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少女鲜艳自信,追人也胆大,难得碰见喜欢的,也愿意放下身段,不多计较。
而周生彬彬有礼,随性慵懒,来者不拒。
晚饭过后温知语在天台背书。
黄昏的蓝调时刻,舒缓音乐从校园广播中徐徐落下,弥漫偌大校园。
今日播送邵逸夫生平事迹简概。
上周广播组那边来人,特意请常年模范作文榜常驻的温知语写的稿子。
她对自己下笔写过的东西印象很深,在女主持播报完标题的时候脑中就下意识回想起了正文的内容。
少年嗓音清磁低缓,尾调慵懒,像清晨远山传来的钟声,在日暮中笼罩下来。
很突然的,起哄声和少年们嚣张打旋的哨声从绿色草坪的球场腾空而起,其间夹杂着“周生”二字和男孩们轻挑的夸炫词汇在伫立的教学楼和日落下的大道迅速窜开。
温知语愣了一瞬。
随即才意识到他们在起哄什么。
邵逸夫生平事迹简概,她写得稿子,用词简洁,落拓扣题。
通篇国话。
可......他明明念的。
是用粤语。
脑子里突然想起来无意间听到女孩儿们闲聊的话。
——听说广播站请了他,一直纠缠。
——后来不知道为什么突然答应了。
这么漫不经心、却也明目张胆的不配合。
一如菲顿校徽蓝底海鸥的具象。
自由、抗争。
彬彬有礼的富家少爷,教养再好,骨子里长出来的血肉都见缝插针地生出傲气。
目空无人地嚣张至此,在整个菲顿独一份。
晚风拂过头发,温知语仰着脸,难得忽然弯唇,笑了一下。
…
回忆到这,温知语恍然。
那天高架桥碰面过后,因为他而冒出的隐隐熟悉感。
原来是出自这里。
第5章 听闻有几分像她
很难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年菲顿盛大燥热的仲夏。
菲顿国际两大传说并不是曹念夸张,可以说,无论是当年还是现在,整个菲顿没有人不知道传说一般的这两个人物。
就连当时的校长在后来都评价,那是菲顿迄今为止各方面带过的学生中最好的一届。少年们无所畏惧,好像发生什么事情都有他俩在前面顶着,以至于和别的私高比起来,菲顿有独一份的集体感,荣誉感和万事不足为惧的少年意气。
就连曹念现在回想起来,心里仍会情不自禁涌起那份独属于明艳青春时期的激动。
作为温知语的好友,曹念是少数了解高中阶段那个安静寡言少女的人。
要是真的有人对那年学校话题榜上的少年一无所知。
曹念认为,在菲顿,这个人只有可能是温知语。
那一年菲顿校内外联合活动特别多,曹念身边所有人都在那段热烈的青春里尽情地放飞自我,特别疯。
除了温知语。
小姑娘也不是不合群,曹念邀请的话,温知语没事的时候大多不会拒绝,她很好说话,但就是会让人觉得她的情绪很淡。
一种不太好形容的淡。
好像对所有的东西都特别置身事外。
这会儿温知语突然问起来,曹念不确定她对那会儿的事情还记得多少,抱着一种为好闺蜜感到惋惜的心情,她打起精神,非常积极地给她“科普”。
于是。
温知语的微信上,新消息接二连三的涌了进来。
念念:[高三才从港城转来的那个周灵昀大少爷啊,那时候整个学校都知道的呀,半年就和所有校花级别的学姐玩过一遍,恋情最长时间不超过一个月的花心大萝卜,连我哥都甘拜下风。]
念念:[那年夏季篮球联赛,你还记得不?决赛是菲顿对明德私高,当时约你但你有事没能去,那场比赛大家都没想到周灵昀会上场,首发名单上没有他,好像是篮球队有人受伤了,他临时被教练拉过来,当时为了看他,几个学校的女生倾巢出动,我天呢,观众席都挤满了,保安队出动好多人维护秩序。]
[那场球赛下来,给他送水的女生能站一个足球场了。拉拉队的学姐们一个个肤白貌美大长腿,周灵昀进球的时候甩着裙子跳热舞,最后关键球周灵昀越人扣篮被撞伤,两个学校啦啦队差点打起来。]
[后来高三下学期他不是没待多久就出国了吗,因为他,那两届好多的学姐后来都申请去了LA那边的学校。]
念念:[他妈妈是京宜人,他和谢牧清他们应该是从小就认识,听我哥讲他这个人虽然对感情不走心,但是对朋友蛮讲义气的。]
念念:[不过老实讲,他真的还蛮有魅力的,跟谢牧清一届都能被封校草。这样的人,玩到就是赚到,出手又大方,只要看得开,无论如何都不吃亏。虽然花心一点,但有钱有颜的浪子总比没钱又抠门的花心仔强吧。]
......
曹念说嗨了,话题渐渐越扯越远。
屏幕上一条条白色的文字会话框,勾勒出和温知语所经历过的完全不一样的菲顿国际。
不过对于她,菲顿本来也和曹念她们眼里的不一样。
学生时代的温知语几乎所有时间都被课本作业充斥,她那时候不太关注这些,对课业意外的事情知之甚少,对学校名人的周灵昀的印象也不深刻。
毕业后工作两年,对这位大少爷的记忆已经被小道八卦里的花边新闻覆盖。
那天在高架桥无意的一面,她甚至都没想起来和他是一个学校的校友,或是是否有过一面之缘。
一个人目光所及的东西大概和阶级一致,从出生起就划定,不同阶层的人所处世界泾渭分明,就算温知语在十一岁那年被拉进这个世界,能够身处其中,却似乎始终无法打破已经固定的规则,只能勉强窥见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