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打工吧!公主(76)

作者: 风暄和 阅读记录

火光映着他散开后如墨的长发,他又穿了一身白衣,看上去,像一位谪仙。

然后,他又重新烧了一把纸钱,边烧边轻声吟道:“几日行云何处去……”

“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

炭火将他的脸照的发热,他眼前浮现出的,是那张熟悉而陌生的白皙秀气的小脸。

玉李树下,花瓣如碎玉般洒落,落在一个羞怯安静的少女的肩头。

“……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

“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他正烧着,忽然听老仆在墙边喊道:“谁在哪里?!”

说话间,墙头闪过两个人影,其中一个竟然是一位身材修长健美,眉目间颇有英气的女孩儿。

另一人似乎是她的侍女,正急切的劝着她道:“小姐,快些回去吧!若是被、被老爷发现了,他不罚你,只怕是要打死我们啊!”

周英一听这话,觉得这不是没有可能的事儿。她赶紧从侍卫手中接过马缰,匆匆上了马,戴着一行人,往周曾那宫殿的方向去了。

吹来的晚风中,隐约听见那女孩儿欣喜的对侍女道:“这就是谢大人,你瞧见了没?爹最终,还不是得听我的了?!”

“你肯定一辈子,都没见过长得这么好看的人吧!”

待那老仆巍颤颤的追到墙外,那里早已经没有了半个人影。

他着急的赶回来告诉谢瑾时,谢瑾时却只是淡淡的道:“哪里有什么人,或是野猫罢。”

他想,应该没有什么事,清明时候,烧些纸钱,不是再正常也不过了么。

他只不过是想祭奠一下,这个世界上,他曾经的、或许也是唯一的一个朋友。

谢瑾时靠在床前,自言自语道:“你是攸歌也好,是吴攸也好,我……不会忘了你。”

“愿你来世……喜乐平安。”

*****

轻寒薄暖,正是三月暮春天气。齐、夏两地的百姓,迎来了一个难得一见的大日子。

赵扬虽然已经将他的府衙安置在了朔州,但他却一直将赵玉留在了历州,正是为了方便周曾前来迎亲。

这回,赵扬再次体会到了迁至朔州的好处,历州变成了他和周曾之间一道天然的屏障,他再也不用担心周曾一时兴起,到自己的府上来串个门什么的。

赵玉穿着一身层层叠叠的花钗大袖襦裙,套了件青绿色的广袖上衣,一头乌发高高挽起,簪着金翠花钿,上了浓妆,显得格外华美娇艳。

赵玉却不像那一般待嫁的少女一样,心情或激动,或不安,有几分留恋,又有几分期待。而这屋子里的气氛也不像一般嫁女儿的人家那般热热闹闹,而是一片沉静,侍女们都在有条不紊的忙碌着。

赵玉一个人心情复杂的坐在那里,听着门外一阵喧闹。这正是永州的人在外面“催妆”,她,终于就要离开赵扬,也要离开这个禁锢她的历州了。

第64章 生辰

忽然间, 有人将门一推, “砰”的一声打破了屋里的沉默。一名侍女略有些着急的在门口喊了声:“吉时到了, 小姐快请罢。”

赵玉站起身来, 由两名侍女一左一右的搀扶着,往外走去。待赵玉到了前厅, 周曾早已在那里等的不耐烦了, 怎奈依照规矩,这时厅中仍设了一面坐帐, 将他和赵玉隔开。

虽然周曾并非第一次娶亲,但他和他原先那夫人乃是少年时的贫贱夫妻,那时连饭都吃不上,哪里摆的了这许多排场?如今眼看这一院子的人锦袍玉带, 一个个都对自己非敬即畏,再一想隔着坐帐,就是位当世罕见的倾国倾城的美人,今非昔比,他心中真是感慨万千。

这时,有人将一只大雁递到他的手中,对他耳语几句。周曾忙站起身来,隔着帐子, 将那雁往赵玉那边一丢。

只听那边一阵忙乱, 似是将雁抓住了,随后,有人上前将那帐子撤去, 周曾一瞧,对面的赵玉,当真是眼含秋水,面似桃花,美艳不可方物。她虽然穿着宽大的袍服,身姿却仍然婀娜妩媚,一下子众人的视线,就都落在了她的身上。

周曾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他心中早已经是急不可耐,在众人的恭喜声中,他走到赵玉跟前打了个恭,赵玉故作羞赧的低头一笑,随他一同往外走去。

到了这时,按照规矩,还要请来新娘的父母对新娘进行一番训.诫,新娘方可随着新郎离开。

顾瑶玉的父母早被赵扬送到了偏僻之处,好生照顾着。因此,来履行这个任务的,就只有赵扬自己了。

赵扬和颜悦色的坐在堂上,看着赵玉。这一幕似曾相识,赵玉原本想多瞧上赵扬两眼,结果一想起上次发生的事,连忙低下头,拜了一拜,小声道:“兄长……还有什么吩咐?”

赵扬道:“该嘱咐的,我那日都嘱咐过了。你只需谨记便是。”

赵玉还想表达一下她对赵扬的依依不舍之情,谁知赵扬已经站起身来,走出了屋门。

赵玉无可奈何,只能任由众人将她搀扶着,带上帷帽,上了马车。

永州来接亲的将领兵士都整整齐齐的跟在后面,赵玉的目光从众人之中扫过,落在了一眨不眨看着这边的周迟身上。

她抿唇一笑,也好,永州,将会是她赵玉一个崭新的舞台。

不过,赵扬,总有一天,我还会回来的。

*****

朔州的吴家人丁兴旺,大晋初立之时,家中还有族人在朝中做到过四品的官员,后来那官员致仕回乡,建了这一栋三进三出的宅子,后代几经修葺,又扩大了些,占了小半条街。

这吴家虽财势颇大,却也是万万不敢得罪赵扬。因此,吴攸住的地方幽静雅致,一切吃穿用度,都是他家中所能提供的最上乘的。

为了吴攸平时少受打扰,她院中还有配有一个单独的小厨房。平日里她的几个侍女之中,就有精通厨艺之人,随时听从吴攸差遣。

牛三自从被吴攸带回来之后,赵扬便专门派了两个人,平日里教授他武艺。又怕他将来跟在吴攸身边,不知道她的喜好,因此便每五日之中抽出一日,让他来吴攸跟前,听吴攸使唤。

吴攸见他学了不到十余日的功夫,提气挥拳已经颇有些样子,不由得对他有些另眼相看。又试着教他认几个字,想不到他也学得很快。

吴攸叹道:“像你这般聪明伶俐的孩子,若是从小有个能读书识字的地方,何愁将来没有出息。”

牛三撇撇嘴,道:“我们哪里有什么读书的机会,从前村里头倒是有个学堂,好多年都没有夫子来教书了。后来干脆被官兵拆了,说是那堂柱子的木头料子好,不知道拿去做了什么。”

这正说中了吴攸的心事,朔州州府中似乎也有个学堂,不过,前两年打仗的时候都拆了一半,后来田刺史派人将它修好了之后方才发现,有学堂,没先生,这府学还是办不起来。

吴攸点点头,道:“为人师表,不但要学文好,还要人品好,这找起来,确实不太容易。”

贺雪龄发现吴攸还了一个孩子回来,一开始就十分好奇,后来听说他叫牛三,就常常拿这名字来取笑他。

为了杜绝这种情况继续发生,吴攸问牛三道:“你原本就姓牛么?”

牛三摇摇头,道:“我父母大概,也是从别处逃荒到了那永州,没多久就死了,当时人心惶惶的,没人知道我姓什么。”

又道:“村里的乡亲们心肠好,平时都愿意给我口吃的,我帮他们放放牛,他们就叫我牛三了。”

吴攸闻言,沉思了起来,牛三见状,便对她道:“大将军说,我今后都跟在姐姐左右,不如随姐姐姓,姐姐再帮我取个名,我就不用叫牛三,整日里被这丫头取笑。”

贺雪龄小嘴一撅,站起来指着他道:“你说谁是丫头,我比你还大几岁,你知不知道!”

吴攸将他二人止住,对牛三道:“也好,若是日后你寻到了你的家人,知道了自己的姓氏,再改回去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