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康熙荣妃(511)

作者:敲钟的紫藤 阅读记录

谢宵与那老人同乘一骑,策马而来的速度极为缓慢,也就与比常人奔跑的速度差不多,不过以宜敏和谢三的眼力,远远地就能看见他身后那人花白的须发和佝偻的身躯,细瘦的胳膊紧紧搂着谢宵的腰身,显得极为紧张,应是不通马术的当地村民。

宜敏嘴角微翘,谢宵等人显然是顾忌这位老人的承受力,这才耽搁了如此多的时间,这也侧面证明了这位老人的重要性,也许她所寻之物就要着落在他身上了吧?

果不其然,谢盛催马来到宜敏跟前,脸上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喜色,指着坐在谢宵背后的老人道:“主子,下官在附近村落打探了一圈,终于找到了这位老人家,其祖上曾参与修建先农、先蚕二坛。”

宜敏闻言一喜,时隔两三百年,真没想到竟然还真有人知道此地,她立即甩蹬下马亲自迎了过去。这时谢宵扶着那位老叟下马,老人家颤颤巍巍地落了地,显而易见地松了口气,他整理了一下略微凌乱的衣服,对大踏步走过来的宜敏躬身行礼:“小民见过贵人。”

“老人家免礼,不知该如何称呼?今年贵庚啊?”宜敏伸手虚扶了一把,客气地道。

“小民王贵,宛平王家村人,今年七十有九了。”老人家笑呵呵地回答,看这位俊秀又有礼的后生十分顺眼。

“王老高寿!这是儿孙的福气呐!如今该四世同堂了吧?”宜敏笑着与老人家寒暄,这年头能活到七老八十的都被认为是福寿之人,就连官府都对这种老人礼遇有加,一般逢年过节地都会派衙役问候送礼。

“王老,小子有一亲朋祖上曾是元都近郊皇庄的管事,后因战乱流离,族人四散,因当年曾交代后人,其将有族谱埋藏于皇庄之中,留待清平年间再来起出,谁曾想这一耽搁便是二百余年。

那亲朋日前见先祖托梦,说是各支香火日渐断绝,让其前往皇庄旧地起出族谱,重振家声。然其如今已经是风烛残年之躯,沉疴难起,却对此事耿耿于怀,托小子前来寻上一寻,若能寻到,也能告慰先祖在天之灵。

然小子人生地不熟,只能前往县衙求见县尊,不曾想县尊如此古道热肠,竟亲自前往帮忙询问,想必王老已经知道了事情始末告知,此番要劳烦您了。如能寻得旧地,小子必酬重谢。”

“贵人言重了,小民不过是虚长年岁罢了,不敢言谢。小民祖祖辈辈都帮人寻龙点穴,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据先祖手札记载,此处原本乃是上上吉地,寻龙点睛之所在,所以前朝皇帝指定此处为皇田,不许百姓耕种,后又征发民夫修建祭坛,据记载是为了祭祀农皇,却不曾有先蚕坛之说。”

老人背部佝偻,眼神却极为明亮,他从背上的包裹里掏出一个小小的匣子,颤颤巍巍地想要递给宜敏,却被谢三接了过去,不着痕迹地探查了一番,才将这个匣子打开。只见匣中躺着几本薄薄的书册。

谢三看了半天没敢伸手拿,看起来极为古旧,封面几乎都腐化了,他真怕自己一动手,这几本书就直接化成飞灰了。这显然是传家典籍之类的东西,真要毁损了,对方怕不是要拼命了。

“那匣子里装的小民家中祖传的秘籍,只是年代久远不敢过多翻看,小民这里还带了历代先辈手录的抄本,请贵人过目。”老人再次伸手入怀掏出一本较厚的书册,恭敬地递到谢三手中,人老成精,自然懂得刚刚谢三的举动意味着什么。

谢三结果这本看起来半新不旧的书册,随意翻动了几页,并没有交给宜敏,而是看向老人:“你说的内容在第几页,指出来看看。”

老人家连忙上前,眯着眼睛凑到书本上,一页页地翻到中间位置,指着其中画着山川河流、还有祭坛样式的页面,连声道:“就是这里!就是这里!贵人请看,这祭坛就是先农坛,这建造的方位是先祖勘定的,花纹样式先祖也曾参与绘制,当时还曾得到当时朝廷的嘉奖呢!

宜敏眸光落在那副手绘的祭坛上,不由得心中一喜,对着谢三微微点头,与她在宫中密录看到的差不离,确实是先农坛。伸手接过这本书册,宜敏细细观摩上面绘制的地图,将其与记忆中宛平的地形图一一对应,很快便确定了具体方位。

看来她找的地方并没有错,只是为何偏偏找不到所谓的祭坛?据记载先农坛与先蚕坛高5尺、阔11步,四面有棂星门,以这等规模而言,不该连块石柱都找不到啊?

她眉头微微一蹙,接着露出温和的笑意,对着王贵道:“王老,这祭坛与皇庄皆是年代久远,以您的经验和见识,这数百年间这附近是否可能曾因地动等大灾导致地貌变化?”

王贵见这贵人这般温柔和善,忍不住呆了一瞬,回过神来忙道:“贵人英明,族中记载这京畿地区确实曾有过几次大地动,曾经这西边是有座小山丘的,如今却成了一潭深湖,名唤大雁湖,不过那都是百多年前的事啦!如今许多人都以为这大雁湖自古就有呢!”

众人闻言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原来有名的大雁湖竟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地动塌陷导致的,所谓沧海桑田不外如是。

宜敏眼神重重一沉,深吸口气道:“您老的意思是这大雁湖便是昔日的祭坛所在?”若是如此可就糟了,在地上尚且可以挖地三尺,若是沉到了深湖之中,可叫人如何去寻觅?她又不可能调动大队人马进行搜索。

王贵连忙摇了摇头:“大雁湖距离那祭坛所在还有段距离,想来并未沉入湖中,具体还需去现场勘察一番才能确定。”他早在县令大人找上门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机缘到了,若是能够抓住这次机会,甚至整个王家村都会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