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普通黎明百姓对江山社稷无功,就算是仙人也不能擅自给他们延长岁数。
皇帝皇后率领妃嫔子嗣下跪,祈求神仙眷顾大启。
老神仙思虑良久,说道:“这样吧,古人有言,愚公移山,意志感人,大启国山脉蔓延,生产晶石,我命童子下界,广开庙宇,陛下可下令大启国人‘移山’挖石,将挖出来的黑石供奉于我,我想办法求天帝看在大启人意志坚定的份上降下恩泽。”
大启多山,且是石山,粮食产量不高,这些山一度给大启带来难题,眼下见神仙说愿意替国人美言,又不要吃食只要山上那些奇怪的石头,皇帝如何不高兴?
当下就下令动员全国人民挖山掘石,也不用村长或者官府出面,挖来的自己拿去神仙庙供奉,青壮挖山、老人以及妇幼则做农活,又能“移山”又能产粮,岂不美哉?
大官们跟着皇帝见到了神仙仙灵,自然不会反对皇帝的指令,倒是民间怨言颇多,一开始只是碍于皇令不敢不从,谁知道接下去几年,隔壁国家要么蝗灾要么水灾,要么干旱要么火灾,大启愣是风调雨顺庄家丰收,家里老人更是少病少在,幼子活下来的几率也高了。
更让百姓们信服的是挖山第五年,隔壁一大国因为天灾人祸饿得揭不开锅,打算来欺负欺负大启,抢点东西,集结了30万大军开赴两国边境,大启因为常年的挖山行动,现存士兵稀少,一看就知道打不过对方。
就在百姓们都觉得大启要完的时候,神仙仙灵了,据边关人说,两国交战的阵地上出现了好几位神仙,神仙有半座山那么大,身边飞着银色的大鸟,鸟不会煽动翅膀,但是速度极快。
只见神仙表情严肃,对着侵略方怒斥道:“大启国民温顺虔诚,是得了天帝的夸赞的,你们居然如此大胆,想要攻打此地,天帝命我前来,降下天谴!”
还没等士兵惊呼,那些银色的大鸟腹部突然落下巨石,落在敌方营帐上,爆出红色的火花——敌方将领瞬间被烧成了飞灰。
敌国自此大乱。
据说神仙还前往了敌国首都,将雷电劈到皇宫,整个敌国首都的人都见着了神仙庞大的身影。
一个月后,敌国归降大启,百姓山呼万岁,自此不再对皇帝的“挖山”圣旨生疑,挖得更起劲了。
这一挖就挖了两百多年,两百多年间大启先后灭了五个国家,只剩下东边的一个大国了。
挖山成了国民们最日常的活计,有自己挖了去供奉的,也有地主雇了人挖了之后以自己的名义去供奉的,这两百年,大启风调雨顺,君主圣意开明,可谓是以前所有朝代都没有的国运昌盛。
“国运昌盛?”茶馆之中,一年轻人听完说书人又一次讲完大启的历史之后,冷哼了一声,放下了手中的茶杯,“被人当做旗子,可悲啊,可悲。”
他这么一说,大伙儿可不乐意了:“你说什么呢,你居然质疑皇上,质疑神仙?”茶馆中的大伙儿看着他,神色不善。
“诸位这山挖了两百年,能挖的都挖了,这两年已经没什么可挖了,不是吗?”年轻人一身藏青色长衫,身边跟着一个侍卫,十分冷面,如果不是这侍卫看着让人害怕,只怕此时早就有人冲上去了。
“那又如何!”
“兄台,你们想想,这山终究有挖尽的一天,你们猜一猜,要是有一天这神仙没了供奉,他们会如何?”
“你居然敢编排神仙?”对方似乎没想到他这么大胆,“史料可是记载了,神仙无所不知,你当心他一道雷劈下来。”
“不,神仙并不是无所不知,至少,他就不知道我此时此刻在骂他,”那年轻人说着嘴里居然飚出一长串的脏话,让人目瞪口呆,没一会儿,对方说完之后又道,“但是如果我敢拿着晶石去干别的事情,你信不信还真的能有雷劈下来?”
大启百姓两百多年没经历过战争,又挖了百来年的山,脾气最是温和不过了,压根没想到会有人这样编排神仙。
一时之间整个茶馆静悄悄,竟然没有人说话。
青年似乎叹了一声:“君不见大启国矿山少的地区早几十年便没有了矿石,搬空的山脉挡不住山洪遮不了大风,粮食年年欠收,只是被压了下来,这两年山脉渐渐空了,只怕再过不久,就压不住了。”
他这样说着,把钱放在桌子上,站了起来,一副痛心的样子,缓缓离开了茶馆。
茶馆还是针落可闻,青年的喃喃自语隐隐约约传来:“如果早些利用这些矿石,东边的大明早就打下了,何必给他人做嫁衣呢。”
这话平民百姓不敢接,但是却有人吩咐下人:“跟着他。”
说话的是大启第四代皇族三王爷,三王爷与当今圣上一母同胞,自小离经叛道,十分不喜欢师傅们推崇的神仙历史。
好像所有人都说大启得神仙眷顾才拿到的皇位,根本不看当年萧氏多么作贱国民,先祖打天下的时候,开国将领们经历了多么惨烈的战争才从萧氏手中救下这个国家,结果居然被“上天庇佑”四个字简简单单抢走了功劳。
三王爷长大的过程中,“神仙”便是周遭脱不掉的声音,无论做什么说什么都要以神仙为主,说是如果不是神仙,那么大启就没有今天,如果不是神仙,皇族都不能活到上百岁,如果不是神仙,大启也不会风调雨顺。
神仙神仙神仙,从头到尾都是神仙,简简单单“神仙”两个字,就抹掉了大启四代皇族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