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落马的官员背后势力盘根错节,即使是汉人官员背后也难保没有站着哪个大家族,若换了其他时候只怕康熙下旨也难以快刀斩乱麻,只是今时不同往日,在朝廷与南方三藩叛军对峙之际,满洲八大家族难得的同仇敌忾,不但帮助康熙稳定朝局,而且清剿前朝余孽不余遗力,更为怪异的是,素来爱惜羽毛的满洲八大氏族居然也不曾出声反对,即使落马的是自家官员亦不曾提出异议,此等局面唯有诡异二字可以形容,令那些本来蠢蠢欲动想要维护自家利益的各个世家大族都收回了爪子,不敢轻举妄动。
康熙十四年五月,为平定因镇压“伪朱三太子”和“天地会”引起的一系列动荡不安,康熙皇帝亲往天坛祭天,以上体天心,下安人心为由大赦天下,全国上下的刑徒除大不赦之罪外,一律酌情减轻刑罚。
六月里,康熙帝又以太皇太后尊体不缪,宜加恩典于下为由,对包衣三旗和后宫奴才大加恩赦,包衣三旗之中有功于社稷者抬旗而出,摆脱包衣身份成为普通旗人,同时不但将后宫逾越年岁的宫女放出宫去,更是皇恩浩荡地将无家可归之内监宫人安置于各处皇庄之中养老,博得全国上下一片颂扬之声,人人无不称颂皇上孝感动天,乃是仁德圣明之君。
包衣三旗的奴才们更是感恩戴德,纷纷对康熙死心塌地地效忠,服侍主子不遗余力,外放为官者更是力争上游,以求能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让自己和家族从此摆脱生为包衣,永世为奴的命运。
康熙十五年,朝廷与三藩之战有了根本性的转机,王辅臣败降平凉,台湾郑氏争据福建漳、泉、兴、汀等地,耿精忠腹背受敌之下,仓促撤兵请降。三月。朝廷奉命大将军杰书遵诏招降精忠,杰书军至福州,精忠亲率文武官员出城迎降,请命仍留靖南王爵,从征剿灭郑经军,以功赎罪。朝廷恩准。精忠率兵挫败郑军,郑经败退台湾。接着又进军潮州,打败平南王尚可喜军队,康熙诏命耿精忠驻守潮州。尚之信也相继投降。至此,三藩之乱已平二藩,仅余吴三桂一部负隅顽抗。
康熙十五年十月,孙延龄因孔四贞之故欲接受朝廷招抚,被吴世璠杀于桂林,孔四贞率军抵抗最终被清军接回京城。清军接手桂林之后,集中兵力进逼长沙、岳州。吴三桂不得已之下只能聚众固守。
康熙十六年夏,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国号大周。此后清军和吴三桂大军在江西吉、袁二州、广东韶关、永兴和广西梧、浔二州及桂林等湖南外围要地对峙,并对沿途城池展开了反复争夺的拉锯战。
在此期间汉军八旗和绿营可谓损失惨重,逐渐变得裹足不前,遇战每多观望,旷日糜饷。接到密报的康熙果断撤换领军将领,将满洲八旗主力派上战场,而汉军退居二线。
康熙的临阵换将易军之策效果极为明显,随着叛军节节败退,吴三桂于同年秋病死。吴三桂一死,叛军无首,军心逐渐土崩瓦解,即使其孙吴世璠继承帝位也难以挽回颓势。清军趁机发动进攻,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逐步为清军收复。
康熙十七年,满洲将帅一改之前多有迁延之态势,八旗儿郎尤为奋勇争先,数月之间就一路高奏凯歌,势如破竹,兵进云南。
同年底,清军围攻云南省城昆明。吴世璠势穷自杀,余众出降,三藩之乱终告平定。
至此,康熙十二年底开始的三藩叛乱终告平定,这场战争历时五年,其间耗费的钱财兵力不计其数,双方战死之军兵将士更是足以堵塞沿途河道,只是此战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大清入关以来就脱离中央掌控的南方各省终于收归朝廷,康熙不但拔去了三藩这个心腹之患,更是完成了统一全国的丰功伟绩,至此康熙的威望达到了一个无人能及的地步,再无人敢因其年纪尚轻而掠其锋芒。
第91章 新的格局
“臣妾给皇贵妃娘娘请安——”身着妃品级宫装的佟氏站在队伍的最前列,领着后面的一长串队伍向上位行礼。
“卑妾给皇贵妃娘娘请安——”六名香色嫔品级宫装的女子分列两排,规规矩矩地跟着队首的佟妃向上座一身明黄宫装的女子行礼请安。
“奴婢给皇贵妃娘娘请安——”排在妃嫔之后的是一群各色宫装的贵人、常在和答应,纷纷跪地行抚鬓礼,更远一些的正殿外面一群庶妃则跪地行叩首大礼,莺声燕语整齐划一,场面倒也壮观非常。
宜敏身着明黄凤袍,轻松地端坐于钟粹宫高高的主位之上,俯视着下方越发壮观的妃嫔队伍,待所有人都行礼完毕之后,带着精致甲套的纤手才轻轻一摆,温声道:“免礼起身吧!赐坐——”那温和的语气配合着慵懒的神情带着一股说不出的韵味,仿若陈年的醇酒让人熏熏欲醉,一些大着胆子偷瞄上位的新晋嫔御们心中不禁叹为观止,按理说这皇贵妃的年纪也不小了吧,怎么这皮肤看起来还像豆蔻年华的少女一般水嫩?那笔墨难描的精致容貌,那无人能及的华贵气质,一身的风华堪称绝代,难怪能够进宫十年依然圣宠不衰,单凭这份无人能及的风仪气度就足以让全天下的女人黯然失色了。
“多日不见,皇贵妃娘娘倒是越发容光焕发了,真是让臣妾羡慕不已。”刚刚在康熙十七年底晋封为妃的佟氏羡慕地看着宜敏,面对那十年如一日的绝美容颜,她已经没有力气区嫉妒了,但是宜敏那眼角眉梢不经意流露的慵懒妩媚还是让佟氏心中酸得不行,一看就知道是昨个皇上肯定又宿在钟粹宫了,这么多年过去了,皇上对马佳氏非但没有如她所想的厌倦,反倒越发的黏糊起来了,尤其在康熙十五年太皇太后闭宫修养之后,皇上更是没了顾忌一般,同年就晋封了马佳氏为皇贵妃,大清上下似乎也一起忘记了长春宫那位皇后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