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风起时吻你[先婚后爱](141)

作者:尧树 阅读记录

不论说着多么让人脸红耳热的话,永远道貌岸然的男人。

-

等待C939原型机总装下线的几个月里,黎念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

从理论知识到模拟飞行软件使用,她几乎每天都要接受各种高强度的培训,一刻钟都不敢懈怠。

更加挑战心态的是,重型机操纵系统完全实现国产化,设计理念有了质的改变。这也意味着她过去所积累的大部分飞行经验需要被推翻重来。

她时常恍惚以为自己回到刚进入公司改装A320的时候,变成了摇摇晃晃的陀螺仪,整日连轴转着。惶恐之外,还有隐秘的兴奋在脑海不停雀跃。

总归来说,新工作忙则忙矣,但胜在有规律可循。比起过去在海云作息昼夜颠倒、身体饱受摧折,如今再不好过也都捱过去了。

黎念在试飞院偶遇其他同事,对方的问候句式无一例外变成了“最近气色真好”。

正是这般生龙活虎的人,下班之后仍然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竟跑到驾校练起了倒桩。

她在机械操纵方面天赋异禀,场地驾驶无师自通,头回开教练车上路更是踩着离合一口气挂到了5档。

强烈的推背感袭来,教练不禁抓紧车顶上的把手,额头冒起虚汗:“女娃你是开飞机滴咧?练个科目三用得着开这么快哩?”

“你咋知道?”黎念目不斜视,打着转向灯迅速超过前车,“我开的机型起飞时速至少都有250公里,当然满油满载的情况就不止这个数了。”

教练顿时暴怒:“先人!我看你才像个二百五!给我开慢点!”

“喔喔……”

黎念平安拿到手动挡汽车驾照的那天,刚好C939首架原型机也通过了静态地面测试,即将投入下一步试验。

在试飞院机库举行的盛大的揭幕仪式上,她终于亲眼看见国产重型机雏型。

随着幕布垂落,掌声席卷全场,身穿亮黄底漆的原型机在冷光灯的照耀下缓缓现身。

只消一瞥便让人热泪盈眶。

从此C939不再是数字代号,不再是密密麻麻写在飞行手册里面的冰冷参数,不再是研发人员们憋着一股劲向上攀缘但始终感觉遥遥无期的终点。

所有人向前涌去,将机身层层围住。

黎念站在人群最外缘,正好是她最喜欢的翼梢小翼下方,怔怔凝望着这个约莫五层楼高的庞然大物。

掌心贴着狂跳的脉搏,久久难以平抑。

阔别驾驶舱数月,她从来不敢忘记飞行的感觉。如今原型机就耸立眼前,她竟然生出一丝近乡情怯,暗地里揩了好几遍眼泪。

参观的人来了一波又一波。

直到傍晚时分,昏黄暮光穿过巨幅玻璃窗将整座机库浸润,工程师们开始做收尾工作,黎念才终于鼓足勇气登上舷梯。

原型机舱内部尚未作任何装饰,简陋得就像一座只通了水电气的毛坯房。头顶线缆纵横交错,电脑设备和配重系统占据绝大多数空间……

总之很难将过去记忆里温馨明亮的客舱环境与眼前景象联系起来。

黎念转头便看见一扇小门,上面贴着“仅用于飞行试验”的标识。推开门的瞬间,她仿佛看到自己坐在驾驶舱里面工作的情景。

向后拉动操纵杆,C939在她的掌心下抬轮升空,推开一道长长的航迹云……

她坐在观察员的座位上静静思索了许久,直到工作人员来催促,才恋恋不舍地走出舱门。

谢持早已在舷梯旁边等候多时,见到她身影乍现,伸出手来做出一个“请”的手势,然后扶着她稳稳站定。

“感觉怎么样?”他问道。

踏在大地上,感受到令人安心的沉稳力量,黎念深吸一口气平复情绪,言语难掩兴奋:“感觉很震撼。短短七年时间就能造出媲美A350、波音777的工业品,我们的工程师真的太伟大了。”

“是啊,”谢持颔首赞同,“图卢兹Blagnac机场最不缺的就是‘空中客车’,我在那里见证过无数次新飞机测试起降,心里一点波澜都没有。直到今天——”

说着,他回头看向静默伫立在原地的原型机。机身上面金属纹理依稀可见,与那些精心涂装的商品机相比,格外显出几分原始的粗粝。

“发动机、飞控、航电、液压……初代国产大飞机留下的遗憾终于被我们这一代人弥补了,真好。”

黎念顺着他目光望去,留心多看了一眼机翼下方搭载的发动机。展示在整流罩上的logo不再是她所熟悉的双“R”造型,换作乘风而起的鲲鹏。

那是真正实现全部零部件国产的航空发动机“腾风-200”。名字寓意着扶摇直上九万里。

“几年前博士毕业时,杨竟成老师找到我说,腾风这个项目进展受阻,希望我能尽快回国加入研发团队,帮忙克服技术障碍。

“可惜我当时年轻气盛,一心只想逃离‘赫尔墨斯’的光环与谢思谏的掌控,宁愿留在空客公司做一个最普通的销售经理,也不要重新踏足京城。”

黎念不禁讶然:“你明明学的是航空技术,为什么要……”

话音未落,心里便有了答案。她眼睫低垂,伸出手指去勾住他的。

“当初如果不是刘斯扬邀请我参加婚礼,大概我一辈子都不会回来了。”谢持偏头看向她,在发顶落下近乎虔诚的轻吻。

指节稍微使了点劲,将她紧紧桎梏住,再也不愿松开。

“刚从鬼门关脱身那阵时间,每天吃的山药糊、玉米粥真的好苦。我滴水都不想沾,一下子就瘦脱了相。后来知道你在地震里幸存下来,与你有关的回忆便成了支撑我活下去的唯一执念,我开始好好吃饭、好好复健,连协和医院的医生护士都说没见过这么执拗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