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同人) [清穿+红楼]大清富贵闲人(128)

作者:十弋】 阅读记录

至于黛玉,胤祺一时想着黛玉已经离家多年,许是会想念江南的和风细雨,一时又想着她素来身子弱,忧心路途劳累,犹豫着没将这事告诉黛玉。

“和我装神弄鬼些什么,”黛玉与胤祺一同长大,一瞧便知他有未尽之意,扭过身子,帕子在指尖扭成一团,气鼓鼓地,直让人手痒地想在她脸上戳一下。

胤祺知黛玉这份气恼来得快去得也快,他止住蠢蠢欲动地手指,决定听从黛玉的心思:“皇阿玛过些日子又要去江南,沿途将经过苏州,不知你是否想去,若你也去,冬日下雪之时,我们未必会在京中。”

“万岁爷南巡,我也能跟着吗?”黛玉眼中流光划过,随即又熄灭,康熙南巡带着官员女眷,官员都是朝中重臣,林如海作为翰林,许是能在随行名单内,但随行的女眷要么是宫妃,要么是重臣妻室,她这一未出阁的姑娘,按常理而言,并不在出行的名单之内。

“皇玛嬷今年也随着皇阿玛去江南,自我从宫中搬出来后,皇玛嬷将五妹妹抱去了宫中,很是喜爱,这次去江南也将五妹妹带上,但五妹妹年岁小,一个人未免无聊,皇玛嬷一早从贵女中挑几个陪着五妹妹一道去江南,若你想去,加个名字也不碍事。”胤祺将其中内情细细道来。

“我自是想要回去看看的,”黛玉实在是想念姑苏,想念那潮湿的风,想念那汨汨的水,想念那宅子里都是美好时光,她早已忘了为何生气,扯着胤祺的袖子:“只不过,我也没个兄弟姐妹的,不知该如何陪同五公主,若得罪了就不好了。”

胤祺嗤笑着:“那么多的丫鬟婆子在,谁还指着你干些什么不成,有谁为难你,尽管和我说,旁的不说,这宁寿宫里,就没有我摆不平事。”

胤祺故作的纨绔模样,让黛玉忍不住笑出声来,她迅速地点头:“就这么说好了。”

“只一点,”胤祺点头同意,又不知想到了什么,神色严肃起来:“旁的我不论,你必须将身子养好,大夫说你能受得住这一路的奔波,才能去江南。”

胤祺的这个条件,黛玉却未放在心上,她随意地挥着手:“你不都说了,不要我真的陪公主,不过是担个虚名,路上有什么劳累的,我今年咳嗽渐少,自觉身子好了许多,大夫且说不出一二来。”

穿堂风从屋子中吹过,新换上的帷幔被吹起,夕阳斜斜地照在这帷幔上,拉出长长长长的影子,金色的初秋,此时此刻好似能直接触摸上去。

秋高气爽,云淡风轻,胤祺与黛玉挑了个不错的天,坐着马车回了京城。

尽管每日与林如海有书信往来,对于这独一个的女儿,林如海依旧放心不下,若非当值走不开,他早就收拾东西跟着去了园子,终于见着黛玉,他忍不住絮絮叨叨地关心起来,全然没有在外头的出尘模样。

胤祺更是稍一收拾,便入了宫中,皇太后和宜妃早在宁寿宫翘首以盼,等见了胤祺,两人连忙上下打量着,仔仔细细地瞧着,唯恐胤祺在她们没见着的地方吃了亏。

“瞧着比走时候又长了些。”皇太后满意地点头,她瞧着胤祺一日比一日高,一日比一日壮实,骄傲溢于言表,宜妃站在皇太后身后,同样眼不错地打量着,眼中全然是是一个母亲的牵挂。

胤祺知晓两人的关心,陪着皇太后和宜妃彩衣娱亲了许久,将园子里有意思的事儿全说了一遭,甚至让皇太后都动了心思:“等从南边回来后,找个日子去你园子里住几日,我瞧瞧是不是真的这么好。”

胤祺笑着替皇太后锤着腿:“这园子还是您心疼孙儿,特意赐给我的,又怎么会不好。”直将皇太后哄得眉开眼笑。

等陪着皇太后用了膳,皇太后望着眼巴巴盯着胤祺的宜妃:“我身子乏了,要歇会儿,胤祺去你额娘那儿,陪陪你弟弟。”

皇太后虽然将胤祺报了过来,却从未有将他和宜妃阻隔的想法,无论从地位还是礼法,胤祺与生母亲不亲近,都影响不了她和胤祺的关系,又何苦做这个恶人。

宜妃感激涕零地向皇太后谢恩,亲自服侍着皇太后在床上躺下后,领着胤祺往翊坤宫而去。

翊坤宫中,长大了些的胤禟正拎着胤禌的后领,和他说些什么,胖嘟嘟却难掩精致的脸上全是愤怒模样。

“胤禟,”宜妃原先还在柔声细语地问着胤祺的衣食住行,抬眼便见着另外两个不省心的儿子,又闹腾起来,立时便冷了声音,怒声呵斥。

“五哥!”胤禟手一松,胤禌顺势在地上打了个滚,杏黄莽纹妆花缎蹭的灰扑扑的,宜妃皱着眉,吩咐着嬷嬷将胤禌收拾干净。

胤禟却没管他做下的事,他三两步跑到胤祺身旁,亮晶晶地望着,胤禟从小就知道,他还有个一母同胞的哥哥,住在宫外,对于每日囿于四四方方紫禁城的人而言,住在宫外简直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胤祺也成了胤禟最崇拜的人。

奈何胤祺进宫次数不算多,入了宫还得先去宁寿宫请安,分给翊坤宫的时辰少得可怜,胤禟骤然见着胤祺,既激动,又不敢和神色略显冷淡的胤祺亲近。

“九弟。”胤祺颔首,从袖中掏出从外头给胤禟准备的小玩意儿,不是多么昂贵,贵在别致。

胤禟爱不释手地把玩着,宫中将作监唯恐除了岔子遭受责问,从小到大给他都是一样的东西,早就看腻了。

“额娘,胤禌年岁还小,民间东西不知能否合用,没敢给他带来,等他大了,我再亲自搜罗些有趣的玩意儿,送给胤禌赔罪。”胤祺做事面面俱到,既给了胤禟,自然也不会忘了胤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