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康熙荣妃(634)

作者:敲钟的紫藤 阅读记录

淑嫔一仰头喝完了牛乳,一脸嫌弃地端过水漱了漱口,把嘴里的奶腥味给去了,才缓缓道:“凡事可一不可再,尹常在的事情还能说是意外,若是再扯上一个良常在,怕是就难以善了,皇上怕是也要疑心本宫了。”

依兰将托盘递给一旁的宫女,挥手示意其拿出去,这才有些疑惑地道:“主子是在担心什么?这良常在整日里都窝在翊坤宫不出来,不过偶尔碰见主子一次,在怎么样也扯不上关系吧?”她从那次以后就严格管理主子身边的物什,生怕少了一针半线的。

“你别忘了,尹常在是翊坤宫的人,而这良常在同样是翊坤宫的人,别人都说那次是尹常在运气不好,可是本宫却不这么认为,这宫里头没那么多巧合,小心驶得万年船,温嫔就是条潜伏在暗处的毒蛇,一个不慎可是会致命的。”

淑嫔抚摸了一下自己的小腹,嘴角勾起一个讥讽的弧度,她相信尹常在没察觉到自己有了身孕,但是温嫔可是翊坤宫唯一的主位,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她的耳目,她宁可相信是温嫔让人引导尹常在去那些危险的地方,进而除掉她腹中的胎儿。

依兰闻言一脸震惊,她连忙左右看了看,这才压低声音道:“主子,您是怀疑那温嫔谋害皇嗣?这怎么可能呢?她哪来的胆子?那您为何不向皇上陈情?不然也能跟皇后娘娘通个气啊?”

这么多年来,后宫基本没有出现过谋害皇嗣的事情了,皇后对后宫的掌控力还是极强的,想要完全瞒过那位主子娘娘可不容易,加上皇上基本上没有专宠过那个女人,谋害皇嗣的代价又太大,没人会铤而走险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吧?

淑嫔甩了甩帕子,露出一个幸灾乐祸的表情:“这有什么不可能的?后宫六嫔之中唯独温嫔没有生过孩子,甚至连怀孕都不曾有过,简直跟她那个死鬼姐姐一样,都是没福气的货色,她宫里头有人接二连三的怀孕,那还不得把自己气得内伤啊?”

“你说这钮祜禄氏是不是有毒啊,出来的姑奶奶好像个个都没子嗣缘,出身再说有什么用,还不是不下蛋的母鸡,让她整天显摆自己出身显赫,呸!再贵还能比天家贵重不成?”

淑嫔是个性子直爽泼辣的姑奶奶,虽然偶尔也会耍些手段,但总体来说不是个心机深沉的女人,自然对温嫔很是看不上眼,感觉她满肚子都是心眼,跟这种人相处简直满心不自在,她宁可去听僖嫔的阴阳怪气,也懒得看温嫔那张假面一样的笑脸。

依兰听了淑嫔的吐槽,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主子您这话在自己宫里头说说就算了,可别在外人面前秃噜出去,不然温嫔怕是要找你拼命了。”家族女子风评被害什么的,是个正常人都忍不了啊,何况这话说得还真有那么几分道理。

淑嫔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没好气地道:“你当本宫傻吗?虽然本宫看不上温嫔那矫情又自以为是的模样,但是钮祜禄氏真不是郭络罗氏惹得起的,本宫可不会图一时口舌之利,给自家带去大麻烦呢!”

“是是,主子最是聪慧,将来小阿哥肯定能如主子一般机智过人,人见人爱。”依兰笑得眯起了眼睛,哄着淑嫔的语气仿佛小孩子一般,老人家常说怀孕的人呐,肚子越大性子越娇,能怎么办?哄着呗!

第278章 母仪天下(二十七)

当翊坤宫正处在兵荒马乱当时刻,主位娘娘温嫔对此浑然不知,她已经到了东六宫的永和宫里做客,成嫔戴佳氏在东配殿的正厅招待她,一同作陪的还有李贵人,贵常在等人。

一番东拉西扯的闲谈之后,成嫔戴佳氏有些不耐烦了,她与温嫔本身交情并不算多好,加上这会已经华灯初上,哪有人挑这种时候造访的?

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她可没忘了当年被这个女人害得有多惨,那吃斋念佛的大半年简直让她刻骨铭心,至今看到青菜叶都还胃里反酸,自然对温嫔没好感。

她算是怕了这个女人的舌灿莲花了,担心自己又被她算计了,这才刻意唤来李贵人她们作陪,一来是为了避嫌,她不信温嫔敢当着外人得面说些不该说的话题,二来是因为李贵人家世不凡,却与钮祜禄氏素来有些龃龉,到时候自然会为自己冲锋陷阵。

“不知温嫔这个时候到来所谓何事?不妨直言。”成嫔终究不如温嫔城府深,还是忍不住先问出来,加上胤祐这孩子睡得早,等会找不到额娘怕是要吵闹起来了,她实在不想继续陪温嫔打哑谜。

温嫔仍然是一副微笑的模样,她轻轻放下手中的茶盏,看了看一旁的李贵人等人,淡淡地道:“本宫确是有些要事想与妹妹商量,不知可否屏退左右?”

见成嫔眉头微皱的模样,温嫔气定神闲地开口道:“妹妹放心,此事并不涉及宫中事宜,只是家族儿女私事不便外人知晓罢了,并无他意。”

“谁人不知温嫔最是能言善辩,成嫔娘娘可要小心些,莫要被绕了进去才好。”李贵人坐在对面满面寒霜,言辞如刀毫不客气。

她对钮祜禄氏完全没有好感,尤其自己父亲正是因为对方的家族子弟差点背上一个临阵脱逃,贻误军机的罪名,若非统帅明察秋毫,恐怕她全家现在坟头草都比人高了。

成嫔见李贵人那副苦大仇深的模样,不由得暗暗摇头,这李贵人是抚西额驸李永芳的嫡孙女,称得上家世显赫,当年大封后宫之时,六嫔之中该有她一位,甚至排名还该在前列。

偏偏朝廷平三藩之时,李贵人父兄皆在军中,隶属于钮祜禄氏麾下,由于钮祜禄氏子弟贪功冒进,将李家所属部队陷入必死之境,进而导致了一场大败。