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尚书自己的嫡亲孩子也有报名了参加科考的,可都止步在了会试,没想到反而是这个亲戚家的孩子有如此高的成绩。
不过怕殿试上的任何行为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考生的心态,凤司音并没有做什么,只是静静的在她的凤椅上坐着。
等到所有考生交卷之后,考生全部离开,凤司音才让人把这些卷子都拿了过来,殿试的卷子,她会亲自看过评定成绩。
凤司音是按照报名衙门的多寡来决定顺序的,先看的是只报了一个的,报三个的那位,她想留到最后。
卷子一个个的看过来,凤司音还算是比较满意的,看得出大家都有很认真的去学习研究,多多少少都有些不错的想法,报考两门的也没有碰运气的想法,而且往往报两个的都是有类似之处的衙门。
看到最后一个,凤司音还是比较期待的。而手里的三份卷子,也到底是没让自己失望。
桑陌一直在凤司音旁边,基本上也看了个七七八八。凤司音便问了桑陌:“桑姐姐,你觉得这个白静烟怎么样?”
“很有灵气的学生,很多想法还跟陛下不谋而合,不愧是白大人教出来的孩子。”
凤司音认同,但也不完全同意。“和白尚书的教导自然有关系,不过她家里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或许这份心气更是造就她的原因。”
这个白静烟没有因为自己寄人篱下感到自卑,反而化成了一股动力,这股力量一直激励着她。从她写的内容中不难看出,她看过不少书,研究过很多案例典籍,或许还有些亲自执行的经验。
想到这点,凤司音没有马上说选她做状元的事情,而是让人去叫了工部尚书来。
工部尚书得知陛下要问关于白静烟的事情,是有些疑惑的,难道陛下因为这孩子没有嫡亲的家人,会有些介意吗?不过随着凤司音问的问题,她终究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她怎么能这么想陛下呢?
凤司音在工部尚书这里确认了,这个白静烟确实是白尚书从小领在身边的,小时候没了爹娘,不敢跟旁人亲近就只信任表示白尚书,所以经常衙门上值也会一起带着。
以前凤稚国的朝廷也没什么规矩,大家做事全凭,白尚书忙得时候就丢给孩子一些简单的卷宗看看,后来年纪稍微大了一点,都还会给白尚书出出主意呢。
凤司音确认了这个白静烟的理论经验值不是来路不正,也算是松了口气。毕竟一个父母双亡,又被重臣养着的孩子,她很担心会不会有什么问题。不过白静烟五岁就被白尚书养在身边了,想来不至于是有什么不对劲的。
打消了疑虑,凤司音也很愿意自己能收获一个这样有能力的新人官员,随即就把这次的殿试排名定了下来。
殿试的排名是第二天一早就张贴了的,吏部官员敲锣打鼓的念了前三名的名字,还领着新晋的官员们去游街。前三名胸前绑着大红花,其他人别着小红花,站位也是按照排名的。
吏部带着新晋官员们在都城最繁华的街市转了一圈后,就把人带回了宫里。
凤稚国的首届新人官员们即将迎来他们的授官仪式,所有人都期待不已。不是因为马上就要当官了,而是因为这授官仪式是凤司音亲自加冕的,谁能不期待啊!
第59章 新科状元
授官仪式上, 新晋的官员们一个个都情绪很激动,从凤司音手里接过官印的时候,有些人的眼睛都有些红红的。
新晋官员们:啊啊啊, 陛下亲自给我发官印了,好激动!
凤司音:第一次当官很激动,她理解。
授官仪式后, 其他人都被各自衙门的主官领走了, 就只有白静烟被留下来了。
这批新人官员们的官阶都普遍是七品, 凤司音计划让大家都要脚踏实地, 一步步用自己的成绩往前走。不过只有白静烟比较特殊,她是唯一一个直接封了五品官职的,不仅因为她是科举恢复后的第一个状元, 也是因为她本身展现出的不俗的能力。
白静烟最后被定了工部郎中的官职, 原本凤司音是犹豫要不要给她在司农寺安排一个更高的官职的,但还是选择了工部。毕竟白静烟从小跟着白尚书,对工部的工作也是最熟悉的,而且有白尚书带着, 以后成长会更快。
至于司农寺,这个衙门其实相当于现代的劳动局加社保中心, 更关注的是人员管理。眼下百废待兴, 司农寺人手其实并不多, 工作量也不大, 等到凤稚国的基建更上一层楼之后, 才会开始凸显其作用。
而先把白静烟留在工部, 也能让她更熟悉凤稚国的建设情况, 日后再把人调到司农寺去, 工作也会更得心应手。
凤司音看着下首的人, 很是满意。“知道孤为什么留下你吗?”
白静烟是个寡淡的性子,她甚至没有猜一猜凤司音的意图,而是很官方的回复:“臣谨遵陛下的安排。”
社牛凤司音对这种性格的人很是头疼,只觉得自己一腔热情无处施展。“白爱卿,你是今年科举的头名,其他考生甚至无法和你相提并论。孤将你放在工部,并不是最终的安排,同时也想听听你自己的想法。”
白静烟依旧是淡淡的口气,看得一旁的白尚书有些着急,又不好说什么。“陛下的安排,臣自然无异议,臣对工部最是了解,也愿意留在工部做事。”
干活的能力不错,就是沟通起来心累。
凤司音很是惆怅,扭头问白尚书。“你家这孩子,平时在家也这么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