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儿,大明首辅张居正(257)+番外

作者:李诗情 阅读记录

砰,砰砰。

在耳边不停响起。

面前卷曲的榜纸,承载着他的未来。

赵淙捂住脑袋:“啊,好害怕。”

张白圭安抚地拍拍他的肩,柔和道:“别急。”

几人立在人群中,格外稚嫩,大多在三十年岁,零星有年轻点的,或者年岁更大的。

因着几人年轻,已经有人看了他们好几眼了!

“砰!”随着锣鼓声响,告示栏上浆糊刷完了,兵卒开始去张贴告示。

“末名江陵林子坳,谁是林子坳?”

林子坳猛然抬眸。

他不禁笑逐颜开,在看到其余几人时,连忙收住笑容。

人群在短暂的安静下,爆发出更激烈的声音。

林子境叹气:“大哥都不行,我就不想了。”

赵云惜紧紧地盯着铺开的榜单,捂着胸口等。

“第一名张居正,荆州府学生,礼记。”

“中了!中了!”

赵云惜高兴坏了,没忍住把张白圭一把搂到怀里,喜滋滋道:“我儿中了!”

张白圭心口一松,少年眉眼晶亮,唇角微弯,露出几分浅淡的笑意。

“嗯,中了。”

林子垣比他自己中了还高兴,又跳又叫:“啊啊啊啊兄弟你好厉害啊!”

“第二名谢登之,巴陵县学附学生。”

这次乡试,也将以张居正命名,称为“张居正榜”。

张白圭看向人群目光所向之处,就见一清俊少年正遥遥向他作揖致意。

他也客气回礼。

谁知,谢登之和另外一个少年缓缓走了过来。

他年纪比白圭略长两岁,眉眼如画,情绪平和,纵然得中解元,也并无什么狂傲骄矜之色。

“在下巴陵陈雨屏。”少年躬身作揖,笑吟吟地打招呼。

“在下巴陵谢登之。”

几人连忙互相见礼。

“此番参加科举者有两千七百余名,中式举人九十名,谢同年、陈同年大才!”张白圭笑吟吟道。

“解元郎在这里!”突然有人喊了一声。

张居正眉眼微动,拉住赵云惜的手,连忙道:“快走快走!”

他不想被包围起来。

几人连忙如同出逃般,远离蜂拥的人群。

待到僻静处茶楼,几人同坐一厢房,这才互相介绍。

“江陵林子坳、林子境、林子垣。”

“表兄赵淙。”

“此乃家母赵娘子。”

张白圭一一介绍,互相见礼后,谢登之才笑着道:“你和你母亲生得像,令尊穿着道袍,瞧着倒像你父亲,清俊斐然。”

张白圭眉眼柔和,笑吟吟道:“家父三年前中举,捐了小官,在江陵做县丞。”

贡院告示栏前,士子们还在找寻榜上解元,遍寻不到,才慢慢散了。

寒窗苦读十余载,才有这荣耀加身。

温热的茶水入喉,张白圭终于有了中举实感,他立在窗前,往楼下看,紧绷的脊背,霎时松懈几分。

“其实,上一场乡试,我也在。”谢登之捧着茶盏,满脸唏嘘。

赵云惜:……

她瞳孔地震,这可是第二,竟然也会落榜。

几人聊了会儿天,便各自散了,因为还要准备晚间的鹿鸣宴。

乡试放榜后,同科中举学子要赶赴武昌府衙门所举行的鹿鸣宴。

这是官方举办的庆祝活动,其后还有中进士后的琼林宴。更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鹿鸣宴上,大家的排名是按着中式时的排名来,张居正就在前面。

“弟子见过老师。”

随着士子们见礼的声音响起,室内渐渐响起丝竹之声。

美酒也被丫鬟端了上来,在张白圭身侧斟酒。

湖广巡按御史陈豪举起酒杯,笑吟吟道:“恭贺诸位中式。”

酒气熏人,他先饮了一杯,这才看向在场的众人。

张居正头一回喝酒,面露微醺,他捧着茶盏啜饮,对他来说,三年积压在胸口的一口郁气,此刻缓缓消散。

他闻到了一股桂花的香味,缓缓地,在他鼻尖流淌。考中举人后,连花香都显得格外温柔。

鹿鸣宴上,众人带着三分醉意,红光满面地作诗、行酒令。

张白圭揉了揉脸,澄澈的目光瞬间带出三分醉意,他举着酒盏,看向来敬酒的同年周之冕,他出自黄州府学,笑着道:“同年,周某敬你。”

“唔,我没醉。”张白圭双眸微眯。

周之冕:……

很好,一个小醉鬼。

“前朝杨首辅年少中举,如今张居正亦是年少中举,他这样的年岁,实在是太年轻了。”谢登之幽幽道。

周之冕点头,他二十岁中举,便要夸一声青年才俊。和张居正这年岁比,他浑然年岁大了。

*

待鹿鸣宴结束,几人走出衙门,还能听见丝竹管弦之声。

林子坳想要上前搀扶白圭,结果刚走过拐角,方才还跌跌撞撞的某人,登时眸色清明,行动自如。

林子坳:?

小小年岁,比他心眼多那么多。

“白圭、子坳?”一道清澈的女声响起。

赵云惜喊了一声,带着林子境和林子垣迎上来,笑着道:“快上马车。”

她心里软软的,很开心。

这三年,她心里很难受,被无力感笼罩着。她熟知白圭的生平,知道这是他的来时路,纵然没有小说中的三元及第,少年权臣,放在历史中,依旧罕世难寻。

他的人生,就是顶配。

可就算知道头一回乡试被免,是对他的磨砺和沉淀,她也觉得很是憋屈,那种面对权利时,那种失权无力感,让人非常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