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的中心思想是:论语言统一的便利性。
上课的教授还展示了几篇资料,大多是新的星球加入联盟后联盟如何费力在短期内帮助其星球适应星际时代并且帮助他们更换语言的壮举,甚至包括了当年地球加入联盟时的历史报道。
“与诸多星球相比,地球算是一个中等星球,当年加入联盟的时候,地球上的国家众多,一开始,专家们为地位的未来做规划,遇到的第一难题就是语言的不统一造成的种种误会——要知道,虽然我们有智脑,但是地球的语言当时并没有收录在内,这需要当时的研究院快速学习地球上百种语言,然后加入系统,逐一翻译——但让我们惊喜的是,地球上的居民仅仅花了2年不到就适应了联邦文字,据说当年最早通过联邦语考试的便是华夏人,那位华夏人仅用4个月便掌握了听说读写,在当时的联盟,也算是大新闻了。”而后就是语言的共通使得地球融入星际的速度加快,这其中,最快与宇宙接轨的就是华夏人。
这段话说得在坐的学生各个与有荣焉。
教授很会注意看他们的脸色,一边夸奖华夏人的接受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同时,不动声色地加重了“联邦语”的重要性,又精明地没有在“坚持本族语言是坏习惯”的这方面继续发挥。
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
这让教授十分满意,心想这些学生们果然还是有救的。
第10章 十
同一时刻,这所大学角落一幢比较清静的教学楼中,骆清逸走上了讲台。
汉语速成班算才开了几个班,但是每个班都超过了一百人,骆清逸所在的一班人最多也最复杂。
他的面前是正襟危坐、面无表情、年龄各异的新学生。他们坐得笔直,目光如炬,军帽统一放在桌子一角,帽子前后排成直线,他们的头发剃得很短,从骆清逸的角度看上去根本没有哪根头发是任性地打乱队形。这些士兵坐成了一排直线,嘴角微抿,也成了一条直线。
骆清逸有一瞬间觉得自己面前坐了上百位面试官。
而这群士兵组成的方队旁边,是西装革履的年轻人,他们虽然比起穿军服的要放松一些,但是每个都是从政坛上历练下来的,身上或多或少都带着些让人难以忽略的气势。
来华夏的从政人员不多,但是上了年纪的都是政治中心的大佬预备役,年纪轻的也是前途无量的人才,这个班每个人单独拎出来都不简单。
难怪某院长在看到名单之后连夜申请了出差,把学院的事情全都丢给了他。
骆清逸放下教具,打开投影设备,在底下的人群中扫了一眼。
卫煊坐在阶梯教室的前排正中央,和他的队友们融为了一体——面无表情,且正襟危坐。
骆清逸深吸一口气,朝着他们鞠了个躬,然后点开了投影,他的身后被投放出了几块石头、几块龟甲、几块竹片、几块布帛。
“华夏的历史源远流长,如今每一位华夏人都能知道上千年前发生过什么事情,全赖文字、图画的记载,于华夏人而言,华夏语不仅仅是平日交流所用,它更是先人智慧的传承,语言能推动未来,亦能解读历史,华夏文化传承千万年不曾断流,语言的传承,至关重要,诸位至少要在华夏生活5年,我相信,在这五年里,华夏语对大家会有很大的帮助。”
“速成班的教学要求从来不仅仅是语言教学,更是有关这个星球的历史的教学,而文史两个内容,对这个班中大半的同学日后的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政人员想要晋升,就会面临有关五个自治星的考试,你可以错上一两题,然而你总不能对这个自治星一无所知。
骆清逸接手的这个班是从政、从军人员混合的“尖子班”,班上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然而他站在讲台上,不吭不卑,丝毫没有敷衍的态度。
速成班的首要任务是能听和说,读和写倒时其次,可是在坐的都是平日里听着口令做动作或者对着别人发布号令的人,根本不适合让这些人在班上跟着骆清逸念拼音,骆清逸保证,就算他们能大声地念出来,也只会如同重复口令一般,说完了就不过脑了。
所以他的要求是这些人课下学习拼音,课上认字以及认识华夏如今的礼仪习俗。
比起机甲专业和联邦语那边学生兴致勃勃的神色、活跃的课堂,骆清逸这边更像是他一个人的报告。
他站在讲台上,看似和军人差不多,站得笔直,嘴里说得不停,因为兵哥们目光淡漠,眼神极为凌厉,这让明明有整个讲台范围可以移动的骆清逸莫名紧张,他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讲了大约五分钟的课,那种被猛兽盯着的感觉始终如影随形——更别提偶尔视线扫过那些官员们的脸上时,能明晃晃看到的嘲讽了。
这些人对“速成班”排斥而不屑。
骆清逸只在上面待了五分钟,就从尴尬的沉默中感觉到了。
华夏是唯一要求进入这里工作必须学习华夏语的自治星,这一点向来让人诟病,之前校长让他带班的时候,也和他谈过这一点。
这只是刚刚开始。骆清逸在心里对自己说道。不能让他们喜欢上华夏语,但是至少要改变他们的认知。
可是骆清逸虽然接触过很多人,却是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引导别人认识华夏,课前准备得在充分,到了讲台,终究有些紧张。
这一紧张,就不免将视线又在人群中晃了晃。
坐在第一排中间的卫煊在第三次感觉到他的视线落到自己身上后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骆清逸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