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得上帝青璃之前大半个月的收获了。
卖掉猎物。
父女俩不作任何逗留,立刻离开镇子返回村里。
路上。
帝青璃在确认四周无人后,一如既往拿出十分之一的钱交给谢平安,谢平安没有推辞,乐呵呵的接过钱收进荷包放好,表示要把这些钱存起来。
以后给帝青璃当嫁妆。
帝青璃也不反驳,随他高兴就好。
回到村里。
时间才刚刚到晌午,杨氏和李氏这会儿估计才刚卖完鸡蛋,或是还在回来的路上,父女两把笼子放回谢平安发小家里后,直接去了地里帮忙插秧。
等到杨氏和李氏回来,已经临近正午,两人直接回家开始做午饭。
从头至尾,家里除了老爷子、老太太,没有人知道父女俩去过镇上,早上的时候大伯谢平全倒是问过一句,被老爷子随便找了个借口打消了疑问。
……
几天后。
初夏农忙结束,村里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周家突然要开作坊,一口气在村里招了三十多个青壮年去帮工,修建作坊,趁着家里没啥事儿,谢平全、谢平安和谢青文都去帮了几天工,一天三十文,包午饭,待遇着实不错。
作坊建好。
周家又招村里的妇人去帮工,一天工钱十八文,不包饭,但如果能一直干到年底,可以得到相当于半个月工钱的年终奖,干得好还可以涨工钱。
没有人会跟钱过不去。
杨氏、李氏和张水月都去了,最后只有张水月入选,其他家也都差不多是这个结果。
被选进作坊帮工的,都是相对年轻的妇人。
张水月怀着孩子,谢青文得知她要去作坊帮工,很是反对,后来听说是坐着干手工活儿,一天只干四个半时辰,才勉强同意了。
对于农户家庭,坐着干四个半时辰的手工活儿,其实是很轻松的事。
平日农闲的时候,妇人们坐在院子里缝衣纳鞋,一坐一整天,那都是十分惬意的事,现在坐着干四个半时辰手工活儿,能得到一天十八文工钱,没有人会觉得累。
晚上。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坐在饭桌上吃饭,李氏不太放心的叮嘱张水月明天去上工,一定要注意身体,如果感觉不舒服千万不要勉强,马上回家休息就对了。
谢青文坐在旁边一个劲点头,表示他娘说得对。
那紧张在意的样子,看得其他人都忍不住一阵好笑。
099小声问了一句:【大佬,你说周可儿开这个作坊是要生产什么?】
“不知。”
帝青璃淡淡的在识海开口回了句,面上认认真真的吃着饭。
这大半年。
她并没有刻意去关注周可儿,即使周可儿就住在隔壁,两人时不时会碰面,彼此之间也几乎没有什么交流。
第277章 团宠住隔壁(39)
而且两家人关系不算亲密,家里的大人在此之前也没听到过什么消息。
虽说远亲不如近邻,在原主记忆里,谢家以前还接济过周家几回,但自从周可儿到了周家,两家的关系就渐渐疏远了,不止是谢家,包括附近其他几家。
大部分都在不知不觉中跟周家产生了疏远。
并且随着周家这两年越过越好,跟周围邻居的差距越来越大,这种疏远还在不停的扩大。
帝青璃能理解周家的做法。
周可儿的气运冲天,这期间或许会遇到一些比野鸡野兔自己撞晕在周可儿面前还要难以解释的事,如果周家不遮掩一下,必然会引来数之不尽的麻烦。
可大家都生活在同一个村子。
谁家发生了点什么,第二天就能传得人尽皆知的那种,想要藏住秘密,周家只能跟周围的人疏离,减少乃至杜绝串门的机会。
帝青璃的平淡反应。
让099感觉有些郁闷和颓败:【大佬你不好奇周可儿有什么技能吗?】
“不好奇。”
周可儿会什么技能,都不会影响到她的任务,没什么可好奇的,等作坊里的东西生产出来,该知道的迟早会知道。
不过周可儿作坊都开起来了。
她是不是也要调整一下任务进度,按照周可儿的发展速度,最多两三年应该就会离开石林村……
于是。
接下来的日子,帝青璃加快了学文的进度,除了自学,每次谢青武沐休回来,还会向他请教,结果谢青武每次都被帝青璃提出的各种问题砸得七荤八素,无形中逼得谢青武不得不更加刻苦努力的念书。
不然他这个念私塾的哥哥。
就要被在家自学的妹妹超过了!
谢青武刻苦努力的学习态度,落在先生眼里,让先生十分满意,虽然这个学生年龄大了些,也称不上绝顶聪明,但只要肯下苦功,将来未必不能后发先至,一鸣惊人。
随着时间推移。
谢青武日复一日的刻苦,渐渐打动了先生严厉苛刻的内心,偶尔下学之后,会把他单独留下来,给他开个小灶。
谢青武也不负先生的期望,进步非常明显。
主要是家里有个时刻给他危机感,仿佛随时都能超越他的妹妹,让他不得不时刻保持努力的劲头,拼命学习。
对于自己有这样一个妹妹。
谢青武心里真的是痛并快乐。
同时他也深知。
如果没有堂妹给他的紧迫感,他或许根本不会被先生注意到,并给予他重视。
所以对自家堂妹。
谢青武是打心底感激。
-
半年后,深秋。
帝青璃实力比半年前又提升了许多,现在只要她不主动作死,往可能发生巨大危险的地方靠近,气运碾压对她已经产生不了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