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清和保成闻言一愣,抬头看向康熙背着手向前走的身影,心中慢慢地浮起了喜悦的泡泡,皇阿玛终于想起来给他们赐名了吗?保清和保成说到底不是正经入玉碟的大名,只是出生时康熙随口赐下的乳名,不像承瑞和赛音察浑早早就入了玉碟,从一出生赐下的就是正经的大名。
康熙走着走着,发现背后没了动静,不由得回过头来,看着有些怔愣的两个儿子,有些奇怪地道:“怎么了?不想要大名?”难道是保清保成叫习惯了,都把这个当成大名了不成?只是编写玉碟不能草率,一个个儿子都得重新赐名,为了取个吉利又有意义的字眼,他可是绞尽脑汁。
保清如梦初醒,连忙摇头又点头,急道:“皇阿玛,儿子没有不想要大名,儿子想着呢!”他做梦都想呢,怎么可能不乐意呢?他翻过年都十二岁了,居然还被叫乳名,别提多尴尬了。
保成这会也顾不得跟保清闹别扭,连声附和道:“没有的事儿!皇阿玛,恳请皇阿玛赐名。”保成这种俗气又没格调的乳名,如今即将长大成人了还被这么叫,简直羞辱感满满好吗?
康熙哈哈一笑,他也没有卖关子的意思,而是直接道:“保清赐名胤禔,保成赐名胤礽,皆是福安之意,如何?可还喜欢?”他目前还活着的有八个儿子,他决定给阿哥们重新序齿,承瑞和赛音察浑以外的儿子赐名,取‘胤’字辈。
保清和保成大喜,立刻对着拜倒谢恩:“儿子谢皇阿玛赐名。”他们终于等到这一日了,每年祭祀祖宗之时,唯独承瑞和赛音察浑可以陪着皇阿玛进宗祠,因为皇室玉碟上正式刻录的阿哥只有他们二人,而其他阿哥出生后入的都是爱新觉罗宗室族谱,无论是否年幼夭折,都会记上一笔,但也仅此而已了。
承瑞和赛音察浑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微笑着道:“恭喜两位弟弟得皇阿玛赐名,以后该称呼你们的大名胤禔和胤礽了。”阿哥们有了大名之后,一般乳名也就弃之不用了,顶多长辈偶尔表示亲昵是才会称呼,其他人若是用乳名来称呼某某阿哥,那就是拿大,甚至是僭越了。
胤禔和胤礽喜笑颜开,连连拱手回礼,略带矜持地道:“谢大哥、二哥,两位兄长还是称呼乳名即可,莫要生分了。”长兄如父,尤其是嫡子地位更是高于庶子一大截,除非是庶长子这等有特殊地位的人物,否则嫡庶之间的差距大如鸿沟。
因着康熙这突如其来的惊喜,父子兄弟间的气氛一时颇为和谐,康熙的心情也是前所未有的愉悦,不由得心中感叹,果然严父慈母才是一个正常家庭的模式,即使是皇家也不例外,幸好宜敏经常给他支招,告诉他不少孩子们的心事,他才能与儿子们交流得如此轻松自然,而非像君臣奏对一般刻板僵硬,他满腔慈爱无从发挥,最后只能硬生生地憋着。
康熙虽是皇帝,但是他同样是个父亲,有一颗慈父之心,希望享受父子间的天伦之乐,只是他自己从小就没有享受过父爱的感觉,完全不懂得该如何与儿子相处,反而总是端着的架子,用严厉的态度,紧迫盯人的课业,来体现对儿子的望子成龙,却让父子间的关系越行越远,最终只剩下君臣间的上下尊卑与虚伪客套。
宜敏不介意偶尔调和一下康熙的父子关系,毕竟孩子们都还小,还没到剑拔弩张的时候,这时候让康熙多慈爱一分,未来他的软肋就多一分,不至于早早成为那个冷血无情的帝王。那样的康熙是孤家寡人,私欲极重,对皇权利益绝不会作出任何退让,就连儿子也不会手下留情,几乎毫无破绽,这是她不愿意看到的。
第250章 后宫之主(二十九)
康熙和儿子们走出乾清宫,宜敏也很快起身从小厅慢慢踱步到了东暖阁,此刻东暖阁里空无一人,伺候的奴才没有得到康熙的允许,并不敢随意进入,因为这里是康熙批阅奏折的所在,多少国家机要大事都在里头放着,谁敢多瞟一眼都会被拖下去打板子,连日常打扫都是李德全亲自做的,只有康熙在的时候,才会偶尔允许奴才入内伺候。
东暖阁唯独对宜敏是完全开放的,从康熙八年入宫到现在,整整十四个年头,宜敏待在乾清宫的时间仅次于康熙,已经远远超过一个妃嫔该有的限度,所有人从一开始的惊奇不忿到现在的习以为常,甚至宜敏看书入神时,康熙突然需要召见臣子,还会特地跑到西暖阁去,免得打扰宜敏。
平日里康熙若是政务繁忙,没有闲暇入后宫的时候,都会将宜敏请到乾清宫伴驾,这间屋子里有几架到顶的书柜,上面的书籍都是宜敏一一整理并标注书签的,她和康熙喜爱的书籍有一部分重合,她日常会拿来翻看,至于她自己的爱书则主要放在钟粹宫的书房,这里只有一个小角落用来临时放置一部分,时不时就会进行置换。
对宜敏来说,这乾清宫已经熟到闭着眼睛都不会走错的地步,进东暖阁就跟自己的书房一样自在,底下的奴才也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并不觉得宜敏独自进康熙帝书房有何不对。
不过宜敏在入东暖阁前,特地抬头看了李德全一眼,然后才自顾自地走了进去。李德全很快心领神会,甩着拂尘默默地守在通往东暖阁的门厅处,他所站的位置十分巧妙,既能够看到乾清宫正殿入口处的动静,又能借着旁边的巨大立柱遮掩住自己的身形。
宜敏此时正盘腿坐在炕上,快速翻阅着康熙批复过的奏折,她可没忘记封后是必须大赦天下的,她要知道康熙借此恩赐和赦免的人员名单,各部递上来的名单很多都是例行公事,只有康熙的朱笔单独圈出来的才是需要注意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