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疯妃传(189)

作者: 金无彩 阅读记录

这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建明帝忍不住扶额:“这开国都百多年了,这几个国公府,怎么还一副泥腿子的德行,连个体面自重都没有的?”

看人家吉妃……

哪怕只是个中等的古郡世家之女,都能做得到那样的宠辱不惊,那样的自尊自爱,那样的……与众不同……

建明帝又有些惆怅起来。

绿春偷眼看看他的表情,知道自己今儿这话说得,肯定是没有半点儿毛病。

……

……

鱼藻宫地方极大,后头就是鱼藻池,乃是前唐晚期那些昏君们最喜欢看水戏和竞渡的地方。

大秦建国不过百年,四任皇帝在位时间都不算太长,所以励精图治的心气儿还没有完全熄灭。对鱼藻宫这等纯游乐的地方,四位国君也就没有什么流连的欲望,自然也就没有做过大规模的修葺。

按照建明帝的说法,一旦太子大婚,正式入住东宫,二皇子和三皇子也要离宫就府。既然只是暂居,三皇子便只是挑了一个阳光充足的偏殿,简单地安置了一下自己的衣服书册,就算完了。至于皇子规制内的各类装饰,离了皇帝皇后的眼,他乐得简明扼要——有水喝、有灯用、有书看、有地方练武,足够了。

看着殿内简单到了几乎简陋的家具器皿,沈信言挑了挑眉。

秦煐看着他的表情,心里咯噔一下,连忙解释:“左右不过半年的功夫,我实在是懒得铺开那样的摊子。并不是故意违背仪制规矩……”

沈信言的目光转了开去,心里有一点复杂。

这孩子……

连节俭都担心会被苛责不按礼节不守规矩,皇后娘娘这个嫡母,做得还真是够意思……

“我听阎老说过,殿下天资聪颖、过目不忘,可有此事?”

春日晴好,师徒二人择了近殿门处,一张条案,上下对坐,一问一答。

“回沈学士,天资聪颖实在不敢当,看文章时若能聚精会神,的确可以做到默诵一两遍就记下来。”秦煐实话实说。

沈信言对于他的称呼有些不悦,却不指出,只是命他背诵自己学过的文章:“阎老说,三位皇子都学完了《四书》《五经》?不知三皇子最熟悉的是哪一篇?可否念来听听?”

秦煐精神一振,张口便将《大学》一口气背完。

沈信言眉梢一动,索性开始抽查:“《论语*为政》……《宪问》……《礼记*曲礼上》……”

到了易经时,秦煐终于背得有些磕磕绊绊了。

沈信言明白了。

这孩子果然是记忆力惊人。只是,无人详尽讲解,并不十分透彻地懂得而已。

挠了挠眉毛,沈信言有些纠结。

好容易遇到这样聪明的孩子,他是真想好好教啊!

就像是孟夫人那时候说的,她遇到自家宝贝女儿之后,也是满心欢喜地做好了长远计划,打算倾囊相授,把自己生平所学全都教授给眼前的孩子……

然而……

沈信言狠了狠心,后背再次挺直了,抬头看向殿内靠墙的书架,戟指指过去:“那套《史记》拿来。”

秦煐简直是又惊又喜!

《史记》啊!

大秦朝上上下下的读书人加起来,有几个敢说自己能讲解《史记》的!?

赶紧从书架上抱了书过来,放在条案上,秦煐眼巴巴地看向沈信言:“老师……”

孰料沈大学士已经长身而起,慢腾腾地告诉他:“每日二百字,背下来。”

背书,背书,又是背书!

这世上总有比背书更有意义的事情吧?!

第二二六章 才尽其用的做法是这样的

看着秦煐放在膝上慢慢握起的拳头,沈信言慢条斯理地再加一句话:“这是小女去年的功课。殿下可要赶一赶进度才好。”

沈信言大袖摇摇地径直去了。

秦煐僵硬地跪坐在条案前一刻钟没动地方。

云声风色两个在殿门口探头探脑许久,都不敢进去。

终究还是云声捅了捅风色,小声道:“殿下最近似是不太恼你了,你去请一声儿?”

风色白他一眼:“你怎么不去?合着那鞭子不是抽你!”

云声便往殿外看,喃喃:“那个最得殿下宠爱的小内侍哪里去了……”

风色眼睛一亮,低笑道:“小宁子去给沈学士和殿下催午食去了,不是说阎太傅当年一直都用过了午食才走么?”

嘿嘿一乐,云声坏笑道:“我去找小宁子来!”说着,撤身去了。

这边风色看了一眼四周,悄无声息地走进了殿里,躬身站在秦煐身后,踌躇一会儿,轻声劝道:“殿下,才头一天,咱们不是有心理准备的么?来日方长……您别太生气了……”

嗯了一声,秦煐僵直的腰身终于塌了下来,坐在了自己的脚上:“没关系。总要有这样一场的。我明白。”

……

……

离了鱼藻宫,沈信言想了想,又绕回了宣政殿。

建明帝刚刚处理完奏折,揉着太阳穴命绿春:“不必碟碟碗碗的,让厨下煮一钵汤饼来就是了。”

绿春心疼地表示不满:“您又忙又累整整一个晌午,怎么能不好好用膳呢?老奴管保让御厨房弄些简单的吃食来,不耽误您的工夫还不行吗?”

正说着,外头人来报:“沈学士求见。”

建明帝一愣:“他没在鱼藻宫用午食么?快请进来。”示意绿春,“那你就去安排吧,朕和沈爱卿一起用膳就是。”

绿春又惊又喜,忙不迭答应着去了。

看着沈信言一脸隐忍,建明帝知道有些难为他,极为温和:“爱卿辛苦了,来找朕有何事啊?”

沈信言做足了臣子本分,叉手恭敬,称颂赞扬:“三皇子不愧是龙子凤孙,果如阎老太傅所言,天资聪颖、过目成诵。微臣惭愧惶恐,怕会误了三皇子的学业……”

想辞工?没门!

建明帝笑得斩钉截铁:“沈爱卿不必客气。在朕眼中,这满朝文武,能制得住朕这第三子的,唯有沈爱卿一人而已。”

沈信言连道不敢。

建明帝直说必须。

有些认命地低下头,过了好一会儿,沈信言抬起头来,眼睛微微发亮:“陛下,臣想起一件事来,不知当不当问?”

又有坑!

建明帝谨慎戒备:“爱卿所问何事?”

“臣依稀记得,太祖登基后不久,就提出欲按时序,编纂从古至今的通史一部,以资子孙治政。前两年刚进京时,宋相偶尔提起过一回。后来就没见下文了——不知此事还在做否?”沈信言的眼睛越来越亮。

这件事啊……

建明帝高兴了起来。

虽然当年太祖有心做这件事,但大秦草创,国事芜杂,朝廷根本就没有力量去做。构想一拖再拖,直到太宗末年才开始动手。

此事因所耗人工、所需资料太多,几位皇帝就都没有宣扬,寻了最坐得住的顶尖读书人在悄悄地做。

“此事已近尾声。大约再有个三五年,想必就能成了。”

自己在位期间,能有这一部大书传世,想必史书上,无论如何都会有浓墨重彩的一笔了!

沈信言的眼中闪过一丝得意:“臣预先恭喜陛下。臣想到的是:三皇子殿下既有如此天赋,博闻强识、过目不忘,岂不是编纂那部大书的强助?臣既然忝为三皇子老师,就该为三皇子考量。陛下编书,上头也该有个皇族中人挂个名儿才好。不如让三殿下前往帮忙?他少年心高,刚强锋锐,编书读史,恰好可以磨练性情,也给他找个事儿干……”

一噎,连忙住口,面上闪过一丝不自然,似是自愧失言。

建明帝自以为看出来了沈信言的小心思,哈哈大笑,大手一挥,慨然应允,颔首道:“爱卿所言极是!朕倒还真是忘了这个孩子的这个天分,果然天生是个整理文献的好料子!”

扬声唤人:“绿春,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