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灾开局一座山,囤货?种田!(59)

作者:寄英 阅读记录

赵叶青无语,自己在他心里到底是个什么人设。

她进厨房煎了两个赵家传统鸡蛋饼,又给穆奚也冲了一杯蜂蜜水放在桌上。

慢吞吞把自己的那份蛋饼吃了,才跟院子里洗衣服的男人说桌上有早餐。

小小的记一下仇。

赵叶青出了院子,照例先给水田放了水,两个菜园浇上水。

看着太阳升了起来,回到家里做昨天计划好的桃干和桃子酒。

把所有的桃子都削了皮,切成块,留了一盘新鲜的当水果吃,剩下的一半泡酒一半做果干。

做果干的果肉需要用糖腌渍两个小时。

果肉腌渍的时间先把酒给泡上。

她去工具房拿了铁锹,问穆奚,“我爷爷酒埋哪呢?”

穆奚也拿了一个铁铲,带路走到穆家房子背后的墙角,铁铲戳了戳地,“就这。”

两人一人一下,很快就感觉碰到了什么东西,他们下手不重,刚碰上就收了手,没有砸坏酒坛子。

角落里挖出来了五坛酒。

“五坛?不愧是我爷爷,真能藏啊。”

穆奚摇摇头,“我也不清楚,当时我看见的好像没有这么多。”

“那不就是偷偷藏了好几次,这我得跟奶奶说。”

赵叶青想着爷爷在另一个世界还要被奶奶揪耳朵的场景,就没忍住笑出了声。

酒坛子都是那种很老式的土陶酒坛。

有些成色看着深一些有些浅一些。

时间跨度还挺大。

赵叶青乍一看,每坛酒上都有标签,应该是标注了年份。

有三坛看起来差不太多,赵叶青对比了标签。

3021年.8月12日,得老友赠三坛好酒

三坛都是一个日期,穆奚确认这就是他当年看见的。

还有一坛比较新,她看清了上面的标签,字迹有些歪斜。

3025年.12月13日,爱妻亡故。

只一瞬赵叶青的眼泪便落了下来。

第51章 明珠

奶奶去世那年的冬天特别冷,很多老人都没能熬过去。

爷爷很自责,他说如果不是他要待在山上,奶奶说不定就不会熬不过去。

那年的最低温有零下几度,这在亚热带地区很少见,山上的气温更甚,达到了零下十一二度。

其实奶奶就算下了山也不一定能救回来,她的慢性病把她折磨了很多年,走的时候反而并不痛苦。

爷爷后来去世的时候,是笑着离开的,他等到了赵叶青上了大学,他说,他能安心去陪她奶奶了。

穆奚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到家里拿了纸巾过来递给她。

“赵爷爷他已经得偿所愿了。”

赵叶青接过纸巾,擦掉了眼泪,点点头。

还有一坛酒,这一坛看着年份最长,上面的红布都已经有些褪色。

赵叶青揉了揉被泪水阻隔有些朦胧的眼睛,看清了上面的标签。

3007年.12月30日,埋女儿红一坛,喜得掌珠,如珠如宝。

这是她出生的日子。

一瞬间酸涩都涌了上来,赵叶青抱着坛子泣不成声。

这是爷爷在她出生的时候埋下,想等到她出嫁了,再拿出来。

可到最后,他和奶奶也没能看到这一天。

她的出生是不被父母期望的,两个冲动在一起的人,在怀孕后,矛盾日益增多,从产房里被抱出来交到奶奶手里的那一刻,她就失去了父亲和母亲。

小时候爷爷奶奶又当爹又当妈把她带到大,她得到了很多爱,可是还是会有人问,你为什么没有爸爸妈妈。

她的出生不被期望她从小就知道,小时候也觉得是她的出生拖累了爷爷奶奶,让他们一把年纪了还要为自己操持。

直到今天看见,喜得明珠。

原来她在爷爷奶奶心里,从出生那一刻,就如珠如宝。

她坐在地上抱着摊子不撒手,哭的上气不接下气。

这是她在爷爷去世后第一次放开了情绪的哭,像是要把堆积的所有都发泄出来。

她的难过、孤独、无助、恐惧和思念。

穆奚没说话,只是伸手揽过她的肩头,让她靠在了自己的怀里,手在她的背上一下一下的轻拍,任由她哭个痛快。

糊糊和雪饼闻声跑过来,嘴里‘呜呜’的叫着,急的绕着她转圈,在她身上轻蹭着安抚。

情绪爆发后反而平复的很快。

只哭了几分钟她便平静了下来,抽着鼻子直起身,看见穆奚的衣服上已经被哭湿了一大块。

赵叶青也没觉着不好意思,手在糊糊和雪饼的头上摸了摸示意自己没事了。

“爷爷去世后,我几乎不回来,这样我就会觉得,他们俩其实没有去世,还在这山里生活着。”

穆奚又给她递了一张纸,“我知道。”

她从小对自己或是对别人,都是积极面对的,唯独在感情方面,容易逃避,不愿意面对,像一个鸵鸟一样把自己藏起来,或者干脆宁愿不要拥有。

所以他要慢慢来。

赵叶青接过纸,微微侧过身子,醒了醒鼻子。

眼睛和鼻子都哭的通红,穆奚伸手在她头上揉了一把,“丑死了。”

“要你管。”

赵叶青皱皱鼻子,手在那坛女儿红上摩擦,“埋起来吧。”

五坛酒重新埋回去了四坛,留下一坛爷爷老友赠的酒用来酿蜂蜜桃子酒。

酒坛不大不小,里面有三十来斤酒,用土陶盖包了布密封。

穆奚把上面的尘土吹干净,揭开盖子凑到坛边轻嗅,“是高粱酒,清香型的。”

用农村常用的竹制打酒勺舀了一勺出来,穆奚仰头一口喝掉。

“怎么样?”赵叶青只能在旁边砸吧嘴,她不敢直接喝,怕度数太高一勺下去直接就睡了。

上一篇: 什么?我的精神体是龙 下一篇: 应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