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作为女方,不能跟着花轿走。
一家人就站在家门口,看着载着谢青芷的花轿在一阵喜庆的唢呐锣鼓声中,被大家簇拥着消失在村头,表情都有些不舍和怅然若失。
谢平全眼眶有些泛红。
转头看到身边李氏不停抹眼泪,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安慰:“青芷出嫁是好事,你这个当娘的咋还哭上了,也不怕让孩子们笑话。你要是想她,回头咱们多去镇上看看她不就成了吗?”
谢青文这也时开口:“对啊,娘,我跟水月最近已经在镇上看好宅子,离陈家不远,准备等年后要是没什么问题,就先买下来,回头咱家里谁要是想小芷了,就来镇上住几天,保管天天都能见到小芷。”
第290章 团宠住隔壁(52)
听到这话。
一家人低落的情绪顿时都一扫而空。
对啊!
他们怎么忘了,石林村离镇上也不算多远,想孩子了,完全可以去镇上看一看,这一来一回也就一个多点时辰。
又不费什么劲。
谢青芷出嫁后第三天,是回门的日子。
这天早上天不亮,一家人就早早的起来等着了,约莫半上午的时候,一辆马车驶进了村里,后面还跟着一辆骡车。
马车上坐着陈言书、谢青芷夫妻。
骡车里面拉的是回门礼,点心、布匹、水果、甜酒、面粉……各式各样一大堆,谢家人帮着车夫一起搬了好几趟,才把所有东西都搬进家里。
一些来看热闹的乡民见两人带回来这么多回门礼,都羡慕得不行,直夸谢家女儿嫁了个好婆家。
小夫妻俩上午回门,一直待到傍晚吃过晚饭才乘车回去。
这期间,谢家人一直很关注两人的互动,见陈言书对谢青芷十分呵护,谢青芷性情活泼中则多了几分初为妇人的婉约,小夫妻之间流淌着一股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得出来的羞涩情意,简直比谢青文、张水月刚成亲那会儿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家人虽然牙酸得很,但更多的还是觉得欣慰和释然。
只要孩子过得好,他们就放心了,之前谢青芷出嫁,他们会那么难受,也是担心这丫头嫁过去之后不习惯,过得不好。
现在看来,是他们瞎担心了。
谢青芷的婚事尘埃落定,谢家人又开始张罗起给帝青璃议亲,不过这次谢家人不再坐等,而是在农闲的时候主动出击寻找合适的人家。
只是找来找去,总也找不到满意的。
就这样,帝青璃的亲事又拖了将近大半年。
这大半年里。
谢家的日子越发红火。
谢青文在镇上买了间两进的宅子,把张水月、谢采盛、谢采馨娘仨接到了镇上,早早的给两个孩子找了位启蒙先生,教两个孩子读书识字。
家里的屋子也做了翻修。
虽然远比不上周家重修新宅的阔绰,但修整一番下来,也花了几十两银子,谢家因此成了石林村数一数二的富农之家。
而这还是老爷子、老太太低调的结果。
财不露白,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谢家人从不会主动宣扬自家生活有多滋润,衣食住行的花销一直是秉持合适就好的理念,不会过分铺张。
此外。
这大半年,谢家还发生了三件大喜事,一是张水月又有了,二是陈家也传来了谢青芷的好消息,三是二十岁的谢青武,在魏先生的提点下,前往府城参加了今年的乡试。
乡试也称贡试、秋闱,三年一次。
若能在乡试中题名上榜,那就是正儿八经的举人老爷,可前往京城参与同样是三年一次的会试,也就是春闱。
别人十年寒窗,谢青武用了七年。
这个时间不算短,但也不算长,以谢青武的资质,能在六年内达到参加乡试的水准,除了他自己的刻苦努力,魏先生的倾囊相授,帝青璃在这其中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第291章 团宠住隔壁(53)
这一次。
一家人期待了一个多月,腊月十六这天,终于等到了敲锣打鼓前来报喜的官差,谢青武考上了!
名次比考上秀才时还要靠前。
不过说来也巧,周家这次也出了个举人,老爷子于是没有强留,让老太太给几个报喜的官差一人五百文喜钱,就把人客客气气的送走了。
之后一家人就开始张罗办庆功宴。
考上举人可是大喜事,这意味着谢家从此免去了赋税,并且举人已经具备了做官的资格。
不过在大允朝,举人做官的少之又少,即使有,也大都是没有实权的候补官员,想要光明正大的走上仕途,还需要更进一步。
但是不管怎么样,举人都是一般农户想都不敢想的功名。
如此喜事,自然不能藏着掖着,主要是想藏着掖着也不可能,报信的官差那可是一路敲锣打鼓的进了村,各家各户都已经知道石林村出了两个举人。
稍一打听就能知道是谁。
所以第二天,谢家把能请的亲戚朋友都请了过来,而周家也在同一天举办了庆功宴,好在双方亲戚并没有重叠,不然真的要尴尬了。
陈家人也陪谢青芷回来参加了酒宴。
陈言书和谢青芷成亲后,就没有再继续念书,而是安安心心回家继承家业去了。
以他的话说就是——
“我自知天赋不行,也做不到像青武那般刻苦,与其浪费时间的跟自己较劲,不如跟青芷多生几个孩子,把他们培养成才。”
谢家人听到他这话,心情都挺复杂的。
这个女婿(孙女婿、妹夫、姐夫)还挺有自知之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