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司音一开始送信前往各国的时候,除了钻石,也提到了通商事宜。只是当时很多人并没有在意,毕竟凤稚国这么穷的地方,哪里能通商啊?
结果凤司音连续丢出两个大杀器之后,再次又提到了通商之事,这让所有的使臣们心里没底,开始怀疑自己最初的判断。
要是凤稚国真的要崛起,那么眼下是绝对不宜交恶的,这通商之事,还真得看看。
凤司音不着急让大家表态,而是在筵席结束后,又叫来了自己家的官员们。跟随出行的官员是一早就选好的,届时不仅要跟去海城,还得一起跟着各个使臣回他们自己的国家。
凤司音把选秀的不少细节都写了下来,让人抄录了许多份,到时候一人带上一份,拿去给各国真正能做主的人看。若是答应下来了,那就随时准备开工,要真是碰到有些死活不接受合作的,那也是没办法了。
眼下空口无凭,这些使臣不敢轻易答应也是正常的,有了钻石的好处,再加上等这些人看过了焕然一新的海城,相信会有不少使臣愿意带上自家官员一起回去游说各自的君王。
至于那些还是犹豫的,凤司音也无所谓,反正工作已经安排下去了,官员们就是厚着脸皮当牛皮糖也得粘上他们一起去各国。
凤司音不管各国同不同意,穷人就是要脸皮厚一些,才能杀出一条生路来。
等派出去的这波官员跟着出发去海城后,凤司音除了等着魏老先生把另一套钻石首饰打出来,还得跟进筹备科举的事情。
因为有了凤司音的方案基础,所以吏部的后续梳理并不困难,这会儿也已经快进入了公示阶段。
常规的科举要分成乡试、院试、会试、殿试,但是今年因为是重开科举,就不定义考生的身份,只要在各城县衙报名通过文化基础测试,就可以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了。
但是也防止百姓们瞎凑热闹,凤司音还加了道门槛,参加考试需要交付五百文铜钱的报名费,而这报名费也仅仅限于今年。
虽然这报名费会把大部分普通百姓拒之门外,但是凤司音也是考虑过的,普通百姓绝大多数都只是参加了凤稚国统筹的义务教育,若是交不起这笔钱的,也很难读过几本书。
百姓们一开始确实会有些意见,但是凤稚国的百姓都是通情达理,也很听话的好百姓,加以说明,他们也能理解。
而能够支付得起这笔报名费的,自然也不会错过。
今年的特别科考,凤司音并非是抱着真的能找到多少好苗子去的,而是为了给凤稚国的未来学子们打个样,让大家知道凤稚国的科举是什么样的。
凤司音要的不是只会死读书的人,而是真正能做事会做事的人。
未来乡试、院试依旧是考察文化水平,也相当于这次的初筛考试,只是两次考试难度会有些差异;而等到会试,就要在报考前填写志愿部门,针对性参与考核了;而最后的殿试则是综合评估,汇总各大衙门的事务,能够融会贯通的才能成为凤稚国的状元。
等到各国使臣前脚刚到海城,科举的告示也马上就下发了。各国使臣们不仅看到的是焕然一新的海城,还见识到了因为重开科举而为之疯狂的百姓们。
发布告示的当天,百姓们就踏破了各城衙门的门槛。最惨烈的无疑是海城,一边还忙着搞基建,这会儿就又接上了新工作。
海城知府表示:忙不完,根本忙不完!
各国使臣表示:凤稚国百姓好凶残,当时我们害怕极了。
凤司音到底还是低估了凤稚国百姓们对自己的拳拳支持之心,毕竟大家在凤司音的带领下多少也是有些余钱了,好些普通百姓家里,硬是凑了凑钱,各家送了最聪明的孩子去考试。
凤稚国不过五万多百姓,举国报考科举的人竟然有上千人。而每城的录取名额有限,上限不过三十人,这批人如果通过了各城的考试,那么即便最后没有考上,也能直接获得秀才的学历,免去明年的乡试了。
每城才三十个名额,要是谁家孩子能考进去,这不得吹一年?万一不小心最后还能通过科举入朝,那可是祖坟都要冒青烟的大喜事!
至于能不能考上,总要试试才知道!
凤若素也表示很崩溃,之前她和凤司音早就商量过了,各国使臣到了,就是她来负责接待,领着这些预备金主们到处看看,了解一下凤稚国的发展情况,好让他们慷慨解囊。
然而海城知府那边也来找她求助,凤若素一个头两个大,只好白天黑夜两头跑,连着几天都一天睡不上三个时辰。
愤怒的凤若素写了折子直接朝凤司音开喷,没有这么压榨亲堂姐的!
收到抗议折子的凤司音默默合上:哎,想不到她终究也成了万恶的封建主义剥削阶级的帝王啊!
第56章 两头抓
凤司音和凤若素展开了“相爱相杀”模式, 虽然谁都没有说起,但是很多人都发现了:自从凤司音让凤若素接手了事务之后,两个人的关系看似依旧不是和谐, 却早就不是以前那种互相厌弃的状态了。
凤若素一边骂骂咧咧,一边还是做完了安排给自己的事情。各国使臣们在凤若素的一番操作下,基本上都有了合作的意向, 至少选秀和入驻海城商铺的事情能有一项是把人说动了的。
选秀这件事, 跟海城的发展息息相关, 所以当各国使臣们亲眼见到了海城的现状, 又听了凤若素说完详细的规划之后,不少国家的使臣都还是比较认可这个计划的。这是一个从多方面多角度出发的神奇计划,或许确实值得回去和自家陛下谈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