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世家子弟考科举(256)

作者:映在月光里 阅读记录

“肯定比大哥高。”宁毓承笃定地回答。

手指都搓红了,墨汁还是洗不大干净,他干脆不去管,拿帕子擦干手。

兵营的兵将,要是身高体壮,俸禄都会多拿些。宁毓华想到吃饱饭,吃得好的重要,再想到地里的小麦,神色又低落下去。

宁毓承让福水送了饭食进来,他看向宁毓华,道:“大哥,我们边吃边说。”

现在宁毓承每天都要忙着学习,以他的成绩,除去发生特殊情形,考进士肯定十拿九稳。进士对宁氏子孙来说算不得什么,宁毓华盼着宁毓承能拔得头筹,高中状元。

宁毓华习惯了宁毓承吃饭时,顺便商议事的习惯,在桌前坐下来,顺口道:“小七你别紧张,你的学习一向好,就策论文章欠缺了些。说是欠缺,也要看考官。有些考官务实,你就正好投了契,解元状元十拿九稳。”

宁毓承不在乎解元状元,如宁毓华所言那样,解元状元只看考官的喜好。比如状元由陛下钦点,这个状元,只是权衡的结果。

文无第一,他只要考中进士,有功名在身方便做事即好。

“大哥,解元状元我可能都拿不到。”宁毓承笑了起来,见宁毓华怔怔看来,解释道:“宁氏宴宾客的事,阿爹被参奏了,陛下训斥了阿爹,罚了他一个月俸禄。”

“庆兴县在修河道,朝廷只当不知道,钱粮从何而来。”宁毓华本就烦躁,听到宁悟明被罚,怒火顿时攻心。

“那些朝臣不笨,夏舅父到处典当宝贝,只要随便一问就能得知。他们只为了结党营私,嫉妒宁氏!”

福水摆好了饭菜,宁毓承招呼宁毓华先吃饭,“大哥也别生气,陛下要权衡,宁氏风头太甚,就得压一压。”

宁毓华闭了闭眼,一脸的郁闷。他何尝不知如此,对朝廷,对陛下失望,又不能妄议陛下,只能借朝臣出

气了。”

喝了一碗酸笋鸭汤,宁毓华心情缓和了些。他说起了小麦的情形,“我估摸着,收成只有其他种子的六成左右。”

“大哥,很不错了。”宁毓承安慰道。

以前宁毓华就提醒过宁毓华,南橘北枳,他不要抱太大的念想。

真见到小麦的长势后,宁毓华还是受了打击,道:“农桑一事,实在太重要。能让人活命,还能让人变高变壮实。有余粮才能养家禽,吃上荤腥,人的身体好,才能长命。环环相扣,缺一不可。难就难在,这农桑始终解决不了。”

宁毓承道:“大哥也别灰心,今年地里长势好的小麦,肯定有强处。将其种子留下来,来年再耕种。大哥仔细分开,看各种种子的收成。南地的人到北地,初初也不习惯,过上两年就适应了。种子也当如此。不过,大哥要考虑的是,北地的种子适应了南地,就变成了南地一样的种子。到头来,两地调种一事就没甚用处了。我认为,大哥还是将心思放在防治虫害,粪肥上。地肥了,种子再好生甄选,损失少,产量能提高不少。”

这些宁毓华都考虑过,虫害堆肥都难,大家为了吃饭,已经想了无数种的法子。农书中记载甚多,从现在的亩产以及结果来看,九成都没用。

这些一时都解决不了,宁毓华没再多说。待饭后两人坐着吃茶,提到了宁毓衡宁毓澜他们的亲事,“小七,二郎他如何打算,可有与你说过?”

“二哥说前些时日耽搁了读书,这些天都在埋头苦读,争取不落榜。”宁毓承沉默了下,将宁悟晖身子不好之事说了。

宁悟晖避在荼蘼院多年,宁府上下,几乎忘了他这个人。

宁毓华惊讶了下,问道:“二郎可还好?”

宁毓承道:“二哥看多了生死,这次他比较平静。说是三叔这辈子从没真正受过苦,看到他考中进士,能安心离去。他也能将三伯母从庄子接回来,到身边奉养。”

三房的事,宁毓华也不好多说,思索了下,道:“你可要去看三伯父?到时候我们一起去。”

“三伯父肯定不愿意看到我,大哥自己去吧。”宁毓承笑笑道。

当时宁毓华不在,猜想里面有事情。他也没多问,道了声好,“我明朝去一趟。”

宁毓承点点头,道:“大哥,四哥五哥的亲事,你先问问他们,是想考试前就开始相看,还是放榜后。他们自己的想法,还是要考虑进去。别到时候匆匆给他们定了,他们以为怠慢,心中不快弄得夫妻不和,亲事变成了坏事。”

“你说得是,我先去探探他们的口风。”宁毓华皱起了眉,为难道:“小七,你知道阿娘还在生我的气。四郎五郎他们,阿娘甩手不管,四郎五郎他们如何想都没用。”

宁毓承沉吟了下,道:“到时候我与你一起去见大伯母。”

钱夫人对宁毓承向来尊重,有他出面,钱夫人肯定会给他几分面子。宁毓华长松了口气,道:“我这就去找四郎五郎,小七你书别读得太晚,早些歇息。”

宁毓承只要得闲,都会在亥时中上床歇息,压根不会熬夜。

宁毓华打探到了两人的口风,打算等到放榜后再定亲,有了功名在身,两人能结的亲事就多了。且听他们的意思,想在京城寻一门好亲。

彼此想法不同,宁毓承听后也没多说什么。在京城定亲,两人是打算想要宁悟明出面了。

相爷亲侄子,又是新科进士,前途远大,京城肯定有无数人家愿意这门亲事。

接下来的日子,宁毓承一心读书。很快八月来临,州府的解试秋闱正式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