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同他开了场巨大的玩笑,搭进去他的一切。
苏景同合上手中的话本子,江天停下马车,对他道:“公子,康宁侯府到了。”
苏景同从车上下来,敛起思绪,高高兴兴提着文房四宝去找左正卿炫耀。
昨晚缠着顾朔问左正卿和江天的往事,如今见到本人,苏景同却没了八卦的兴趣,只兴致勃勃同左正卿分享新得的宝贝。
炫耀是没有好下场的。
皇宫一共六刀“梨满堂”,顾朔给左正卿两刀,苏景同自己拿了两刀,现下左正卿不仅拿走了自己的,还顺走了苏景同的一刀。
左正卿不遗余力地给苏景同画大饼:“我怎会白拿你的,等我研制出‘梨满堂’怎么做,年年做给你。你想想,你用一刀纸,换来了数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纸,是不是很划算?”
苏景同回以白眼:“我今年二十三,不是三岁。”
左正卿笑。
他手边放着一叠公文,最上面一封打开,苏景同扫了一眼,是姜时修的画像,“你还真给他找啊。”
“怎么说也是平定西北的大功臣,是生是死得有个定论。”
苏景同合上画像,“你少劳心劳累些吧。”
“查的怎么样,有眉目么?”苏景同随口问。
“以往找人,都是从贼人身上下手。但这条路现在走不通。绑走姜时修的人是死士,全部自尽了,只找到他们的尸骨,知情的先帝也驾崩了,没有着手点。我换了个思路。”
“嗯?”
“姜时修大概是化名。”左正卿慢条斯理道:“我差人去了姜时修老家,按他说的信息找到了他所谓的父母,家中确有一子叫姜时修,但连年身体不好,家中抓不起药,送给一户没儿子的生意人了。至于那生意人,”左正卿略停顿一下,道:“一年前携带全家出海远洋了。”
“你说巧不巧?”左正卿问。
“凑合吧。”
“这是姜时修父母的画像。”左正卿拿出一副画卷,画上是一对长相淳朴忠厚的夫妻,“我略通些相面。”
苏景同:……
左正卿说话谦虚,他说“略通”,那应该是非常通了。
“这是子女早夭的面相,”左正卿补充,“且他俩敦厚老实,生不出姜时修这般聪慧的人。”
苏景同无言以对,左正卿查案的方式令人耳目一新。
“你都相面了,就没算了算姜时修在哪?”
左正卿道:“我不会算,请了几个占卜的师父来,一人说在东,一个说在西,一个说已经去世,一个说逃到海外了,还有一人最荒诞,说人就在皇宫。我该信谁?”
“姜时修会占卜,兴许会些神鬼之术,占不出来。”
“我也这样想。”左正卿颔首。
“慢慢看吧。”左正卿道:“他身份有玄机,不知来陛下身边何目的,未必是真被绑走的。”
“嗯。”
“对了。”左正卿拍手,侍女知夏捧着托盘进来,托盘上是一盘桂花糕——简单粗暴的用糯米粉、粘米粉、白糖混合加水至潮湿黏糊态上锅蒸,出锅撒上干桂花和桂花蜜。
这是民间喜欢的吃法,用料简洁干净,但口感黏腻。
“给你。”左正卿说。
苏景同挑眉:“是给我,还是给我的车夫?”
“瞒不过你,才说一句我有喜欢的人,你就猜到他身上了。”左正卿失笑:“他喜欢这个。”江天穷苦人家出身,在食不果腹的少年时代,街上叫卖的香飘十里的桂花糕就是他最爱最想吃的东西,吃不起便在脑中幻想口味,经年累月下来,桂花糕成了他的最爱,后来成为禁卫军大统领,没他吃不起吃不到的东西,依然念念不忘。
江天现在扮演苏景同的车夫潜伏,车夫吃桂花糕并不违和。
“知道了。”苏景同说,“他要下朝了,我回了。”
“嗯,”左正卿又问他:“太学那边,还顺利么?若有人欺负你,只管来跟我,”左正卿改口:“找陛下说。”
苏景同眉飞色舞:“超顺利。”
左正卿:?
不合理吧。
太学的小孩正是最热血的年纪,能对苏景同很好?
苏景同丢下这句,想起自己快乐的休假生活,喜滋滋走了。
休假的苏景同走亲访友,皇宫中辛勤工作的顾朔正听禁军星纪卫首领汇报广明宫查出的探子一事。
禁军抓到潜伏在广明宫的宫女,经拷问,她是西南王一脉的探子。西南王入主京城后,有一个儿子顾悯因在封地看守,路途遥远,未及时赶到京城,等顾朔灭了西南王,顾悯趁顾朔还没来得及动手,便带着部下紧急逃亡了。
西南王看守封地的十四万士兵也藏进了西南十万茫茫大山中,不见踪影。
顾朔没把这个数字当真,大周此前民生凋敝,人口连年下降,养不起这许多兵。史书上记载大周雄兵千万,其实满打满算不过百万之数,津门的赤霄军有“十五万”,实打实的将士只有三万,史书记载禁军五万之数,实际只有一万二千人,巡防营也称有十万,左正卿手中只有两万人,剩下的兵将要在各州驻扎,要在边境守关,分到西南王头上,还能有多少兵?
西南王打进京城耗费无数,看守封地怎可能有十四万。
西南王总共也没十四万兵将。
顾朔估计留在西南看守封地的士兵不超过两万。
据探子交代,顾悯和士兵已经汇合,也对其他西南王所属势力发出了召集令,意图东山再起。四大军师的最后一位,徐幼宜也应召而到。
徐幼宜,顾朔和苏景同都十分熟稔,是原滨州刺史徐锐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