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沉默了一下,摇了摇头,脸上带着一丝释然:“不,去永和宫,我想去看看额娘。”
他有些想额娘了。
其实因为自小在养母孝懿仁皇后身边长大,胤禛和生母德妃的关系并不算亲密,甚至还有些陌生。
等到养母去世之时,他已经十二岁了,就算想和生母培养感情也迟了。加之当时德妃身边已经有了幼子十四阿哥胤祯,对幼子的关心自然更多些。
胤禛的性子也拗,自然也拉不开脸去讨好生母,母子两人的关系就僵住了。
等到他开府离开皇宫后就更不要说了,母子两人的关系越发疏离了。
不过礼法礼数到底摆在那里,加之有福晋在,这些年走动地倒是比以前勤了些,但是胤禛却知道,他们母子的关系并没有多少好转。
本来他们的关系就一直僵着,但是经历这一场生死,胤禛突然看开了许多。
尤其刚才和皇阿玛、太子这两场机锋,胤禛越发觉得他和额娘的那些别扭着实算不上什么了。
苏培盛听了不由地愣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之色,不过却什么都没问,顺从地跟在胤禛的后面往后宫的方向去了。
而看到胤禛到来,德妃也没有表现地太过热情,只是照例让人上了茶水和点心,又像往常一样问一些胤禛的近况。
全都是家长里短的事,平淡、普通、甚至还有些疏离,但是却让胤禛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温馨和宁静。
尤其看着这桌上的茶水和糕点,胤禛的心情越发复杂了。
以前他每次来都是略坐坐就走了,从来没有注意到,额娘给他准备的茶水是他喜欢的碧螺春,就连糕点也是平日用的最多的。
这些他平日从来没有告诉过额娘,也不知道额娘是怎么知道的。
只是当胤禛的目光从那碟桂花糕的时候,突然不由地想到了府中吃吐了那位,不由地脸色一黑。
压下心中的恶气,胤禛捻起一块桂花糕,慢慢地全都吃了下去,笑道:“今儿个儿臣府里也做了桂花糕,但是要论味道,还是不如额娘这里的香甜软糯,额娘这里要是还有的话,就让儿臣打包带回去一份吧,儿臣也给福晋尝尝。”
德妃没想到这个和自己关系一向生疏的长子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不由地微微有些诧异,但是紧接着眼中闪过一丝欢喜之意,连忙道。
“自然是有的,你要是喜欢,那就多带些回去尝尝,以后要是想吃,尽管打发人进宫说一声就是了。”
“那就多谢额娘。”看到额娘这欢喜的样子,胤禛突然觉得有些心酸,只觉得自己这些年对额娘的成见有些过去于深了。
不过他们母子常年生疏惯了,一时也很难亲近,加上两人也并不是多长袖善舞之人,没一会功夫,两人又恢复到了之前相顾无言的状态了。
眼看着气氛又要僵了,胤禛轻咳了一下,道:“其实儿臣这次过来,其实是还有一件事要讨额娘的主意,还望额娘能够答应。”
“什么事?”德妃问道。
“是关于耿氏的。”提到耿梨,胤禛的表情一下子凝重起来,郑重道。
“儿臣想把耿氏送庄子上住一段时间。”
对于怎么处置耿梨,胤禛一路过来想了很多。
杀,自然是不能杀的。
就像他和苏培盛说的那样,风险太大。但是若是一直放在后院,他同样觉得浑身不自在,感觉有什么东西似乎一直跟在自己身边似的,浑身发毛。
想来想去,胤禛还是觉得把人送走比较好,起码眼不见为净。
不过把耿梨送到庄子上并不代表胤禛就对她不管不问了。
单单就耿梨来自未来、熟知“历史”的这两点,胤禛就不可能放任她自由。
尤其想到耿梨说的那些历史,胤禛眼眸更是忍不住暗了暗。
第23章 胤禛的心机
胤禛不否认耿梨口中的那些“历史”对他产生的巨大冲击,也曾经动了让耿梨为自己所用,利用这些所谓的“历史”为自己扫除障碍、为以后铺平道路。
但是最终,这个念头还是被他压下了。
朝堂之事,向来都是波涛诡谲、复杂多变,尤其涉及到夺嫡之事,更是凶险万分、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旦其中一件事的结果变了,以后事情的发展会更加难测,而那些所谓的“历史”,不仅帮不了他,反而可能会害了他。
更重要的一点,胤禛深知道,这大清的江山,乃是皇阿玛的江山。
他做的越多、越完美,反而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历史”上的老八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既然照耿梨的话来他是未来夺嫡的胜利者,那他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做那些可能会引起皇阿玛忌惮的事呢?
有些事情,并不是做的越多越好。
不过虽然他不需要利用耿梨为自己做些什么,但是对于耿梨本人,却要在自己的掌控范围。
一旦她为别人利用,或是她自己心血来潮想要插手这夺嫡之事、搅动风云,对他则更是一场灾难。
虽然说就目前他了解的来看,这位自称来自己二十一世纪的小仙女对这些朝堂之事的兴趣可能都没有府上的饭食来的大,甚至还对他有种特别依赖情绪。
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有些事情,还是要把苗头掐死在摇篮里的好。
想到这些,胤禛的眼神越发暗沉,但是这在德妃看来,却是对耿氏极为不满的表现,不住皱了皱眉,脸色有些不好。
不过这并不是针对胤禛,而是针对耿氏。
“你要把耿氏送庄子上?她是犯了什么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