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美的鸡汤银丝面,汤靓面白如银丝,上面撒了切得细细的葱花,十分好看味道也极好。
胤礽和石蕊一人一碗鸡汤银丝面下肚,大概七分饱。
七分饱指的是胤礽,而石蕊,她食量大,能吃一整只烤乳猪的人,一碗鸡汤银丝面只能说五分饱。又上了一些糕点,绿豆糕、桂花糕、红豆糕、山药糕都有,
都是一小碟,一碟大概有五六块的样子。却很饱腹,基本上石蕊将糕点吃完后,就勉强饱了。
“倒要在屋子里时常备着瓜果点心了。”
“备着的,除了瓜果点心外,偶尔还会送来一些小菜。”
“???”胤礽有些茫然,便问:“配酒的小菜。”
石蕊点头又摇头:“这个世界的酒不太好喝,还不如喝茶。”
“说到茶...”胤礽突然道:“师姐,你的须弥芥能打开进入不?”
“哪有那么快。”
石蕊顿时夸了脸,即使仍然没有多大的表情变化,可奇异的,却觉得分外可怜。
胤礽倒了一杯茶水递给石蕊,就往旁边一坐。整个动作行云流水,特别的赏心悦目。石蕊瞄了一眼,高高兴兴的端起茶盏吃茶。
屋外隐约可见动静,那是宫娥们走动的声音。
轻微细碎,仿佛踩在云端。
荷春几个大丫鬟也在外边,看起来好像在打络子。眼瞅着天色渐晚,才将打了一半的络子放好。也没进屋,就在外边候着。
这是留私人空间给胤礽、石蕊相处。
毕竟新婚燕尔嘛,总要有相处的时间,才能让夫妻之间的感情慢慢变深。、
这是新婚夫妻的相处之道。
并不知晓胤礽和石蕊早就相处了几百年。不说一举一动分外熟悉,却也是心意相通,默契得不得了。因为太熟,有时候反而会给人一种,老夫老妻的错觉。
比如说现在,也不知道屋子里的两人谈了什么。候在外边伺候的荷春几人,只觉得空气中都弥漫着甜腻死人的味道。在荷春几人的认知里,胤礽和石蕊的感情极好。
而从某些方面来讲,其实荷春几人的认知并没有错。
很快,天色彻底暗沉下来。
屋里的胤礽、石蕊停止交流‘谁脑子更有包’的问题,稍作洗漱,就上床歇息。
又是一夜无梦,早上天未亮,胤礽就被新走马上任的总管太监德福叫醒了。
到点该上早朝了。
如往常一下,胤礽穿着杏黄颜色的朝服,却和胤禔、胤祉以及胤禛站在一块儿。除此之外,还有尚未娶妻的胤祺、胤祐二人。兄弟俩同一年出生,如今已是虚17岁的年龄。
往后排行八的胤禩,则比胤祺、胤祐二人小一岁,比九阿哥胤禟和十阿哥胤誐大了两岁。
都尚未娶妻,暂时还没有理由借口正式步入朝廷,开始背刺胤礽。
如今参与政务,帮康熙分忧解难的皇子阿哥,除了明目张胆,受了康熙‘暗中鼓励’和胤礽互相别苗头的胤禔外,胤禛如今是地地道道的太子党,而胤祉......
勉勉强强算是墙头草吧。
未必没有对那个位置的贪婪,却优柔寡断,想着在两位兄长那里左右逢源。
看似天真愚蠢,实际上不过是贪欲作祟,把自己想得太厉害。
左右逢源是那么好的?
先不说胤禔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受不得激的问题,就如今的胤礽,哪里又会把胤祉左右逢源,妄想两边下注兼渔翁得利的行为,放在眼里。
第24章
胤礽面色平静的站在兄弟中间,左边站着的是龇牙咧嘴,表情很是狰狞的胤禔。右边则是表情严肃,貌似有不少深仇大恨的胤禛。
胤祉则站在后面一小步的位置上,懒洋洋的,嘴巴里却一直小声嘀咕着什么。仔细一听,赫然在背诵文章。
果然是备受杏林人士赞誉的文化人,就是与众不同,与他们格格不入。
反正诚实如胤礽,是怎么也不会做出不想和人交流,就背诵文章的事情来。有本事背诵文章,有本事用多种语言背诵啊。唠唠叨叨,翻来覆去就是汉语、满语,都没有背诵过蒙语,真的是一代天娇:爱新觉罗·胤祉啊。
胤礽心头诽谤,面上却不动如山,沉稳得不得了。如傲雪挺拔的松柏,引人瞩目却并不突兀。
很快,大概过了一刻钟左右,有资格步入金銮殿等候的朝臣全都到了。随着小太监的一声‘万岁爷驾到’,原本还算嘈杂的朝臣顿时一肃,恭恭敬敬的退到两侧,留出中间位置,等着穿明黄龙袍,看起来还挺英俊的康熙走进金銮殿,坐在龙椅之上。
今日的议题,与陕西、山西两地遭受旱灾有关。
明末清初,正值小冰川时代。大明内忧外患,天灾人祸频频爆发,这才被清朝廷抓住机会,来了一出‘天命所归’,顺利入关成了华夏腹地的主宰。
明末清初开始的小冰川时代大概持续了百年之久。
如今差不多算是接近尾声,不过天灾还是持续不断的爆发。不是今儿春夏酷热,水涝旱灾频发,就是明儿冬季酷寒,雪灾出没。
因着接近小冰川时代的尾声,天灾频发,实际上却不是大规模爆发,最起码严重程度比不了明末崇祯时期。而清初,也就是顺治年间以及康熙前期吏治还算清明。
规模不算大的天灾,应对得还算可以。这不,朝廷之上,文武大臣就开始以‘陕西、山西两地遭受旱灾’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就...感觉有点儿离谱。
满朝文武热烈讨论,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