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回到六八去寻宝(306)

作者: 范京生 阅读记录

士别三日,这个傻白甜竟然长进了?苗然有些惊讶的看着张清芳,以前她可没这个眼力见儿。

张长庆的妻子自认插入不进他们十年的小团伙当中来,很干脆的起身,拉着一群孩子出去了,对于识时务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伶俐的行为,张清芳张长庆都十分欣赏并感激,从到了首都这段时间相处,原本单独面对还有点尴尬的“有情人”,现在自然的恢复到了插队那会儿了。

“我看到他跟一个外国人站在一起,虽然那人捂得严严实实的,但是我还是能看出来。”张清芳捂着胸口平复着激动又恐惧的心情,有些惶恐和不安,说是大浪潮过去了,可对于他们这些搞政治的家庭来说,真是行差一步都不行,想想前些年“国外关系”的恐怖,张清芳真是怕到发抖,她也是回来才知道首都这边形势曾经那么严重过,怪不得头前那几年家里人都不叫她回来探亲。

“就这给你吓成这个熊样儿?”苗然恨铁不成钢的戳了张清芳一下,刚才还想着回到首都这个政治中心果然就变得不一样了,这话还没过耳呢,就露出一副怂样,早年怼她老好人的精气神儿哪去了?

“七二年之后,京城里时常也会见到那么几个老外,都是记者或者外交官及其亲眷一类的,既然能随意走在大街上,可见是有证件可查的,这就不怕。”何建国摆手,政治人家多注意点倒也不算大错,不过也不至于吓成这样,至于对方为什么不露脸,很简单,现在国人有种娱乐活动,就叫做围观老外。

打倒“美帝”和“苏帝”的浪潮过后,国人对外国人也不像对八国联军和日本鬼子那样咬牙切齿了,尤其是近两年,跟几个国家的建交,让国人逐渐的放开了一些,也能用平常心看待国际关系了,这就造成了一个西洋景儿,那就是围观老外。

只要走在街上,看到一个老外,大家都会不自觉的把惊奇惊异的目光投递过去,克制点的就站在旁边看,不太克制的干脆就把老外围着像看动物园里的猴子似得,并且还伴有各种嬉笑之声,这种行为屡禁不止,后来还上了小学守则,专门列了一条“不要尾随围观外国人”。

这一条苗然小时候听妈妈讲过,她妈妈刚参加工作公差去北戴河学习,结果遇见了一伙外国旅游团,他们坐的客车被团团围住,大家争先抢后的往上冲,将四周的道路围得水泄不通,最后还出动了公安和交警,那群外国人才脱身。

好吧,不可否认,就算是来自新世纪的她,在上学时候看到某些外国人也还会多瞟一眼看过去,实在是因为外国人好看的极好看,丑得极丑,刚从村镇出来的她也难免生出点好奇心来,那也比一个高中同学好些,那位学法医的高中女同学最大的愿望就是集齐外国人的七色眼珠做标本,听起来就觉得可怕。

“回头我问问。”对勇于牺牲的廖军,何建国还是佩服的,其实生在军人之家的他才是最适合做卧底工作的那个,不过他没那么伟大的情怀,以前是惦记着哥哥的工作危险,他要好好活着,要保留何家长房他们父母的血脉,后来就变成了责任,丈夫的责任,父亲的责任,现在又增添了家族的责任。

张清芳听了这话不禁松口气,就连张长庆本来紧张的态度都一下子放松下来,从插队到现在,何建国一直是他们的主心骨,这个想法在廖军升到市局的时候都没变过。

吃过饭,张清芳跟张长庆一头钻入了书房,跟着二师父四师父疯狂的看书补课,张长庆的妻子则带着孩子在院子玩老鹰捉小鸡。

苗然跟苗霈父女俩站在廊下,一人捧着一个马克杯,喝着香气浓浓的奶茶,叽叽咕咕的说着捐献实验器材的事儿,顺便小心的刺探一下苗霈为什么对苗家其他人这么反感。

“这是好事儿,只要来路弄清楚,就光明正大的捐,现在打着捐献的名义回来寻亲的海外人也有,咱们这不算扎眼,至于苗家……然然,人心隔肚皮,就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也一样,我离家这么多年,家里人变成什么样都不知道,防着他们也是有理由的,何况你二伯……”苗霈对于女儿的决定是给予极度赞扬和肯定的,但是提及苗家人,就有点吞吞吐吐起来,纠结了好半天一抹脸,到底还是把自己心里那点不满和不痛快倒了出来。

苗然听了自己亲爹一肚子的苦水之后,脑子里第一时间响起来的,就是一首叫做的歌,这首曲子内容她已经不记得了,可用这四个字来形容苗家二伯,那可真是十足的贴切。

作为苗家孙辈当中最小的一个,她长大的时候,堂哥堂姐有的都已经成家立业,甚至有的已经远嫁他方,逢年过节的时候倒是能见到人,可说了解还真没那么深,所以她还真不知道那个逢人就笑,风度翩翩又儒雅异常的二伯竟然能惹下这么些风流债。

第三百九十二章 苗家那些人

苗二伯可以说是苗家第一个先进分子,他十七岁就去了德国学机械,回来之后在苗家的布料工厂大胆启用德国制造的织布机和印花机,逐渐取代人工制造和印染,为苗家兴旺的实业资产更添一片瓦,当然作为不偏不倚的大家长,苗晗也没亏待他,当着一家老小的面就说了,谁有功勋奖励谁,每年分红额外多给了苗二伯一成。

兄弟几个都没意见,苗大伯盯得是粮油田产这一块,不论什么时候粮食才是国和家的重中之重,苗四伯那会儿还是个愣头青,整天想着闯荡江湖或者去参军,苗霈……还是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小少年。

男人一有钱就变坏,这句恒古名言不是没有道理的,刚刚娶了娇妻不到一年的苗二伯就这么跟两个大学生搞到一块,谈起了新式恋爱。

苗家倒是没有不娶二房这一说,毕竟苗晗的父亲就娶了,而且还留下了不争气的异母兄弟膈应着人,要是苗二伯堂堂正正的纳了,顶多也就是被罚跪祠堂,可他偏偏不,就这么养在外面打磨磨,两个女学生为了进门真是使出了百般手段,其中一个就蠢得对他的新婚妻子动了歪心。

那会儿苗二伯母,哦,应该叫第一任苗二伯母刚怀了身孕,被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大学生一挤兑一推搡,结果就酿成了一尸两命的惨剧。

苗二伯差点没叫苗晗打死了,他自己也心有愧疚,为亡妻守了三年孝,三年后才娶了已经生下他长子的另一个大学生,也就是苗然一直以来认的那个二伯母。

饶是经过这样的惨事,苗二伯也没多收敛,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一直风流不断,甚至还对那些被逃离到宝岛的**扔下的二房三房姨太太心生怜惜,豪洒了不少金钱,建国后苗家捐献家产金钱,力求低调,他才慢慢消停下来,直到被送出国……

“你二伯父……到了那边就养了一个落难的女人当二房,生了一对龙凤胎,也算是添家进口,要只是风流,我就不说什么了,他之前就那个德性,我最看不上的是,他竟然想抛弃妻子,跟那个守寡多年的外国公主结婚!那个公主结婚不到三年,丈夫落马被踩死,此后情人无数,他竟然……真是家门不幸!”苗霈没好意思说,早几年他就认识那个公主,原本对方是看中了他,被他拒绝了,后来跟苗二伯在一起,一来是对中国人脸盲,觉得他们兄弟长得一个样儿,二来……也未尝没有借着“二嫂”的身份靠近他的意思。

而他那个好二哥就是看中了作为公主附带的空头爵位,觉得这样往后他跟公主的子孙,甚至他的子孙都可以继承这个爵位,在他来看就相当于兴盛二房了,而且公主自身风流,也管不着他在外浪荡。

按说这要是在古代,也算是荣光家门,可这是新社会,还是在国外,那不就成了番邦公主招婿入赘了吗?而且还是带着孩子一起上门的!五六十岁的人了,苗霈觉得真是丢尽了苗家人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