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我妹究竟何时称帝(276)

作者:喜三春 阅读记录

卫召腰间悬挂银色官印,锦囊外面系着青色丝带,这是国相印绶规格,大约半年前,曹班将银印从长安寄过来的,那会儿辽东属国的国相还是灵帝时期任命的。

挟天子的好处就体现在这里了。

曹班手握天子,这件事本身就能证明她的实力,而天子作为王朝政治的合法性代表以及政权的象征,又能为曹班在各地任命自己人带来正统性加持,从而扩大她的影响力。

当然有名是一方面,有实这一块也不能丢。

毕竟“天子”已经不止一个了。

不说已经被屡次提名的宗亲刘虞,就说同属幽州的渔阳郡,就有张举这样官吏出身的起义军首领,自称“天子”。

段宁的巡视,不光是为了巩固已有领地,大争之世,如今的每一块地盘,都要靠硬啃才能推进。

从以后的每一步,都将无比艰难。

曹班和王允东西相据的同时,袁绍和袁术兄弟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明显。

袁绍回到冀州后,很快逼死了他的前上司冀州牧韩馥,彻底掌握了冀州,但冀州被并、幽、青、兖四州包围,南面还接着司州,四战之地无疑,因此他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自己的老家豫州。

豫州被黄巾来回侵扰,朝廷任命的主官换了一个又一个,以袁绍现在的实力和声望,他是具备拿下豫州的条件的。

——如果不是袁术也看上这块地的话。

袁术逃出洛阳之后,和兄长袁绍不同,他选的第一个落脚点,便是紧挨着豫州的荆州南阳郡。

兄弟两人看上同一个地方,互相任命官员去占领,袁绍声望高于袁术,袁术近水楼台,有距离优势,结果就是,豫州谁都没有站住,而这场兄弟之争,也很快演变成了势力争斗。

袁绍向洛阳朝廷表奏他的同窗曹操为东郡太守,一举两得,既是拉拢曹操,借他的手向南面的袁术施加压力,也是在向王允示好。

虽然王允号召天下人讨伐曹班,响应者寥寥,但他袁绍至少是拿出了态度来。

袁术这边,因为孙坚一去洛阳不复返而落于被动,荆州的刘表得到了本地世家的支持,很快完成了势力归附,他孤悬南阳,不得不向东边的徐州刺史陶谦求援。

比起穿越前的时间线,由于姐妹蝴蝶翅膀的存在,袁术没了孙坚,袁绍的势力要远远胜过袁术,袁氏兄弟间的大战一触即发,但这不是姐妹想要看到的局面。

“我不理解,公孙瓒狼子野心,我们给他兵马,不是养虎为患吗?”

荀彧在众人面前展开舆图,和以往以地名为标识的舆图不同,这份舆图是长安武部最新送给姑臧君的特制款,以不同颜色标识不同势力,上面写着占领这个势力的人名。

幽州方面,辽西郡以东,沿海的大片土地,都是赤色标识,上书“武”字。

辽西郡以西的右北平郡和渔阳郡,则写着“张举”的名字,这是起义军的地盘。

堂堂幽州刺史刘虞的名字,仅仅龟缩在渔阳郡下方,刺史部所在的一块。

在渔阳郡和右北平郡之间,有炭笔新画出的一个小圈,上面写着“公孙”二字。

卫召和游树到任辽东属国之前,公孙瓒便是国相下属长史,时值属国的乌桓人叛乱,前任都尉战死,公孙瓒走投无路之际,游树自玄菟和辽东郡同时发兵,迅速镇压了叛乱。

而后段宁巡视至此,给了公孙瓒步骑八千,命他率军前往渔阳郡,镇压叛乱的张举。

改制后的情报部并入了武部之下,成为武部之中的独立部门,工作内容和人员与原格物院、还有军事学院的武部一系学子大幅度交织,许多情报部的老人都不太适应,但卫召对此适应良好。

因此段宁的命令一出,他立刻明白过来。

“要的就是他的狼子野心。”他对马腾解释道,“王允现在有和袁绍联合的趋势,如果王、袁两人都力推刘虞当天子,刘虞不去也得去。”

荀彧明年就会从即墨军事学院毕业,这次能跟来,全仰仗他成绩优异,才能在千里挑一的实习考试中胜出。

辽东属国国相卫召,以及都尉游树他都是认识的,但是为何姑臧君段宁会在这里?

卫召和游树都听她的,她和主公是什么关系?

荀彧虽然满腹疑问,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在大家说话的时候,认真记笔记,一副好学生的样子。

卫召扫了一眼荀彧手里写满字的小册子,笑得无比和蔼可亲,继续道:“若是刘虞去当天子,那刘虞的地盘谁来管?”

马腾皱眉:“所以派人支持刘虞,是不想便宜了袁绍?”

荀彧咬着笔,歪头沉思,坐在他前面的马腾也挠挠头,似乎想不通:“可公孙瓒在本地颇有声望,反正是派人去,为何不派自己人呢,万一他一去,在本地发展起来……”

马腾看向卫召,卫召似笑非笑,马腾终于:“就是要让他发展起来,制衡袁绍!”

卫召点头:“没错,东面和西面,以袁绍的性格,够他纠结一阵了。”

马腾一边摇头,一边咋舌,荀彧却依然不解的样子。

“文若是还有什么不明白吗?”

荀彧被点到名字,乖乖地放下笔,正身道:“卫相您的意思是,给公孙瓒兵马,让他帮刘虞顶住袁绍的压力,同时借公孙瓒的野心,让他和袁绍抗衡,来缓解长安的压力,是么?”

卫召被少年一声“卫相”叫得相当满意:“正是。”

“可他站稳脚跟后,若是不往南,而是往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