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之四爷皇妃(206)+番外

作者: 倪思瑶 阅读记录

听闻此言后,满座皆惊,康熙刚刚平和的脸上却渐渐冷了下来,虽然他什么都没说,但是众人还是感到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一股肃杀的气氛和威严。

学子似乎没有感到康熙的不悦,仍旧继续说道:“索额图结党营私,几乎席卷了半个朝廷,使得很多官员为了一己私利,欺下瞒上,致使国库空虚,冤案重生,民疾不达上听,试问一个索额图如何能搅起这么大的波浪,其背后要是没有太子的支持和相助,又岂能让索额图等人一直逍遥直康熙42年才被罢免治罪。私以为,皇上对太子太过宽容,致使‘结党营私’这一顽疾至今仍旧普遍存在大清整个朝野之上。学生只是一介布衣,本没有资格在此与皇上议论太子,但是太子所作所为实在令天下人失望,令士林学子心寒。据学生所知,现在凡家贫者不能拿出银子的学子都已经没有办法再以科举入仕,而现在科举之**已经到了皇上想象都想不到的程度。就在学生的家乡,学监用手上的权力作为牟利的手段,试问长此以往,大清朝野上所站之人再无一是靠真才实学而为皇上效力的良才了。想想这些,学生今日才冒着掉头颅的危险在皇上面前说出这番话,还请皇上能清除顽疾之根本,给天下士子以公道,为大清去浊攮清,许给未来一个清明盛世的希望。”

一番话说完之后,此人突然撩起长袍,跪了下去,然后便是一个响头磕在了地上。

整个屋子静得没有一丝声响,在座的心腹大臣以及各位皇子被此人的一番言论说得哑口无言。不得不说,康熙的几个心腹大臣此刻皆是虚汗湿巾,这种话叫他们都无法直接向康熙如此说出来。自索额图伏法以来,没有人再提及那场震惊朝野的康熙41年所发生的事情。因为没有人不知道,索额图背后是太子。但是康熙一心护着太子,硬是将此事压了下来,当时负责三院会审索额图的一个老大人因为提及太子,事后就被康熙逼着辞了仕,告老还乡了。从这件事后,众人都知道了康熙的态度。那就是太子仍旧还是太子,他只是受了索额图等人的欺骗,才导致做了一些错事。所以,从索额图死后,没有人再敢在康熙面前提太子与那件事的关联。为此,朝野之上许多人对太子颇有微词,但是都不敢再弹劾。

康熙此刻已经冷如冰铁,他眯着眼睛盯着跪在自己跟前的那个敢冒着掉脑袋的人,思索着该如何处置此人。

四爷小心地看了一样康熙,从他铁青的脸色知道此刻康熙必定是非常震怒,只是隐忍着没有发出来。

八爷也以一种无意的目光扫了一圈后又落在了康熙脸上,心里腹议道:皇阿玛,就算你压得了一时,可是压得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么。

“赵方敬,你可知罪!‘太子’乃皇上亲定,岂能你一介平民议论,皇上乃是圣君,才许你们一个机会,尔等却不知感恩,还在此大放厥词,真是罪该万死!”康熙还未发话,坐于他左下首的张廷玉突然发难道,“来人,将此等狂徒拖下去,乱棍打死!”

众人一听此言,皆是一惊,尤其是那些站在叫做“赵方敬”身后的学子,此刻哪里还有半分人色,早就吓得身如抖糠,个个面如土色了。都说伴君如伴虎,此刻果真是让他们见识了。

站在外头听着里面这一切的李卫却异常的激情澎湃,当听赵方敬说出那些话的时候,他就恨不得拍手叫好。因为,他心中所想与赵方敬甚同。可是,当他听见张廷玉如此呵斥后,惊得手脚冰凉。他想起四爷对他说的一句话:皇阿玛此刻不需要你这样的人。

就在大家皆以为赵方敬必死无疑时,只见康熙缓缓抬起手,做了一个自制侍卫进来拖人的手势后,才说道:“朕说过,今日可以议论任何事情,他不过是说了一些话,何以致死。赵方敬,朕现在可以告诉你:‘朕必然许大清一个清明盛世。’你退下吧。”

赵方敬显然也没想到康熙就这样放过了他,连忙又对着康熙磕了几个头,口里大声念道:“吾皇万岁,万万岁!”之后,他便随着梁九功退了出去,可是此刻屋里其他学子已经变得不再像才见到康熙时那般斗志满胸了,他们此刻对坐在面前的这个老人有的只是畏惧和恐惧。

要不是康熙自制了侍卫,那么赵方敬不消片刻就会变成一具备打得稀烂的冰冷的尸体了。

但是康熙似乎没有多受影响,接着又有几个人开始论述自己对朝政对国家的观点,但都是些无关痛痒的内容,康熙听了几个后,便开始精神涣散,最后勉强听完了所有人的论述后,就草草对张廷玉说道:“朕有些乏了,接下来的事情你来安排吧。”

待康熙走后,张廷玉将那些学子召集起来说了一些冠冕堂皇的话,四爷等皇子也各自回了自己的住处。

第282章 调查

康熙冷着脸回到了自己居住的屋子,对梁九功道:“你出去吧,没有我的吩咐不可让任何人进来!”

梁九功知道康熙此刻的心情很差,立刻不多说一言,退了出去。

等房门被人从外往里合上后,康熙负手而立,站在长案后不发一言。突然,一声叹息从他的口中唿了出来。

太子!他一手培养起来的储君,究竟是不是能给大清的未来一个清明盛世的合适人选呢!他是赫舍里留给他的唯一的骨血,也是唯一的嫡子。

该死!那个赵方敬真的很该死,居然当着他的面直指太子,可是自己不能杀了他!杀了他,便是对天下人宣称当今皇上是个心胸狭窄,不容人说真话的昏君,他不能为了一个赵方敬,尽失天下人之心。可是,那个赵方敬凭什么,凭什么敢在自己面前不顾生死就那样堂而皇之地指责太子不是合适的储君人选,间接就是指责自己选错了人!

放在长案上的手渐渐收拢聚成了一个拳头,只见康熙狠狠地抡起拳头砸向了桌面,然后放在长案上的一个高脚双鱼五彩花瓶禁不住震动,突然歪倒在桌上,滚了下去,然后便是哐当一声砸成了碎片。

梁九功站在屋外,听见里面的响声,知道康熙是在发脾气,心道:谁说做皇帝就可以掌握任何人的生死,这不,就连一个赵方敬也杀不得。

“梁九功,进来!”康熙几乎是咆哮着叫到。

梁九功立刻收敛心神,小心翼翼地推开门,垫着脚尖走了进去。只见康熙正沉着脸坐在太师椅里,嘴角泛起一股冷笑。

“去将张廷玉叫进来,记住,不可惊动其他人!”康熙蹙眉说道。

梁九功应下,退身而去,不到一会儿,张廷玉便跟着梁九功来到了康熙的面前。

张廷玉躬身对着脸色不善的康熙打了个千,说道:“启禀皇上,那些学子,微臣已经打发回去了。不知皇上召见微臣所为何事?”

“查,你立刻派人去给朕查那个赵方敬,朕不相信他就不怕掉脑袋,敢在朕面前诋毁太子!”康熙几乎是咆哮着说出这些话的,他的内心是无法接受太子是他选错了人的结果。他,无论如何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尽管后来,康熙不得不承认太子的确不是能够掌控大清命运的良人,那是后话,此刻康熙的盛怒却是怎么也消散不去。

“喳!微臣这就派人去将赵方敬抓起来,看看他背后到底有没有人!”张廷玉小心地看了一眼康熙,说道。

“你也怀疑他背后有人指使?”康熙矍铄的目光顿时散发出一股冷冷的幽光。

“微臣是有点怀疑,皇上也和微臣想得一样?”张廷玉低头道。他与康熙已近二十年的君臣,早就摸透了康熙的脾气和秉性,当梁九功说康熙召见他,就心里猜到了几分。

“朕相信,他背后一定有人。你先派人盯着,看看他与何人有联系!先不要打草惊蛇。朕要看看,到底是谁在捣鬼!”康熙此刻心情总算冷静下来,“朕本打算即可就开拔,继续往西走,但是现在朕改变主意了,你先派人查查此事,朕在济南多停留一些时日。”

上一篇:暴君 下一篇:卿本红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