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港夜吻别(43)

作者:木子江 阅读记录

宋湜也不喜欢太甜腻的食物,她从前只吃黑巧,专门用于考试前提神用。

一块布朗尼送进嘴里,甜得发苦,她放下叉子,说:“我们没有感情。”

弗朗克一本正经说:“屡见不鲜。”

他说成语的样子严肃中带了点滑稽,宋湜也总是会被他逗笑,其实她自己成语水平也一般,以前上学的时候学校里的国语课她总是听得不认真,结果后来去了北京,竟然意外将香港的口音全然丢掉了。

她那个时候觉得北京话真有意思,祝京南满口京片儿乱飞,她也跟着学。

起初儿化音说得奇怪,祝京南纠正她,她一时间也改不过来。

宋湜也同弗朗克约的晚餐,在格林公园的Langan’s Brasserie,宋湜也记得去年这家餐厅开始翻修,她便再没有去过。

晚上终于停了雨,去餐厅的路上,宋湜也望着脚下色彩斑斓的灯,停下脚步,说:“我今年圣诞不去度假了。”

她双手插进口袋中,呼出一口气:“我很久没看雪了。”

她每年圣诞都会躲去温暖的地方,今年却想留在伦敦,哪怕只是窝在自己的公寓里看一部温暖的冬日电影也很好。

其实伦敦也不是每一年都会下雪,处在和中国最北端的漠河同一条纬度线上,却因为北大西洋暖流,冬季的温度常年维持在零度以上。

印象里只有今年年初伦敦遭遇强降雪,那时候她正在新西兰度假,从同学们的社交平台上看到这条消息。

真要问起来,她今年想留在伦敦,好像也没有特殊的原因。

只是她很久没看雪了,而她无比期待今年的伦敦会下雪。

第22章 “伦敦下雨了吗?”

宋湜也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跟着导师一起参加各种学术论坛,她的导师是一位五十七岁的经济学教授,平时看起来不苟言笑的,时不时说点冷笑话。

宋湜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感受过这么大的学习量了,导师对她每次参加完学术座谈会的报告要求又很高,导致她交报告总是胆战心惊的。

她的导师最大的优点大概是会提前给手下的学生放假,今年提前三天给她放了圣诞假。

12月15日,宋湜也迎来自己长达44天的圣诞假,唐宁街上挂满灯串,大红色的双层巴士经过一盏盏街灯,路边的酒馆玻璃上凝结雾气,挂着圣诞老人头像。

在距离圣诞节还有十天的日子里,整座城市已经被浓厚的圣诞氛围包裹,南岸的圣诞集市一到晚上人满为患。

保姆阿姨买了一棵圣诞树,树上的挂灯取代了原本沙发边上的落地灯,绿油油的松柏枝上挂着铃铛。

宋湜也刚来伦敦那一年的圣诞,跟祝听白一起等摄政街亮灯,往后几年的圣诞,她身边也始终热闹,只有今年冷清。

不少朋友约她去玩,她都拒绝了。

她开始放假,按照惯例也要给保姆阿姨放假,阿姨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回国探亲,公寓里只剩下宋湜也一个人。

她总是存在祝听白还住在她楼上的幻觉,有时候已经走到他门前了,看见关上的门,她才幡然醒悟。

其实她知道祝听白的房门密码,只是没有勇气打开而已。

曲薇薇从她这里离职后,确实没有再跟她联系过,宋湜也之前一直没时间找生活助理,现在好不容易空下来,却突然不想找了。

她好像也能适应自己一个人处理很多事情,况且找一个契合的生活助理也是一件很耗费心神的事情,她跟曲薇薇这么多年还是有默契的。

放假第二天,宋湜也一个人窝在公寓里。

蔡思言打电话过来问她今年圣诞的安排,她如实答:“在家。”

“不回国吗?好不容易放个长假。”

宋湜也想了一下,勾着头发回道:“我懒得回,你回伦敦怎么样?”

蔡思言语气惊喜:“你怎么知道我正有此意!不过主要是阿朗说要过来看看你,所以我跟他一起过来。”

宋湜也目前的圣诞安排是一个人在家里,要这样过四十多天,对她来说未免太难熬了,蔡思言一通电话简直是雪中送炭。

她问:“你们什么时候过来,哪里降落,我去接你们。”

钟煜朗的声音从那一头传过来:“不用!我们计划给你一个惊喜!”

“万一我那天不在家呢?”

钟煜朗笑说:“宋大小姐有很多约会吗?”

宋湜也亦不辩解:“谁知道呢?”

“没关系,言言说她知道你家密码,我们直接到你家。不过别让我们撞见你艳遇就好。”

蔡思言在电话那头拍钟煜朗的肩膀,他这才将手机还给她。

宋湜也在看《爱在黎明破晓之前》,画面恰好放到男女主在落日余晖中拥吻。电话挂断之后,她突然觉得眼前的电影索然无味。

她一向是喜欢热闹的人,喜欢人群的簇拥,少有一个人长时间独处的机会。

她赤脚踩在地毯上,到窗边把半开的窗帘全部拉开,外面的天气依然阴郁,蒙着一层薄雾,少有几缕光线能照进屋里,还不如壁炉的火光明亮。

宋湜也突然不知道自己执意留在伦敦的意义是什么。

她从前做事从不寻求意义,只是自己想做了就去做,也很少考虑后果。

只是在这样一个孤独的早晨,她终于意识到,自己在等一场永远不会降落的雪。

她抱膝坐在窗边,手机不断跳出信息,提醒她IG好友更新了动态。

钱正遥和顾知微只在香港待了一周,顾知微主办的艺术展在红馆顺利展开,随后她们一起去了北京,算算日子,顾知微应该已经回爱尔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