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蛾要弄来吃得先剪掉两边的翅膀,只剩下中间胖嘟嘟的身体之后用来油炸。
据说很香,可赵叶青并不想尝试,想吃虫子了还有竹虫和蜂蛹可以选,也许是心里接受不了完全不觉得这毛茸茸的可爱小东西能成为食物。
还有用刚孵化的蚕蛹‘精华’来泡酒的,被夸大宣传,地裂之前不少人上当受骗,其实那东西就是蚕在蚕蛹里蚕茧里憋了十几天的排泄物而已。
蚕蛾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边,等到后续晒干后倒是全身能入药,这东西赵叶青吃了没用,穆奚说能益肾。
而蚕卵都被收集放在簸箕蚕座上,等待孵化。
不是所有的蚕卵都能孵化,有些雌蚕蛾没有交配过的也会产卵,就像是鸡下蛋一样,只不过孵化不出来而已。
地下室的温度约摸23度左右,两人这段时间二十四小时都把地下室的门开着,要是关上地下室的门温度就只有19度左右了,那个温度太低不适合蚕卵孵化。
去年约摸两三百只蚕,一只雌蚕蛾的产卵量是在四百到五百之间,除掉没有交配过的雌蚕蛾和部分雄蚕蛾,今年赵叶青预估了一下,估计怎么的都能有上万只蚕被孵化出来。
桑叶的需求是个大工程。
赵叶青想了想,等到蚕卵变成黑紫色之后再将大部分的蚕卵用密封袋装了起来,打算拿到冰箱里放着。
小时候的第一次养蚕的蚕卵也是老师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据说冷藏可以放置半年左右,超过半年就不太行了,会降低孵化率。
控制数量之后,家里的桑叶应该就够蚕宝宝吃了。
根据去年的尝试种植经验所得,两人对着笔记计算食量,按照一只蚕一生需要吃将近一斤左右的桑叶来计算,家里的桑叶都供给不上剩下这一小半蚕吃的。
不够吃就不够吃吧,到时候实在养不起就少养一些,反正两人也用不上这么多,退一万步讲能不能做成还不一定呢。
赵叶青是这么安慰自己的,穆奚在一旁勾了勾嘴角没说话,默默在心里把要继续回到村寨去移栽桑树的计划提上了日程。
有的人啊,表面上说的云淡风轻,骨子里那什么都想做好的性子还是改不掉。
老一辈爱调侃管这叫劳碌命,穆奚觉得,这命他一个人被动拥有就行了。
他不打算劝说,觉得这没什么不好,山里本就无聊日子日复一日没什么新鲜事儿,不分贵贱,只要是她感兴趣的,做就是了。
感兴趣的事情即使累一些,做着也是快乐的。
产卵保存在冰箱里,不能直接放在冷藏的出风口,不然容易被冻坏。
这一家养蚕户没有留下什么笔记,将整个房子翻找下来,也只找到几本和养蚕相关的书,书页泛黄老旧有些还被虫蛀了,连上头的字体都是早期的繁体字。
往书的最后一页翻去,看到出版日期,几乎都靠近刚建国的时候。
有一本还是竖着读的,加之是繁体字,书页又泛黄,赵叶青认得有些艰难,好不容易在里头找到了些知识点,便赶忙用笔记本抄写下来,免得下次用得到的时候还得重新辨认一遍。
最先那一批产下了卵的蚕蛾,已经逐渐去世,运气好的还能看到自己的卵已经孵化了出来。
蚕座上密密麻麻的都是黑色的小虫子,像是普通的小毛虫幼虫,几百上千只同时孵化,在蚕座上蠕动着身体吃桑叶,看得赵叶青头皮发麻。
这段时间的蚕是一龄蚕,成长速度极快,短短几天就能褪去黑色的外表,吃成白胖胖的蚕宝宝。
之前两人做的一共两种蚕座,一种是镂空长条,一种是在架子上摆放簸箕,簸箕里装上新鲜的桑叶。
上一次的蚕数量不多,就都用簸箕蚕座来养蚕,现在蚕的数量比起之前多了十倍不止,两人就将已经蜕皮变成二龄蚕的蚕宝宝们分别挪到不同的蚕座上。
蚕长大一些了,相比去年,院子外面种着的桑树也长大了不少,新抽的枝条翠绿,像是很久没吃过饱饭的小孩在精心喂养下,逐渐茁壮成长。
赵叶青按照之前在养蚕户那一家的屋子里看到的地上桑枝残渣的来尝试,也将桑树的嫩枝给剪下来,放在蚕座上面,已经长成二龄蚕的蚕宝宝十分精神,身体也足够长。
轻轻松松的就爬到了桑枝上,围着桑叶啃食。
另一边的蚕座上头投放的桑叶还是和以前一样,是摘取的新鲜叶片,这个就作为对照组,想着对比两种桑叶看看哪一种喂食方式更好一些。
观察蚕进食是一件十分解压的事情,赵叶青有时候还会抓一条蚕放在小盒子里,盒子里是新鲜的桑叶,然后拿到外面去,坐在院子将盒子放在手边,摇着摇椅看着它吃饭。
喂食癖的快乐这不就来了。
第468章 桑枝
一般桑叶放上去之后,在一个小时之内进食完毕是最好的,放着时间太长的话就会变得不新鲜,蚕是寡食性动物,食量巨大,吃到不新鲜的桑叶十分容易生病。
特别是它们消化得也快,吃了就拉,变得稍微萎蔫的桑叶混着蚕砂被蚕吃下去的话,那麻烦就来了。
轻者拉肚子,重则拉着拉着就去世了。
两人回到地面上,吃了个午饭再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喂食的一个多小时之后。
两边的桑叶都被啃食得差不多了,检查之后发现投喂单独桑叶片的蚕座里,残留了不少桑叶碎,这种情况在平时喂食的时候十分常见。
而隔壁直接放置桑枝的蚕座给了赵叶青一个小小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