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了你了。”宝钗的苦心,薛夫人自知,她红着眼大哭一场后,便拿出笔给京中的兄姐写信。
等到醉醺醺的薛蟠到家时,只听见薛夫人不容拒绝地说道:“你回去收拾行李,过几天就上京去。”
薛蟠千般差万不好,但有一点好,他对母亲孝顺,对妹妹也爱护,虽然内心百般不乐意上京,却扛不住母亲和妹子的眼泪,骂骂咧咧地与金陵的狐朋狗友喝了好几场大酒,然后老老实实地跟着入了京。
薛家一行人入京匆忙,薛夫人打定了主意要投靠娘家,虽说薛家在京中也有着几处宅子,但那些宅子久未住人,要住进去且还要好一番收拾,且薛夫人自家人知自家事,她是管不住薛蟠的,只盼着男性长辈能将薛蟠性子掰过来。
谁成想入了京中,进了王家,却听到她的兄长王子腾前些时候刚升了九省统制,奉旨出都巡边,不在京中,京中王宅里只有王子腾的妻子带着几个侄子侄女住着,薛夫人未出阁时与这嫂子有着几分龃龉,听到王子腾不在京中,立时便打消了住在王家的想法。
在王家住下后,薛夫人将拜帖送去了贾家,王夫人一见到娘家姐妹的帖子,立时便让婆子回话,请薛夫人一家人做客。
次日,薛夫人便携儿带女的,上了贾家的门。
王夫人喜不自胜,领着丫鬟婆子去了大厅迎接,姐妹抱头哭过一场后,王夫人又令婆子将薛蟠带去,拜见贾赦和贾政,王夫人则亲自领着薛夫人和宝钗去拜见贾母。
贾母年岁越大越喜欢热闹,此时正喊了三春姐妹陪着说笑,见了王夫人带来的娘家妹妹,笑着问了些路上情形,之后打算诸事。
薛夫人应过后,笑着奉承:“往日里姐姐总在心里说婆母慈爱,她在您家的日子再舒服不过,每每见凤丫头,也只听她说您家好话,我之前总疑心是姐姐和凤丫头夸大了,今儿个一见老祖宗,这才知道,真有这种慈和人。”
贾母掌不住笑了:“我算是知道凤丫头这张嘴怎么来得了,平日里我还纳闷,你姐姐是个沉默寡言的,怎地凤丫头就这么能说会道,原来根在这儿呢。”
薛夫人将心头的诧异收起,未出阁的时候,王夫人也是个爽利人,较之王熙凤更胜三分,这些年也不知道遇见了什么,得了婆母这番评价。
正说笑间,前头小厮传来贾政的话:“老太太,老爷说都是一家子亲戚,东北角上的梨香院有十来间屋子,又是独门独院的,对外也单开了张门,进出也便宜,还请姨太太带着少爷姑娘安心在这儿住下。”
贾母笑着应好:“这可不正巧了,我也想着将你们留下,一家子亲亲热热的,另一点,宝钗这丫头我见着是极好的,我也听你姐姐说过,你们家有送女儿参选的心,元春当年选女官时候请的教养嬷嬷,现在还在我家荣养着呢,宝钗若需要,那正便宜。”
这真是瞌睡了送来枕头,贾政和贾母的话,正正好说到了薛夫人的心坎上,说好一应挑费全由自家承担,便应了住进来的事。
一直在旁边坐着的三春姐妹,笑着将宝钗拉过去坐下,探春拍着手笑道:“快让我瞧瞧新来的姐姐。”
宝钗噙着温婉的笑意,落落大方任几人打量,见着几人亲亲热热说话的场面,贾母笑着说道:“我就喜欢你们这种年轻的姑娘说说笑笑的,听得我心情都好了起来,等明儿黛玉能出门了,再派帖子将湘云喊来,这才愈发热闹呢。”
王夫人闻言,嘴角的笑意略微顿住,垂眸回道:“这又何难,过些日子林姑娘便出孝了,姑娘大了也该趁着定亲前多往亲戚家走动,正好能赶上中秋宴。”
贾母闻言,眉目不动,只乐呵呵笑着:“你是个有心的,黛玉有你这舅母关照,我就放心了。”
这却是婆媳间为了黛玉的婚事,又不动声色地较量了一番。
宝钗和薛夫人对视一眼,对这婆媳间的机锋只作不知,自去梨香院歇息不提。
至于贾母和王夫人所说的,等黛玉出了孝,让她来贾家参加中秋宴的事,却没了下文。
却原来黛玉刚出孝没几天,离中秋不久的时候,宫中传来太皇太后病重的消息,皇椅上的万岁爷,幼年丧父丧母,几乎是被太皇太后抚养长大的,对太皇太后感情格的深,见着太皇太后病重躺在床上的憔悴模样,心中焦躁,在朝堂上无名火都发了好几回,谁也不敢这种时候触康熙的霉头,宫中都没有办中秋宫宴,又有哪个大臣家敢大操大办,贾府也不敢违逆,不过是一家子骨肉围着吃个饭,便是过了中秋。
第53章 侍疾
黛玉除服后的第一个中秋,就在这般愁云惨淡中度过,胤祺一早就计划着,办个热热闹闹的中秋宴,为清冷的林府增添些人气,也让黛玉能松快几分。
太皇太后这一病,却将一切安排都扰乱了,不仅没了热闹,胤祺每日的功课都停了,无他,皇子阿哥每日都需到慈宁宫问安。
慈宁宫中,太皇太后依然昏昏沉沉地睡着,以太子为首的阿哥恭敬地跪在太皇太后榻前,喃喃地诵读着经书,侍疾的妃子早已避开,给这些天潢贵胄留下尽孝的空间。
胤祺深深地低下头,趁着人不注意,无声打了个呵欠,许是胤祺没有佛缘,那念诵经书的声音,听到他耳中,只觉是绝佳的白噪音,愈发昏沉。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胤祺,此时就连大阿哥都没有开府,阿哥们全部住在宫中,去慈宁宫倒也不费什么功夫,唯独胤祺,需每日披星戴月的从宫外往宫中赶,由不得人不打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