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儿,大明首辅张居正(273)+番外

作者:李诗情 阅读记录

殿中、殿前已经摆了许多桌椅,依着名次诸人上前,坐在自己名号的桌椅前,屏息凝神,静待考官。

张白圭和叶珣在第三排,离龙椅极近。

那可是龙椅!

天子!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张白圭也有些激动,他缓缓地吐出一口气。看着脚下的金砖,他才有一种微妙的踏实感。

穿着褐色衣裳的内侍躬身侍立,将殿中气氛拉到最满。

张白圭眼角余光瞥见一丝明黄,那种色泽,让他心头猛然大跳。

他坐在前排,瞧得分明。

突然想起来,他先前做小夫子时,前三排那叫眼皮子底下,不管对方有什么小动作,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众人落座,山呼万岁的声音响起,这种声音最为感染人,让他内心也激动几分。

随后,有官员来分发了笔墨纸砚。

此时张白圭依旧没有抬头。

“免礼。”一道低沉的声音响起。

张白圭谢恩后,缓缓起身,并不能直视龙颜。

他听到,周围的呼吸声都重了一瞬。更有考生紧张到脑海一片空白。

拿到考题后,张白圭便将所有外在信息全部屏蔽,专心答题。

那考题让人眼前一黑。

考题庞杂且范围极广,史论题从古至今,用典极广泛。

殿中有朝臣,有皇帝,明明几百人在此,却安静地落针可闻。

在这种压力下,许多人呼吸急促,一时间脑海中全是空白。

张白圭轻舒口气,提笔打草稿,他对这些时政很感兴趣,从草原到倭寇,皆有影射。

答题量空前绝后的重。

他一时也紧张极了,毕竟他每每都是看邸报,跟着夫子读书,和实操有很大区别。

张白圭额上冒出细密的汗珠,缓缓地吐气,让自己尽量平静下来。

当他沉浸在文章中时,身旁走来一道身影。

明黄的衣角让人不用想就知道是谁。

他心头猛然一跳。

笔下微顿,片刻后依旧丝滑写出。

他看到那金丝银线绣的海韵纹。在这样考验心态的时刻,张白圭很快就安静下来。

半日很快过去。

等文章做完,他才有余心去观察更多。他用眼角余光去看,就见当今圣上正值壮年,那一身龙袍带着隐隐的威慑。

*

嘉靖帝也注意到了面前这个脸上带着细腻绒毛的稚嫩学子,他进行数场殿试,见过的学子数不胜数,可这样年轻又学问深的学子,格外少。

他不停巡视,所到之处,能明显感受到学子的心神被影响,下笔迟疑几分。

而那少年学子却能快速回神。

他巡视一圈,心里便有数了,他果断退场离开。

场上气氛顿时轻松许多。

学子借此机会,连忙整理思绪,快速落笔。

张白圭整理好草稿纸,又细细理了理,从大纲到细纲,再到用词的斟酌推敲。

*

殿试结束,卷子糊名,一切整理妥当,便将考卷尽数送往东阁。

阅卷的时间一般都比较紧,也就两日功夫,还得拟定前十,由圣上评阅确定最终名次。

对于考生而言,这几日等到心焦不能言语,对阅卷官来说,今日要熬大夜,年轻的还好,年迈的已经在喝参汤了。

张白圭的试卷在每个阅卷官手中传阅,最终放入甲等。

他的文章浑然天成,策问所回,思考深邃,纵然些许青涩,却带着少年赤诚热情,看得人心头滚烫。

策问只论文不论书,可他书、文皆是顶尖。

让人挑不出什么错来,但比他更浑然天成的还有,毕竟朝中大儒,多有弟子。

嘉靖帝已经关注过学子,现在拿了名次,在定最终名次时,略微犹豫片刻。

一甲三人已定下,状元、榜眼、探花却让人心中犹疑,皆是一甲,却有其隐带的含义。

“江陵张居正生得斯文俊秀,世所罕见,可点为探花郎,然叶珣亦是,依朕看,这张居正为状元,叶珣为探花,亦使得。”

他见了人才,心中喜悦,神情也放松几分。

觑着他的神色,总考官笑了笑,垂眸恭敬磕头:“圣上圣明。”

*

午后,到了小传胪的时节。

张白圭立在茶楼的窗前,心中颇为忐忑,他知道殿试没有落榜的说法,但他想要好名次。

人的欲望都是步步向上的。

中了会试前排,自然想要殿试前排。

虽然基调已经定下,但小传胪依旧要进行,这代表着前十名额已定,参加小小面试后,就由第十窜到第一也未尝可知。

而现在,不光拼学问好了,还要拼长相了。

这也是小传胪的神奇之处。

张白圭放下茶盏,回小院去了,他刚一到家,就见赵云惜正在喜滋滋地看着贡士服。

“快穿上,快穿上!”

赵云惜:嘿嘿!

一门双贡士,虽然叶珣是别人家孩子,但从少年时期,便跟在她身侧,情分自然非比寻常,极深。

张白圭回房换上贡士服,这衣裳极衬人,他对着铜镜整理衣冠,忍不住双眸晶亮。

赵云惜左边站着张白圭,右边站着叶珣,她越看越高兴,笑得合不拢嘴。

“啧。”还得是贡士服,代表着希望和学问,这真是直接将姿态拉满了。

“等着礼部官员过来就成了。”张白圭先吃了点肉脯垫肚子。

这东西耐饿又饱肚子,免得在殿上不雅。

叶珣摸了摸鼻子:“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俩不在前十呢?”

殿试和会试的结果不大相同。

并非你会试成绩靠前,小传胪便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