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这个大佬画风清奇(419)

作者:司凉 阅读记录

“真有这么痛?可是兄弟,我手指头几乎都没碰到你的伤口!另外,虽然我当时昏迷着,但还是隐约还是有一点感觉,我真的没有感受到多少疼痛,或许……是因为你给我涂抹药剂时,这药剂还没有凉透的缘故?”

男人:“……”

虽然很不愿相信这个荒唐的解释,但想想那个女孩面色清冷不苟言笑的样子,能做出这种药性奇特的药剂,似乎……也很合理?

第688章 血祭末日(10)

不远处。

听到交谈声的帝青璃脚步微顿,随即放下手里的篮子,好整以暇的环抱双臂,靠在旁边的树干上等待起来,顺便欣赏一下森林上方那随风摇曳的树叶。

星极和云小天对视一眼,也飞到了旁边的树枝上坐下来,跟帝青璃一起静等。

透过树干间的缝隙,两个小家伙依稀可以看到两个人一坐一站在那里,后者正端着药碗在给前者上药,两人身上的斗篷被挂在旁边的树枝上,露出了伤痕累累几乎看不到一片好肉的上半身,以及那对满是血迹的残破的天使之翼。

稍有区别的是,后者周身的伤口大多已经开始结痂,精神似乎也还不错,而坐在石墩上那个,大部分伤口都还是血淋淋的模样,气息也相对虚弱不少。

此时那个叫斯万的男人再次开口,语气中透着几分调侃:“看来是让我说中了,其实这不难理解,换做是我,凭白救了两个很可能连累上自己性命的灾星,对方还不信任我,我想我也会让对方尝点苦头。”

“好了,你可以闭嘴了。”

“哟哟哟,我才说几句你就生气了?不是我说,安德弗里,就你这开不起玩笑的性子,我真不明白为什么当我们两个同时出现在一个场合里时,女孩们都说你绅士,却认为我风流。”

“你难道不风流?”

安德弗里有些没好气的回了他一句。

“哎,随你怎么认为吧。”

斯万无所谓的耸耸肩,之后便不再多说,不过手上涂抹药剂的动作却并未停下。

安德弗里想了想,忽然问他:“你之前让我找的那家人是怎么回事?你怎么知道他们会收留我们?”

“我只是猜测,不然你觉得当时的我们还有更好的去处?”

“……你就不怕他们告发我们?”

“怎么会?之前路过那里时,我可是特意观察了一番,那家人里就住着两个没什么战斗力的老人,即使当时我们都受了伤,但我相信你一定有办法搞定他们,让他们同意收留我们的。”

“……”

要不是从小的教养让他保持冷静,安德弗里这会儿估计都想骂娘了。

这都是些什么馊点子?!

他当初一定是脑子里进了水,才会同意跟这个不靠谱的家伙一起出任务!

安德弗里气得不想说话。

斯万似乎也意识到自己这个主意太过离谱,尽管那时他们已经无路可走,于是赶紧补救一句:“不管怎么说,我们现在不是安全了吗?用古峰那个家伙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安德弗里不说话,他还在气头上。

试想一下万一当时他真的敲开了那扇门,面对两个惊慌失措的老人,那场面光是用脚后跟思考一下都觉得糟糕透了!

不远处听着两人对话的一人两灵都有些嘴角抽搐。

星极冷着一张小脸,略显不满的说道:【难怪剧情里没有提到过这两人,我猜安德弗里最后没能狠下心对那两个老人出手,反而还被那两个老人出卖了行迹。】

第689章 血祭末日(11)

帝青璃清冷的声音平静的回了一句:“人之常情罢了。”

在那两个老人眼里,堕天使就是恶魔,恶魔会因为良心发现放他人一条性命吗?不会,恶魔之所以没伤害他们,只是因为某些缘故来不及对他们动手罢了。

这就是两个老人心里的想法。

他们有错吗?从他们的认知来看,还真的没有错。

当谬论成了真理,历史必将染上血腥。

云小天虽然不知道全部剧情,但听帝青璃和星极的对话也能猜得出一些,不禁有些感慨的叹了口气问:“要是当时醒着的是斯万,他们会不会就活下来了?”

帝青璃没说话。

星极摇了摇头道:【天使对人类的怜爱与仁慈,并不会因为转生而消失。】

别看斯万嘴上说得轻松,真到了让他动手的时候,即使心里明白不这样做自己就会死,他大概率也是下不去手的。

除非他愿意将自身献祭给黑暗,放弃仁爱,释放杀戮,就像结局里那样……

但若非真的绝望到极致,天使岂会甘愿将自身献祭给黑暗?那不仅意味着背叛,更意味着他们将永坠炼狱,陷入永无止境的挣扎与折磨之中。

事实上。

如果这个小世界按照正常路线进化,天使这一仁爱的特性,会极大程度的维护这个世界的稳固,但偏偏这个小世界进化歪了,这一特性就成了掣肘天使的利刃。

听到这个答案,云小天张了张嘴,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是好。

他忽然想起自己诞生之初,如果没有恰好遇到大佬,也很难替云照天报仇雪恨吧……这就是命运吗?

云小天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就出了神。

他下意识开始将天衍册上看到的一些内容,拿出来跟现在知道的一些事情进行对比佐证,淡紫色的眼瞳之中时而闪过一些奇异的符芒……

云小天的异样,很快就被帝青璃和星极察觉。

“这样的悟性和天赋,不怪身为心魔,却能在小世界里诞生出自我意识和灵智,看这情况,他对天衍册中的内容吸收虽不如你快,但似乎更为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