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巡逻的侍卫更是不用说,有喀纳这位大统领在,自然没人敢有二话,毕竟这样一群气势逼人的禁卫明显不是普通的宫廷侍卫,明哲保身是宫廷生存的第一要务,以至于一身黑斗篷打扮的康熙可以如入无人之境般在后宫横行。
“魏珠,近日后宫情况如何?”康熙一边快步走着,一边低声询问跟在他另一侧的一名太监。这名唤魏珠的宫人年约30岁,一身普通内监装扮,面目忠厚老实,看起来毫不起眼,但是从他能够与喀纳并肩而行就知道其地位不低,至少在康熙心中,地位应该不在喀纳这位禁卫大统领之下。
“回皇上,由于三天前太皇太后不曾顺利出得慈宁宫,此事已经被皇贵妃娘娘压了下来,宫中不曾传出任何风声,那些接到太皇太后懿旨的宗亲也以为太皇太后只是旧病复发,即使有所疑惑也没人敢造次。”
魏珠从斜后方偷眼看了看康熙,见他面色不变,周身凌厉的气势却松了一松,显然对宗亲的识相颇为满意,于是接着道:“至于皇后娘娘,当场就被皇贵妃娘娘命人送回了长春宫,不过从那日起皇后娘娘行为就有些怪异,看起来像是神志不清的模样,却不肯让太医诊断……。”
康熙闻言冷哼一声:“神志不清?怕是借故脱身吧!以后皇后之事不必再报,朕自有主张!太皇太后如何了?”他对皇后这个毒妇早就死心了,当年让她在长春宫礼佛已经是他顾念结发之情,这才给她最后一份体面,就算这些年她私底下时不时做些小动作,他看在眼里却懒得计较,如今既然她觉得好日子过够了,他不介意收回对她的最后一点顾念。
“太皇太后自那日发病就一直卧榻不起,太医说太皇太后这次的病情极为凶险,若不好生看顾恐怕熬不过这一关,皇贵妃娘娘只得每日亲自过问太皇太后的病情,送到慈宁宫的药材都是最好的,有些据说还是皇贵妃私库里的好东西,只是太皇太后对皇贵妃不假辞色,每次见面都……都恶言相向……”
魏珠说到这里就停了口,不敢再说下去,其实何止是恶言相向,凡是听过的人都觉得不堪入耳,简直就是泼妇骂街,对于能够一直微笑以对的皇贵妃简直是高山仰止,这才真的叫大度容人呢!魏珠只能在心中对着太皇太后偷偷腹诽,不敢表现出任何的鄙夷,更不敢对康熙重复那些污言秽语,不管皇上和太皇太后之间有再多的不痛快,太皇太后毕竟是皇帝的亲祖母,彼此间血浓于水,哪里轮得到他这个当奴才的说嘴,万一皇帝什么时候就顾念起旧情,倒霉的还不是他这个当奴才的!
康熙身形微微一顿:“皇贵妃每日都亲自去慈宁宫?”他可是知道当初宜敏对太皇太后的作为有多么失望和难过,这些年甚至连慈宁宫都不愿提起,毕竟她差点就在那里丢了性命,康熙比任何人都了解宜敏的骄傲和自尊,没想到宜敏竟然肯再次踏入慈宁宫,并且顶着太皇太后恶劣的态度日日探望……
“是的,皇贵妃娘娘给太医院下了死令,一定要保住太皇太后的性命,说是无论花费多大的代价,也不能在这当儿影响皇上的木兰之行……”魏珠作为康熙放在明面上的暗卫,对当年太皇太后和皇贵妃的恩怨可谓知之甚祥,也因此更为佩服皇贵妃的能屈能伸。
不是谁都有那份心胸,能够放下昔日恩怨,甚至宁愿忍受日复一日的羞辱,也去救治自己的仇人,要知道这位可是在后宫说一不二的皇贵妃,平日里谁敢对她不敬都别想有好下场,如今能做到这份上,可见对皇上是何等的上心了。
康熙闻言心中一凛,瞬间便明白了宜敏的用意,倘若太皇太后在这个时候病逝,那就是国殇,任何事情都必须为此让道,他筹谋已久的木兰之行只能无疾而终,毕竟任谁不可能在祖母过世之时还在外狩猎玩乐吧?
何况一旦国殇,至少三年之内不能进行大型庆典性活动,那么康熙那什么当借口去安抚蒙古?安抚不了蒙古,他如何安心对台湾用兵?天知道三年之后南方局势将发展到何等地步?如今天地会就敢当众行刺一国之君,三年之后指不定台湾直接举起独立了,宜敏正是知道木兰秋狝对他的意义,才这般委曲求全的吧?
魏珠一直注意着康熙的反应,敏锐的耳力听见康熙喉间低低的叹息,连忙低下头掩住眼中一闪而过的满意之色,显然皇上已经领会了自己话中隐含的意思,那就是皇贵妃为了他牺牲良多!
魏珠在宫里虽然不是什么大人物,但是他私下里却是暗卫的头目之一,不过明面上只是个不起眼的洒扫太监,平日里为了隐瞒身份没少任人糟践。康熙虽然重视暗卫的作用,却不会关心他们平日里如何生存,就算死了顶多换一个罢了。
而皇贵妃平日里高高在上,宫里的奴才几乎人人都怕她,原本魏珠也觉得皇贵妃这样一个厉害之极的女人,想必是心肠冷硬、心狠手辣的主,只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改变了这种想法,觉得皇贵妃其实是个心地良善的人。
那次他如平常一般受人欺辱,不知为何那些人下手比平日里重得多,偏偏他不敢出手暴露身份,只能抱头忍受着众人的毒打,这个时候恰好皇贵妃仪驾经过,便顺手帮他解了围,又见他遍体鳞伤的模样,便多问了他几句,当场虽然没说什么,事后他却被换了个清闲体面的差事。
虽然皇贵妃没有明里帮着他,但是宫里的奴才消息灵通得很,知道他入了皇贵妃的眼,从此再没人敢轻易欺辱他,甚至还反过来奉承讨好于他,没有人天生喜欢活得卑微,也许此举对皇贵妃而言不过是举手之劳,但是对魏珠来说却是一份天大的恩情,足以让他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