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时间里。
穆奚每天除了在家里准备制作浴桶的木材,就是在看炭窑的火。
见到烟多了,就赶紧把底下的进风口给堵住,等到烟慢慢变小了些,就把上头的洞也堵起来。
木柴到了这一步就会在洞里慢慢碳化。
三天后,摸着炭窑的温度已经逐渐降低了,也就到了能够开窑的时候。
把上头糊着的泥巴挖开,沉重的石板挪走,里面原本堆的满满的木柴已经消失。
只在洞底留下了一堆黑色的木炭。
穆奚拿了一个用手掰断,木炭碳化的很好,颜色是没有杂色的乌黑,两块木炭敲击,发出了清脆的金属音。
赵叶青把提前准备好的大竹筐拿过来,两人把洞里的木炭都装在了里面。
约摸有三十斤左右。
这还是两人第一次烧炭,炭窑不大烧的不多,不知道只供给鸡舍和羊圈能用多久。
抽时间还得再烧一窑。
木炭拿回家,放在了原主屋里,正好里面是粮食和干货,木炭放在里面还能除湿防潮。
这三天,不仅是木炭烧好,晾干滤水的葛根粉也做好了。
一大坨葛根粉在纱布里面,干了之后结成了一个篮球大小。
穆奚拿着一个干净干燥的盆接着,赵叶青把这一大坨葛根粉捧了出来。
结的很硬,她拿了一把干净的菜刀,用刀像切土豆片一样,把葛根粉一点点削下来。
削下来还得磨细,穆奚把石捣洗干净,放在火边烤干,把削下来的葛根粗粉放进石捣里面,用粗糙的石捣内壁研磨。
等到所有结块都被磨散,再把粉过筛,直至细腻。
拿了一个大罐子,把葛根粉都装在里面,赵叶青装了两碗出来,才盖上了盖子。
碗里的葛根粉先用冷水稀释,再用热水一浇,勺子快速调和几下,碗里的葛根粉就变成了半透明的粉色。
散发出的清香味让她有些迫不及待。
第155章 箍桶
记得小学那会在学校上课,每到了下课的课间,就会和同桌跑到小卖铺去买辣条吃。
吃了之后就不想吃正餐,辣条辛辣又不按时吃饭的后果就是,小小年纪胃就开始不舒服。
奶奶知道后直接红了眼睛,那时候她就知道自己做错事,不应当这样。
爷爷没说什么,只是去山上给她找了葛根磨成粉,每天让她喝。
可能是小时候身体素质好恢复的快,加上胃病也不算严重,什么药都没吃,每隔一天就喝一次这个,喝了一个月,胃就再也没有出过什么毛病。
加点蜂蜜喝桂花在里头才是极品,可蜂蜜没有,入冬之前桂花树也没有看见。
穆奚趁热在碗里撒了点细砂糖,搅和匀了才递给她。
吃着像是在吃藕粉,香气不一样,多了一点药味和清凉。
一碗浓稠的暖意下肚,刚才在外头的寒意一下子就消散殆尽。
穆奚道:“这两天把浴桶的木料给处理好大半,还得去砍竹子回来,家里没有金属圈能够箍桶,剩下的那些铁丝尽量省着点用。”
穆爷爷是会箍桶的,穆奚小时候也跟着学会了,这是门技术活,长大了在城市里几乎都看不见箍桶匠了。
小时候穆爷爷在聊天的时候还说,他们年轻的时候,箍桶匠可是顶顶的手艺人,哪家哪户结婚不得找箍桶匠做一套嫁妆。
“我小时候是学了,可学得不好,后面也没有做过几次,手艺早就生疏了,也不知道这次的成不成。”
穆奚说到这笑道,“不过我们运气不错,这原主什么都是用木头做的,家里竟然还有些桐油,虽然少了点,不过只上一遍桐油应该也够了。”
木质的家具,不管大小件都用桐油上过后能用得更久。
桐油耐热耐酸还能防锈防腐,又是天然成分,用在浴桶里十分合适。
赵叶青想着家里的物件,砍竹子回来除了编织箍桶用的竹箍还能顺便编织两个竹筐簸箕之类的器皿。
“那就多砍几颗竹子回来吧。”
今天肯定是不行了,再进山一来一回的,天都黑了。
等到第二日,赵叶青起床的时候,穆奚已经把竹子扛了回来。
没办法,她实在做不到冬天早起,天气一凉下来就不想起床,眼皮重得根本抬不动。
这都不用上班了,还勉强自己早起,那不是作的嘛。
穆奚生物钟准时,这个时候没有手机能打发时间,他一睁眼就清醒,在床上怎么都躺不住了,不如起来干活。
同居的男朋友喜欢干活,这种事她也不能拦着不是。
乐见其成,并且理直气壮的在床上赖床到穆奚把竹子变成竹篾,她才下了床。
原本她的编织手艺一般,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也陆续做了那么几件竹编的筐子篓子的,倒也比之前进步了不少。
自从穆奚回来之后,很多事情都被他接手了过去,原本手指上的茧子也越来越薄。
穆奚对此十分满意,见她要编织竹筐,怕她手上被竹刺扎伤,又去拿了手套给她戴上。
制作一个可以进去泡澡的桶,那桶肯定不能小了,只能在院子里拼装,没法拿进屋内去。
赵叶青找到了原主人的炭盆,把昨天烧的炭夹进去烧红了,放在工具房的屋檐下里,她也坐在旁边开始编织竹筐。
“这天在外头没一会手就冻上了,冷了就过来烤一会,别冻僵了握不住刀。”
天气冷手就容易冻僵,控制不住刀就容易划伤手。
制作木质的浴桶,一块块的木料中间还要钻孔打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