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领导都说了,这个世上没有鬼。
厨房里李母忙活着,外面几个孩子也打闹在一起,就李父跟个外人一样在院子里一杵。
这种感觉很不好。
李父像是被霜打过的小白菜,慢吞吞地回了屋。
他躺在床上,怎么也想不明白,日子怎么就过成这样了呢?
难道真像李知言说的一样,是他错了吗?
李父在房间里沉思着,厨房里的众人吃着韭菜粉条馅儿的烙饼,乐得牙花子都出来了。
李泽希一开心就膨胀,摇头晃脑地对着李母说道,“馅饼真好吃,娘,我们明天继续吃馅饼吧?明天吃萝卜馅儿的。”
李母冷哼一声,“你看我像不像萝卜馅饼?”
这死孩子,吃一顿好的得了,还想天天吃呢?
家里哪有那个条件。
李怀柔吃完一个饼,弱弱地问,“不叫爹吃饭吗?”
李母有点儿犹豫。
李知言直接说,“爹不饿,爹去城里肯定是吃饱了才回来的,大伯占了咱家多少便宜,不会连一顿饭都不管的。”
亲戚上门就是客人,懂人情世故的即便心里不愿意,也会礼让一下留人吃个饭。
李母跟李家大伯接触的不多,以她为人处世的方式来看,许久的不见的亲戚登门了,那肯定是要留饭的,没道理让人饿着肚子回家。
几人都觉得李知言说的有道理,便也不打算叫李父吃饭了。
反正李母做饭李父是知道的,大概啥时候做好他也清楚,肚子饿了自然就出来吃了。
没出来那就说明不饿。
逻辑就是这么个逻辑,没毛病。
李父等了又等,他好像都能闻到烙饼有多香了。
中午的面条就没有他的份儿,不至于晚上的这顿依旧没他的份儿吧。
李父等了又等,等到李母都收拾完回屋睡觉了,他也没等到他的饼。
“你怎么不叫我吃饭?”李父没忍住,直接问了出来。
李母平淡地“哦”了一声,“咱家没这个习惯。”
之前李知言发烧没起来,也没人给他留饭啊。
都是这么过来的,他们家一向不养少爷。
“那不是针对孩子们的吗?”李父傻眼了。
“凭啥就光针对孩子们啊?他们也干活儿了。”李母有些不耐烦。
不来就没饭吃的规则还是李父定下来的呢,为的就是绝了孩子们娇气的性子。
还记得当初李父去城里大哥家做客,看到李爷爷李奶奶一人端着一个碗坐在俩孙子跟前哄着俩孙子吃饭。
那卑微的样子,让李父好一顿难受。
回来他就定下了这个规矩,饭点儿不上桌,就没饭吃。
他可不想惯出孩子的这些臭毛病。
作为规则的制定者,李父享受着孩子们的乖巧依从。
可轮到他自己了,他就不满了。
夫妻俩都是嘴笨的人,李父不知道该怎么反驳李母,只好背对着李母开始生闷气。
饿肚子的滋味不好受,李父起来整个人都发虚,早上干了两个巴掌大的馍馍,还是觉得没吃饱。
但家里一顿饭做多少粮都是有数的,李父不够吃也没办法,没了。
第639章 被过继的小可怜【12】
李父眼巴巴地看向几个孩子。
李知言赶紧将剩下的馍馍一口塞进嘴巴里,腮帮子嚼的鼓鼓的。
李泽希有样学样,五岁的小娃娃,愣是把那么大一块馍馍塞进了嘴巴里。
李怀柔有些尴尬,刚想说把她的馍馍分给李父,就见李知言眼疾手快地握住李怀柔伸出去的手,将李怀柔的馍馍塞到了李怀柔嘴边。
李知言,嚼嚼嚼,催促着李怀柔,“姐你赶紧吃啊,馍馍凉了就不好吃了。”
这种杂粮馍馍冷了之后就邦邦硬,吃到嘴里掉渣渣。
馍馍都搭到嘴唇了,李父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要了。
他站起来冷哼一声,背着手怒气冲冲出门了。
李母就在一旁看着,觉得十分解气。
经过这两天的事,她总算开窍了。
她以前就是太傻了,自己舍不得吃,也舍不得让孩子们吃饱。
她觉得李父身为一家之主,是家里顶梁柱,理应吃的最多,便把省下的口粮全都贴补给李父。
熬粥,李父碗里的粥一定是全家最稠的。
吃饼子,李父一人吃三个孩子的量。
孩子们被她养的皮包骨头,李父的身板儿却还不错。
凭啥啊!
男人终究是外人,孩子才跟自己是一家人。
想通了的李母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她以后委屈谁都不会委屈她的孩子了。
吃完早饭,李母给孩子们安排了今日的任务,便也急匆匆地下地去了。
李泽希背着竹筐已经跑了,李怀柔收拾着厨房,让李知言也赶紧去地里,不用等她。
李知言应了一声,但去地里是不可能的,他出门就往县城的方向走了。
来到县里李知言直奔派出所,说他要打电话。
“嘿,你个小孩儿,这里可不是打电话的地方。”帽子叔叔笑着摸了一把李知言的脑袋,问李知言是不是走丢了,“你家在哪儿?我直接送你回去就行了。”
李知言抱住了帽子叔叔的大腿,仰着头问,“抓着鬼子给糖吃吗?”
帽子叔叔直接惊了,一把抱起李知言,严肃地问,“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李知言有点儿害怕,闭嘴不言了。
旁边年龄稍大的帽子叔叔走了过来,安抚李知言的情绪,和蔼地问李知言到底怎么回事。
李知言说他前几天怕被他娘打,便离家出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