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去往下雪的冬[京圈](56)+番外

作者:糜拉 阅读记录

张笑满头大汗,破口大骂,最后回头瞅一眼凌歌,

“没事吧?”

对方有些凌乱,但还是强撑着说没多大事,张笑看着心疼,因为她也知道这是节目组故意的,只能用一个拥抱来抚慰对方,“最后一次了,咱们再坚持忍耐下,之前那么难都忍下来了,这次也一定可以。”

忍耐。忍耐。忍耐。

每次遇上什么委屈事好像她们能做的只有忍耐,遇上导演故意针对了得忍着,被同行恶意抹黑了得忍着,就连无缘无故被抬到热搜骂,网上人的铺天盖地地造谣,还得忍着。

凌歌背对着张笑整理了好一会儿的情绪,最后终于露出了平常展示在镜头前的模样,笑着同对方说:“我们走吧。”

实际上,整场录制凌歌都显得十分不在状态,眼神是空洞的,无神的,只有轮到她说话的时候她才会露出一个标准的笑容,她还是维持着一贯的说辞,条理清晰,用词精准。唯独当谈到对于冠军的看法时,她又沉默了。

她知道谁会在今晚被加冕,所以一些话并不能那么自然地说出口,她先是顿了顿,随后思维瞬间空白,只是说:“我很期待。”

有什么好期待的,梁冕的队伍一定会是冠军。最后的颁奖仪式上,凌歌更是走神到频频出错,和节目一开始播出完全是两个样子。

观众不是傻子,这一天的微博热搜又爆了。

凌歌现在本来就是炙手可热的流量花,在镜头下的点点滴滴都会被放大,更别说如此明显的异样了。凌歌被火速送回自己的公寓,孙云英连夜赶来,张笑还在安抚她的情绪。

微博的前三条热搜都是有关她的词条。

“凌歌状态”

“凌歌现场被堵”

“凌歌前任”

孙云英百思不得其解,质问凌歌为什么会有第三个词条,全公司的人都不知道她有什么情史,凌歌也从来没有坦诚过,现在全部人都乱作一团。

要知道,上升期的女演员要是出一点舆论都能将人拍死在黎明前,那鱼上岸前都要过龙门呢,否则都没戏。

凌歌早该清楚这是谁搞的鬼,之前只是一直在侥幸罢了,现在的她已然认清。她也没办法,把张笑和孙云英都请了出去,对方太过了解她,要是真的想硬碰硬她也没办法,这个时候只想一个人待着。

她这回没让孙云英收走手机,自己也没关,用小号在微博冲浪,越来越多的东西被扒了出来。

凌歌浑身冒着冷汗,沉默着却唇齿颤抖,明明只是深秋的天气,她却觉得冰冻三尺。

后半夜,微博终于更新了词条,凌歌知道那个人终于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了。

词条还是爆的。

“凌歌小三”

“凌歌大学期间曾被某大佬包养”

舆论已经完全控制不住了,整个经纪公司陷入瘫痪的状态,这次好像是不可逆转的态势,虽然以前就被人爆料过,但始终没有人来证实这件事,捕风捉影的多了去了,只要没有出来锤的就可以混。

凌歌很稀松平常地翻看着,内心在极度绝望的时候反而没什么波澜。

那个词语怎么说来着,心如死灰。

她是自食恶果,从没想过什么善终。

这一天开始,凌歌与全世界失联。没有申明,没有后续,公司保不了她,她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现在的处境。

然后,她消失不见。

第33章

“你和她,难道就不是互相折磨吗?!”

在凌歌和柏郁还没开始纠缠之前, 柏郁他妈曾经要求柏郁发过誓,发誓一定要在将来完成他的使命。

无论是重回公司也好,娶了许青黛也罢, 这是他的任务、他的使命与职责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柏郁看不起自己。

看不起自己无能、懦弱,毫无选择的能力, 有的只是一味妥协再妥协。肖白廷劝说过他无数次,但要想柏郁迈过去这个坎, 还得靠他自己。

今天临上飞机前, 柏郁收到了许青黛的最后通牒,她现在已经是当上24孝好儿媳了,就守在柏郁母亲的面前。

电话里的人也没什么好脾气,大小姐嘛,从来也不会用什么卑躬屈膝的态度接人待物, 况且站在她的立场上, 柏郁确实挺过分的。

“柏郁, 你妈都那样了你还敢回京都, 真当我眼瞎吗?那个女人到底给你灌了什么迷魂汤!?你既然那么爱她,怎么不敢来带她见见你妈?”

话是尖酸且刻薄的, 柏郁听得时候直拧眉心, 两人终于把横亘在他们之间的东西给挑明了。柏郁也就不想顾忌。

不过他懒得再言, 一宿没睡让他喉咙疼痛, 说不出什么话来,他接受许青黛的问责,最后挂断电话, 反正回去也免不了要磨嘴皮子,不急于一时。

于是他辗转又辗转, 下了飞机又马不停蹄赶往私人医院,电梯直达的时候他都还在想,该如何去说、去面对。

然而陈娴已经不清醒了。

“从昨天晚上开始一直喊疼,医生已经开始给她加大剂量了。”

许青黛从楼梯处走来,看见柏郁的背影跟他解释道。

柏郁先是抿着唇,隐忍而不发,后面看着病床上的人实在忍不住,他点头示意自己听到许青黛的话,后又将头埋了下去。

自从上个月检查出癌细胞扩散病转移之后,许柏两家都已知道最后的结局。生死面前人人平等,柏郁不是十几岁的小孩,做不到自欺欺人。只是他清楚,自己一直没能实现母亲的夙愿。

许青黛继续说:“我们尽快结婚吧,陈姨和我爸谈过好多次了,这婚早点结,对你对我都好,”女人走到柏郁的身后,轻拍了他一下,力道像是在安慰,或者说是怜悯,“你......节哀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