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风雷(94)

"谁?"玄尚德一愣。

"就是在宫中负责陪伴漩王读书聊天的那名少年。"

玄尚德这才恍然大悟,笑了起来:"哦,您指的是武青肃吧?"

李惊滢这才想起杜公公当时确实称额尔德木图为'武公子'。

"原来他的中原名叫武青肃?"

谁知玄尚德却一脸茫然:"额尔德木图也是他的名字吗?难道他是蒙古人?"

二人目光一对视,却同时沉默下来。

李惊滢为自己可能无意间曝露了六皇兄的把柄而扼腕不已,玄尚德则是惊诧于他见过多次的少年竟是一名蒙古人。而二人不约而同的沉默,却同样是因为宗元皇子身边有一位蒙古少年,将会意味着怎样的危险讯息。

李惊滢思忖了片刻,既然已经说出口,而玄尚德也没理由会因此而背叛六皇兄,但不如坦诚不恭的畅谈此事,总好过这般尴尬。

"这名少年从何时起跟随在六皇兄身边?"

玄尚德的神情随着李惊滢平淡的提问而明显一松,他笑了一下,说道:"自王爷从蒙古凯旋而归时,武兄弟就跟随在旁,已经有段时日了。"

李惊滢点点头,正色道:"玄丞相可知此事?"

玄尚德沉思片刻,苦笑一下:"或许知道,或许不知道。"

言外之意,知晓此事的人少之再少,李惊鸿似乎也知道留有败寇余孽在旁多有不妥,并未向身边的人俱实相告。

武青肃三字,便是李惊鸿想要掩饰此人身份的一大证明。

一个中原名字,在某种意义上便能保住那名少年的性命。可是,蒙古人的身份却是一个无形的烙印,会如影随形的跟随他一世,也意味着,他会成为李惊鸿身边一个随时会被人揪出的把柄......

李惊滢再想到那名少年的奇怪态度,不禁在心中暗叹一口气:六皇兄,你留一个心怀异心的人在身旁,难道就真的不怕养虎为患吗?

"玄兄弟,李某有个不情之请。"

李惊滢严肃的口吻令玄尚德笑盈盈的眼神也变得深沉起来,他认真的看着李惊滢:"殿下请讲。"

"关于武公子一事,请玄兄弟权当从未听闻。"

玄尚德露出一丝心知肚明的微笑:"请滢王殿下宽心,尚德知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李惊滢下意识的松了一口气,不着痕迹的细细端详了一下玄尚德的侧脸。温文儒雅的外表或许能松懈旁人的警觉,但那双明炯有神的眸子中透出的睿智,却难以掩盖在舒心的笑容之下。这,又是一个深谛宫廷生存法则的新一代吧。

在他们的身上,也会重复我们这一代的艰辛与苦涩吗?

思及沉重的地方,李惊滢不由安静了下来,二人再度陷入沉寂。

李惊滢悄悄扫了一眼玄尚德,发现他微微皱着眉头,好像在拼命找话题打破寂静。忽觉有些好笑,就算再精明能干,孩子终归是孩子,随意把握无意间流露出的动作或神情的本领,到底不如成人来得自如老道。

于是,李惊滢微笑着找出一个新的话题:"为何出城时守城的士兵没有搜车?四箱书籍,似乎非常抢眼。"

玄尚德轻轻一笑,令人如沐春风,李惊滢不得不感叹这名少年的笑容确实会使人放松心情。

"殿下大概没有注意到,由御书房抬出来的那两箱书已经换过了。"

李惊滢一愣,回头一看,这才发现车内的四个书箱都是普通质地的木箱,虽制工精细却也只是一般富家之物。若是由宫中抬出来的箱子,则大多贴有金箔或镶有珠玉,价值不菲,自然也引人注目。

原来路上几经停顿是换箱之故......李惊滢不动声色地想道。

"小民从三年前开始,便奉王爷之命经常借故由城内运书至城外的玄府偏宅,一次至少两箱。看守城门的士兵早已熟知玄府的少爷喜静,所以玄丞相特在城外购得一块宅邸,而这位小少爷常常运书出去呆上数日再运回来。呵呵,算是尚德的一个'怪癖'吧?时之长久,众守卫对小民的运书车早已麻痹,若遇上人潮较多时甚至连看都不看便直接通过了。"

"从三年前开始?"李惊滢的心头一动。

玄尚德看向李惊滢,微微一笑,两眼眯成月芽形,轻松的笑意好似在不经意的聊天,却说出不得了的话来:"这样,不论小民想运出几个潜逃出城的人,都不会引人注目。当然,这也要在通辑令下达前才行。"

上一篇:斗觉思 下一篇:龙争虎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