新购置的所有东西,家里日常的开销,还有新买的丫环姬妾,最后算出了一个总价,比他一年亲王俸禄,要多出十倍还不止。

他本想狡辩是母妃所赠,还没开口,已想到,凤歌的母亲当日是中宫皇后,如今的太后,后宫女人能有多少钱,也都是清清楚楚。

连自己卧室里放的古董花瓶都能查出来价,那么,外祖家中各人有多少钱,只怕也早已被查了个底儿掉。

面对确凿的证据,端王只能低头认输,表示一定会拿钱出来买国债。

没过几日,京城里,上至达官贵人,下到平头百姓,所有人都知道,端王要把端王府带着里面的东西全都给卖了。

人们议论纷纷,不知为什么,有人问起,端王回答:“陛下要我也认下一些国债,说我是亲王,应起表率,但是我哪有闲钱,只得卖房子。”

叫价几日,还真的有北方参商,将端王府买下,端王只留了几个贴身老奴,其余全部遣散,搬到京郊,与农人住在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