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西岭雪探秘红楼梦(22)

由此可见,王熙凤惨死之兆,早已尽行预演在她的生日之宴上了,这样的巧妙安排,也的确令人赞而复叹!

3.琏二爷与宝二爷如何排辈

《红楼梦》第二回中,冷子兴演说宁荣家谱,曾提到:“若问那赦公,也有二子。长名贾琏,今已二十来往了。”

明明说了有两个儿子,却偏偏只提了长子叫做贾琏之外,便不及其他了。那么,次子叫什么名字呢?还有,既是“长名贾琏”,缘何内文中又称之为“琏二爷”?

答案直到二十四回方得揭晓。此一回中,因贾赦不适,宝玉等前去问安——

邢夫人拉他上炕坐了,方问别人好,又命人倒茶来。一钟茶未吃完,只见那贾琮来问宝玉好。邢夫人道:“那里找活猴儿去!你那奶妈子死绝了,也不收拾收拾你,弄的黑眉乌嘴的,那里象大家子念书的孩子!”

这贾琮是走来问宝玉好,并不是问邢夫人好的,可见与宝玉、贾环、贾兰等人不同,不是从府外面过来,而是本来就是府中之人;且从邢夫人说话的口气看来,也是长期住在府内的。他的身份,只能是贾赦的儿子,也就是贾琏的兄弟,那个“二子”了。

这个身份,在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的大戏中,得到了再一次的证实,是回中写道:

“只见贾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贾敬主祭,贾赦陪祭,贾珍献爵,贾琏贾琮献帛,宝玉捧香,贾菖贾菱展拜垫,守焚池……”

这种大祭祖中,列得出名字并且担当职务的,必定是正根嫡系,比如第一个出名的是贾敬,乃宁国府长子,负责主祭;而陪祭的贾赦,是荣国府的长子;贾珍为贾敬之子,任献爵之务;贾琏为贾赦之子,负责献帛——正是宁荣二府,旗鼓相当。

而那个陪贾琏献帛的贾琮,其身份只能与贾琏一样,同是贾赦的儿子,荣国府长房的次子。

另外,在第五十八回中也曾提到:

“可巧这日乃是清明之日,贾琏已备下年例祭祀,带领贾环、贾琮、贾兰三人去往铁槛寺祭柩烧纸。宁府贾蓉也同族中几人各办祭祀前往。因宝玉未大愈,故不曾去得。”

除夕也好,清明也好,都是重要的祭祀日子,荣国府玉字辈最年长的是贾琏,同时也是当家人,故由他带领兄弟子侄前往铁槛寺祭柩,他所带领的,是“贾环、贾琮、贾兰”,俱为府中嫡系。这里少了个宝玉,但后面补明“未大愈”,可谓滴水不漏。

在第七十五回中,贾珍以练习箭艺为名,在天香楼下立鹄设赌——

“不到半月工夫,贾赦贾政听见这般,不知就里,反说这才是正理,文既误矣,武事当亦该习,况在武荫之属。两处遂也命贾环、贾琮、宝玉、贾兰等四人于饭后过来,跟着贾珍习射一回,方许回去。”

这里先提到贾赦、贾政之名,写明是此“两处”命了晚辈来习射,又点了“贾环、贾琮、宝玉、贾兰”四人之名。其中贾环、宝玉为贾政之子,贾兰为其孙,都不关贾赦什么事;那与贾赦有关的,只能是贾琮,而其身份,正与宝玉、贾环等相类,也是荣国府的正主儿,也就是贾赦的儿子了。

除此之外,贾琮的名字在文中还出现过不少次,但仿佛只起到点名的作用,没什么戏目,更是一句对白也无。可是该他在场的地方,一处也不曾错过,想来,倘若八十回后完整,或者另有安排吧。

那么,既然这贾琏是贾赦长子,为何文中又称其为“琏二爷”呢?

这个没有确定的答案,只能猜测大概是因为有个“珍大爷”在前吧。贾琏与贾珍过从甚密,开口闭口“你我兄弟”,比如第六十五回《贾二舍偷娶尤二姨·尤三姐思嫁柳二郎》一回中,贾珍正与尤三姐鬼混,贾琏推了门进来,张口便说:“大爷在这里,兄弟来请安。”命人“看酒来,我和大哥吃两杯。”又拉尤三姐说:“你过来,陪小叔子一杯。”贾珍也笑着说:“老二,到底是你,哥哥必要吃干这钟。”

一个口称“大哥”,那个便回应“老二”,这“琏二爷”的出处大抵在此。这里,是将宁荣二府混起来排行的。

不过,若按照这样的规矩,贾珠、宝玉、贾环、贾琮等似乎也该照论才对。然而宝玉却偏偏也是“宝二爷”,因为上面有个“珠大爷”的缘故,而贾环则是“环三爷”,这里,又是贾政一家子不理旁人,自家排行起来了。

对于此,我的朋友、红学研究者于鹏曾有个独家的理论,认为这是曹雪芹在开皇室的玩笑:乾隆的两个儿子——永琏、永琮曾先后为太子,永琏生于1730年,9岁病死,永琮生于1745年,2岁病死。永琏虽为嫡长子,却是皇二子;而贾琏虽为长子,却被称为二爷。小说与史实竟然如此相近,似乎不能仅仅用巧合来解释。

而且《红楼梦》大约创作于1754年之前的十年间,在时间上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不过曹雪芹为什么要用贾琏、贾琮来影射永琏、永琮,其讽刺意义是什么呢?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十、千里姻缘一线牵——巧姐儿

1.“恩人”与“奸兄”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甄士隐为跛足道人的《好了歌》写了篇注解: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首歌可以算作整部书的一个提纲契领,是对中心内容的高度概括。更令人注意的是,脂批在字里行间有很多重要的批语,可以为我们探佚后四十回主要内容提供线索,比如“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后批着“宁、荣未有之先”,“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后批着“宁、荣既败之后”,这就清楚地写明了后部的故事乃是宁荣府由盛转衰的过程,而不是程高本的什么家道复兴,“兰桂齐芳”。

再比如,脂批在“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后批着“宝钗、湘云一干人”;在“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后批着“黛玉、晴雯一干人”。让我们知道宝钗和湘云虽然也属于“薄命司”,却并没有像黛玉和晴雯那样青春夭逝,而是一直活到了两鬓成霜。

另外,在“金满箱,银满箱”后面批着“熙凤一干人”,“展眼乞丐人皆谤”后面批着“甄玉、贾玉一干人”,“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后面批着“柳湘莲一干人”,“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后面批着“贾赦、雨村一干人”,“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后面批着“贾兰、贾菌一干人”,这些批语都向我们透露出某些信息和人物命运。

然而,“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这明显有所指的一句话后面,却并没有注明某某人,而是写着“一段儿女死后无凭,生前空为筹划计算,痴心不了。”这不由让我们猜测莫名:那流落烟花巷的人,到底是谁呢?

电视连续剧里把这个命运派给了湘云和巧姐儿,一个做了船妓,一个做了雏妓。然而史湘云这样一个“光风霁月照玉堂”的人物,做侠女还差不多,如何能忍辱偷生做了船妓呢?倘如此,又怎称得上是“湘云为自爱所误”呢?

倒是巧姐儿,在八十回正文里年纪幼小,身不由己,在家族变故中沦入风尘确是很是可能的。脂批说“一段儿女死后无凭,生前空为筹划计算,痴心不了。”开卷时湘云父母已逝,还来不及为女儿“筹划计算”,故而不可能是指她;那最擅“筹划计算”之人,舍凤姐其谁?

上一篇:黛玉传 下一篇:相思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