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同人) [清穿+红楼]大清富贵闲人(44)

作者:十弋】 阅读记录

“宝玉,你怎么来了?”胤祺和黛玉忙从榻上下来,笑着将甄宝玉迎进来,胤祺这几日在床上昏昏沉沉躺着,不知今夕何夕,见着了宝玉自是高兴。

“五阿哥,林家妹妹,快坐好,别下来。”宝玉三两步走了进来,劝住胤祺和黛玉的动作,端正地向胤祺行礼,随后抬起头来关切地问道:“不知五阿哥身体可痊愈了,听说您最近偶感风寒,我实在忧心不已。”

宝玉背着手,一本正经地说着关心的话,实在是周到不已。

才怪。

胤祺脸颊抽动着,强忍着心头的笑意,宝玉的言语动作,若是让大人做出来,再妥帖不过了,然而宝玉才几岁,还是个粉雕玉琢的孩童模样,这般老气横秋的模样,就像是穿了不合身的戏服在登台唱戏。

实在可爱。

“噗嗤。”胤祺掐着手心,使劲忍着笑意,一旁的黛玉却直接笑了出来,她侧倚着榻上的靛青色金丝菊花引枕,笑意盈满脸颊,红晕悄然浮现,被暗沉的布料衬托得更是明媚。

“甄家哥哥,你这是被什么精怪附身了吗?”黛玉笑意不止地歪头看向甄宝玉。

宝玉最是怜香惜玉的人,被黛玉打趣,毫不见恼怒,反而顺着她的话说了下去:“我倒是宁愿被精怪附身了,这样也不会让你们被掳走,就留下我一个人。”

说着,宝玉的眼角逐渐浮上红色,他的声音逐渐哽咽起来,他上下打量着胤祺和黛玉,渐渐红了眼圈:“那日我醒后,他们告诉我你们都被掳走,我都快吓死了。”

宝玉抽噎着,要哭不哭的模样很是招人怜爱,胤祺暗叹口气,心软地安慰:“别哭了,我们这不都没有事情吗?”

胤祺温和的声音更加让宝玉愧疚,他抛开装模作样,大哭起来:“我真的太害怕,但他们都说我命大,我也不敢说,只好拼命学着怎么懂事,别让我阿玛操心。”

尽管宝玉被救回来,但他也差点被掳走,受到的惊吓并不小,然而回来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追查刺客和寻找失踪的阿哥上,没有人安抚他,惊恐害怕的情绪排解不出,等到胤祺和黛玉被救回,宝玉还没放下心多久,他们俩又双双病了,这让宝玉更加难受,满脑子都是倘若救的不是他,胤祺或者黛玉就不要遭这番罪。

种种念头让宝玉煎熬地不行,愧疚、惶恐、害怕种种情绪交织,但环境又不允许他崩溃,他只能学着大人,强自戴上面具。

“没事了,没事了。”胤祺拍着宝玉的背,轻声安抚着。

是了,宝玉目睹了便吓成这般模样,亲历此事的黛玉还不知如何害怕,一会儿得找机会劝解劝解,胤祺边安慰着宝玉,边盘算着。

黛玉却不耐烦宝玉这番作态,她笑着打断:“甄家哥哥,你刚刚说带了人来,是谁啊?”

“是了,”宝玉打了个嗝,想起正事,勉强止住哭泣,忙令人将一直等在门外的人叫了进来,声音里隐隐带着得意:“我将她带来了。”

胤祺和黛玉闻言望去,却见了一个再熟悉不过的人,惊喜地喊道:“英莲姐姐!”

“当不得贵人这么称呼。”英莲忙摇手拒绝,在刘仁家的时候,她瞧着那俩人的言谈举止,便觉不是一般人,也正是那份清贵之气,让英莲狠下心来,赌了这一遭。

好在赌对了!他们的身份比她能想到的更高,任英莲再如何猜测,也猜不到刘仁的随手一掳,会将深宫之中的阿哥掳来,难怪他有底气说出一定会帮她找到家人之语。

住进甄家已经许多日子,眼见着被绑的人一个个的都找到了家人,被送回了家,但英莲的家人迟迟没有消息,甚至连原先答应帮他找家人的小公子,都不见了人影,英莲心内不是不慌的。

直到今日,被甄家少爷找到,告知了胤祺和黛玉的真实身份,又被带到园子里,见到了两人,英莲心头的忐忑总算是去了几分,若是皇子阿哥都不能帮他找到家人,那她也就死了回家的心罢了。

黛玉却不管英莲的摇手,从榻上跳下来,亲自扯着英莲的袖子,噙笑着嗔道:“英莲姐姐还和我客气什么,之前要不是有你,我们还不知道能不能出来,快快坐下。”

胤祺亦含着笑示意,至于宝玉,本就是个怜香惜玉的主儿,瞧着英莲这般姝色,更是酥了身子,殷勤地掸着榻上不存在的灰。

英莲也是个胆大的,不然也不会做出将刘仁药倒的事,她略想了想,索性也坐了下来,和几个人说起话来。

胤祺、黛玉和宝玉年岁相仿,英莲虽说虚长几岁,又被刘仁磋磨了这么些年,却仍是不改天真浪漫的本性,几人越说越高兴,胤祺索性命人又取了点心过来,玫瑰卤子泡出的水甜滋滋的,鹅油炸出的卷子酥脆可口,更有绿豆糕、驴打滚、枣泥糕等京中的手艺,几人说说笑笑的,将这一桌的点心吃得七七八八。

清脆地鸟儿啼叫声突然从室内传来,原本正兴高采烈说着话的宝玉,听着这声音叹了口气,兴致全然消了下来,手舞足蹈的模样瞬间消失。

“你这是怎么了?”胤祺见着宝玉这般霜打的茄子一般模样,忍不住问道。

黛玉捂着嘴笑了,她是继宝玉这个主人之后,第二个反应过来:“这是他们家的西洋钟响了,时候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

胤祺这才后知后觉,原来不经意间,夕阳已经西斜,拉长的光从雕花的窗户中投入,在地上投下长长长长的影子,将地板镀上一层温柔的金边。

“我不想走。”宝玉可怜巴巴地看着胤祺:“今日这么快乐,却要散了,明儿个我要去读书,又见不着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